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壞情緒極易影響心理,擾亂身心

人的心理複雜多變,非常奇妙,令人難以捉摸。然而,正是這神秘莫測的內心,發揮著一種無形的力量,支配著我們的一切,主宰著我們的喜怒哀樂。控製內心,保持平靜,就一定能夠培養出愉悅的心情,進而就能用美好的眼光,去觀察和判斷一切事物。內心愉悅的狀態可以使人們在平凡之中、危難之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是快樂的基礎。簡而言之,內心愉悅的狀態就是人的健康心理狀態。

人們在生活中會經常遇到一些讓人心裏難受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經常不是很累的事情,也不是煩瑣困難的事情,而是一些困擾內心的事情。這種困擾內心的事情經常是一些自己不想去做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內心猶豫不定的事情,或者是讓自己愛恨交織的事情,或者是讓人受委屈的事情……總之,這些事情很讓心靈受到折磨,這樣的事情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疾病。心理疾病,還可能威脅我們的生命。

小張,男,21歲,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因父突然病故,又加失戀,深受打擊,從此開始失眠,呆滯,悶悶不樂。他說:“我活不了多少天了,我有罪。”他出現了這麼嚴重的症狀,還拒絕去醫院檢查。不僅如此,他還害怕聽到火車嗚響聲,一聽到就反應激烈,說:“了不得,天下大亂了。”見到公安人員就恐懼,口稱“我有罪”。回家後即問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們談過話嗎?為什麼我想的事別人都知道?”不時側耳傾聽“地球的隆隆響聲”。一次,聽到汽車聲就惶恐地說:“社會大亂了!”看見小汽車則恐懼地問家人:“那是不是來逮捕我的?”某晚仰臥於床,忽然說:“怎麼我在屋裏能看見天?”這種症狀持續了一段時間,在家人的陪同下,小張被帶到醫院檢查,最後檢查結果是心理疾病,是一種由於在各種生物、心理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的以認知、情感、意誌和行為等心理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

心理問題已經嚴重地威脅了我們的身心健康。試想如果一個人連健康的身體都沒有,還何談實現夢想、創造輝煌呢?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指出:“如果沒有健康,智慧難以表現,文化無從施展,力量不能戰鬥,財富變成廢物,知識也無法應用。”健康不能代替一切,但是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關注心理健康就是關注生命,保持心理健康就可以極大地提高生命質量。那麼,怎樣才能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心理健康呢?

1.自我靜思

自我靜思也叫自我反省,就是麵對各種矛盾和衝突,能夠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冷靜、理智地思考自我,了解自己、評價自我,找到自我的確切位置,製定合理的目標。合理定位並揚長避短,從而避免因期待過高、好高騖遠給自己帶來的心理傷害。

2.情感轉移

即把注意力從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方麵去。人在情緒發作時,頭腦中有一個強烈的興奮灶。此時,如果另外建一個或幾個興奮灶,便可抵消或衝淡原來的興奮中心。如在苦悶煩惱時,去聽聽音樂,到外麵走走;當出現煩惱情緒的征兆時,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沉浸在自己喜愛的事情中,心理上的陰雲就可能自行消失。

3.及時宣泄

每當我們遇到一些令人煩惱、痛苦的事時,都會給自己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心理壓力過大,就會失去心理平衡,也常常導致了生理疾病的發生。所以,當你有“一肚子氣”時,不妨找一個你最親、最理解你的人,把肚子裏的怒氣、怨氣傾訴出來,這樣心裏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解脫。

生活得幸福與否,都是我們的內心感受,不同的境遇總是伴著不同的心理和情緒,使我們不可避免地產生許多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容易煩擾我們的身心,影響甚至阻礙我們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因此,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適應,細心嗬護自己的心靈,保持身心健康,永遠做快樂的自己,享受人生。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