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停止憂慮就能快樂。很多人常常感到煩惱。覺得苦悶,因而總在迷迷糊糊中過日子。其實,現實是最真實的,不要憂慮,看清楚了就行動,很多煩惱就煙消雲散了。正如查爾斯·吉特林所說的:“隻要能把事情看清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但是,如果你放縱自己的悲觀情緒,那麼憂慮將一直追隨著你,甚至還會嚴重威脅你的身體健康。有一位著名的醫生說:“在接觸的病人中,有70%的人隻要能夠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病自然就會好起來。”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士兵就深有體會。
在戰爭的最後幾天,北軍格蘭特圍攻裏士滿有9個月之久,南軍李將軍手下的士兵都已衣衫不整、饑餓難忍。有一次,好幾個兵團的人無法集中精神,還有的人在他們的帳篷裏開會祈禱——叫著、哭著,他們似乎看到了種種幻象。
眼看戰爭就要結束了,李將軍手下的人放火燒了棉花和煙草倉庫,也燒了兵工廠,然後在烈焰籠罩的黑夜裏棄城而逃。格蘭特乘勝追擊,從左右兩側和後方夾擊南部聯軍,而由騎兵從正麵截擊,拆毀鐵路線,俘虜了運送補給的車輛。
由於劇烈頭痛而眼睛半瞎的格蘭特無法跟上隊伍,就停在了一戶農民家裏。“我在那裏過了一夜,”他在回憶錄裏寫道“把我的兩隻腳泡在加了芥末的冷水裏,還把芥末藥膏貼在我的兩個手腕和後頸上,希望第二天早上能康複。”
第二天清早,他果然康複了。可是使他康複的,不是芥末藥膏,而是一個帶回李將軍降書的騎兵。“當那個軍官到我麵前時,我的頭還痛得很厲害,可是我一看到那封信的內容,我就好了。”
顯然,格蘭特是因為憂慮、緊張才生病的。一旦他在情緒上恢複了,想到戰爭的勝利,他的病就立刻好了。由此可見,人的一些不適感覺的出現與憂慮有著密切的關係。
憂慮有如一個無形的殺手,它如此消極而無益,你與其為毫無積極效果的行為浪費自己的寶貴時光,不如麵對現實,珍惜現在。
憂慮使人無法集中精神思考;憂慮使人無法聚集力量做事;憂慮使人無法坦然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幸與挫折,那麼如何克服憂慮呢?
1.要有積極的心態
消極的心態是產生憂慮的內在原因,那麼要想從源頭上消除憂慮,就應該盡快拋棄消極的心態,培養自己積極的心態。為此,你可以多看一些富有哲理或勵誌方麵的書,提高思想境界,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體育活動,鍛煉健康的體魄,多出去走走,體味大自然的神奇,陶冶情趣,讓自己經常處在愉快的心境中。
2.讓自己忙碌起來
曾經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亞曆克西斯·卡銳爾博士說:“不知道抗拒憂慮的人都會短命而死。”憂慮者仿佛是一個隨時馱著殼的蝸牛,不同的是束縛他的殼是無形的,即使自己很憂慮,可能還不自知。憂慮者宛若置身於一個孤獨的城堡,他出不來,別人也進不去。有了憂慮時,可以不去想它,讓自己忙碌起來,加速血液流動,你的思想就會開始變得敏銳。讓自己一直忙著,這能讓你擺脫憂慮的困擾。記住:“讓自己不停地忙著,憂慮的人一定要讓自己沉浸在別的事情裏,否則隻有在絕望中掙紮。”
3.從多個方向看待問題。
很多時候,讓我們感到憂慮的,大多數是我們很難掌控或無法掌控的事。比如,你擔心自己不夠好,無法勝任工作,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這樣憂慮能改變事情嗎?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它是我們自己所能控製的事情嗎?不妨告訴自己:雖然擔心這件事情,但事情並非想象中的那麼糟糕。當你一旦平靜下來,你就會發現時間仍在你的掌握之中,你心中的憂慮自然就降低很多。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其實,人們憂慮的事情90%以上都不會發生。我們大多數情況都是庸人自擾。
憂慮是健康的克星,憂慮對於我們的傷害並不亞於刀劍。每個人都有憂慮的時候,不要彷徨無助,不要退縮,隻有勇敢麵對,才能擺脫憂慮的困擾,走出憂慮的困境,讓健康和快樂重新回到我們身邊,不讓憂慮束縛住我們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