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東邦偉人曾國藩(王紀卿譯版)東邦偉人曾國藩(王紀卿譯版)
【日】紫山川崎三郎著 王紀卿譯

第三章

湖南

▽潛德不耀 ▽湖南的形勝 ▽正氣發泄的中心 ▽遍征十八行省 ▽以忠誠為天下倡 ▽一人之精神即四億人之精神

潛德不耀

“衝嶽去地四千一十丈,其隅接周絡,約千數百裏,湘水出其下,源潔而流長,洞庭彙長江,東入於海,其氣龐鴻峻固,渟蓄激溥一泄之,於人命世哲輔生其間,或百年或數百年一見,顧其氣,猶未甚昌也。距今,乃篤生我湘鄉相國一等毅勇侯曾公。公宅湘之上流,結廬衡山麓,世積儒素,潛德不耀。”

這就是蔣春元筆下曾國藩的故鄉!

湖南的形勝

湖南屬於古荊州之地,三代之時,還是蠻煙瘴雨之鄉。楚國興起後,拓地五千裏,稱霸一方。它完全屬於內地,是在秦取百粵設郡縣之時。湖南西南部的邊疆之地,苗瑤各族往往雜處山穀之間,編氓相伍。今日仍然有若敖、蚡昌的遺風。而其地形東至江西,南界廣東、廣西,西接貴州,北連湖北,其麵積為二十一萬一千八百平方千米。其人口一千八百六十五萬二千。《廣興記》記載道:“自武昌至江陵,東通吳會,西連巴蜀,南極瀟湘,北控關洛,人皆知荊湖之險。”曾國藩則寫道:“自古大江南北有事,必爭此上遊形勢。”這都是通透實際的描述,道盡了湖南的地理形勢。

愛新覺羅氏崛起於長白山下,統一中國四百餘州,建立起一個新的大帝國,產生不世出的明君英主,如太祖、太宗、聖祖、高宗,謀臣如猛雲之雨,前後輩出,翼讚其霸業;而長江一帶上下數千裏地方人才寥寥無聞,難道是天地的正氣消磨已盡,無所剩餘?衡山之秀,湘水之深,洞庭之奇,雲夢之大,依然無異於舊時,英雄豪傑之士卻久未出於其間。

正氣發泄的中心

康熙、乾隆的帝業,傳到嘉慶、道光手中,逐漸衰敗,滿洲八旗文弱嬌柔,猶如婦人女子;滿洲大官無能無為,無異於木偶;政綱紊亂,威信掃地;世道荊棘,天下茅葦;大江南北,群雄割據,四百餘州有如裂爪,湖南才產生了一位大偉人,天地正氣發泄於長江之間,而其正氣發泄的中心不問可知,便是曾國藩其人。

遍征十八行省

在宋朝的時候,周茂淑講學於濂溪,遠溯聖源,闡明天地大道,海內風響,聖學由是而興。但是,自元明以至清初,湖南並未聽說出什麼巨人。直到曾國藩崛起,則探尋聖學本源,為國家而將聖學用於事業,湖南從此人才輩出,所謂“以一縣之人遍征十八行省”,可見這並非偶然的現象。

《湘軍記》有如下記載:

粵匪撚回既誅,餘威震殊俗,北懾烏桓,南渡台澎越裳,西北涉流沙,達烏孫,西南暨於闐蔥嶺,武功之隆,近古罕覯,然而總其成者,湘鄉曾文正公國藩也。

以忠誠為天下倡

上麵的說法雖然稍有誇張,但是團結湖南人來挽回清國的頹運,發泄天地的正氣,這份功勞不可不歸因於曾國藩的崛起。

然而,湖南為什麼能夠人才輩出,成為國家的元氣?曾國藩解說道:

當其負羽遠征,乖離骨肉;或苦戰而授命,或邂逅而戕生;殘骸暴於荒原,凶問遲而不審;老母寡婦,望祭宵哭;可謂極人世之至悲。然而前者覆亡,後者繼往;蹈百死而不辭,困厄無所遇而不悔者,何哉?豈皆迫於王事,逐風塵而不返與?亦由前此死義數君子者為之倡,忠誠所感,氣機鼓動,而不能自已也。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世之亂也,上下縱於亡等之欲,奸偽相吞,變詐相角,自圖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難避害,曾不肯捐絲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誠者,起而矯之,克己而愛人,去偽而崇拙;躬履諸艱而不責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遠遊之還鄉而無所顧悸。由是眾人效其所為,亦皆以苟活為羞,以避事為恥。嗚呼!吾鄉數君子所以鼓動群倫,曆九州而戡大亂,非拙且誠者之效與?亦豈始事時所及料哉!

一人之精神即四億人之精神

須知清朝自鹹豐以來,天下人才,輩出湖南,固然是基於所謂循環的道理,但也是因為曾國藩倡率天下,鼓舞士氣。嗚呼!一國以一人而興,曾國藩一人的精神,就是湖南一千八百萬人的精神,其實也是中國四億人的精神!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