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監國首日,便斬殺了光時亨、駱養性等大臣,還將三十多名文官禦史打入昭獄。
消息傳到內閣首輔溫體仁耳中,他氣得險些吐血,卻隻能強壓怒火。
老奸巨猾的他深知,此刻與朱慈烺硬碰硬,很可能落得和駱養性一樣的下場,唯有暫時隱忍,等崇禎康複後,再聯合文官集團狠狠參奏太子一本。
在溫體仁看來,朱慈烺擅殺朝廷命官,已是犯了大忌;
更別提敲詐文官集團數十萬兩銀子,這更是扳倒太子的絕佳借口。
他篤定,以崇禎對文官集團的“寬容”,絕不會坐視太子如此“胡鬧”。
可還沒等他想好如何措辭,又一個壞消息傳來。
他們安插在錦衣衛的眼線,竟全被李若璉清理出局。
“豈有此理!這小太子到底想幹什麼?難道還想重振錦衣衛不成?”
溫體仁拍案而起,滿臉怒容。
文官集團好不容易忽悠崇禎削弱了錦衣衛的權力,絕不能讓太子將這把“尖刀”重新磨亮。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問道:“吳孟明還活著嗎?”
“回閣老,吳孟明還在,但已經被架空,錦衣衛的事他根本插不上手。”下屬答道。
溫體仁點點頭,又搖搖頭:“他雖是文官之後,卻是個貪婪好財之輩,或許能利用一二,但絕不能信他。”
沉默片刻,他又追問:“你剛才說,太子殺了兵仗局的掌印太監?”
“千真萬確!”
聽到這話,溫體仁突然笑了:“嗬嗬......兵仗局和京營提督朱純臣關係密切,他絕不會善罷甘休。讓其他官員暫時按兵不動,耐心等陛下康複再說。”
這朱純臣,乃是明朝最後一任成國公,承襲的是先祖朱能的爵位。
朱能曾是永樂皇帝朱棣靖難之役的功臣,功勳卓著。
朱純臣於萬曆三十九年襲爵,崇禎三年加太傅,崇禎九年五月被任命為京城三大營總督,手握京營兵權。
可誰也沒想到,這位“勳貴之後”,最終會淪為賣國求榮之輩。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派朱純臣鎮守齊化門。
可當崇禎帶著太監逃到城下,呼喊朱純臣開門時,早已決定投降的朱純臣卻緊閉城門,眼睜睜看著崇禎陷入絕境。
最終,崇禎在煤山自縊,死前還寫下詔書,命朱純臣輔佐太子、挽救社稷,卻不知自己早已被這位“忠臣”背叛。
不久後,朱純臣便帶著百官勸李自成稱帝,將祖先的英名踩在了腳下。
此時的朱純臣,身兼五軍都督府左都督與京營一把手,與兵仗局的兩位掌印太監早已結成利益同盟。
太監們利用職務之便倒賣生鐵、火藥,將殘次火器塞給京營,而朱純臣則負責“通路子”,甚至將部分違禁品偷偷運往遼東,賣給清軍。
八大晉商也在其中推波助瀾,各方利益集團勾結在一起,為了錢財不惜出賣大明的軍備與情報,加速了王朝的覆滅。
成國公府內,朱純臣正捧著一個精致的小本子,嘴角帶著滿足的笑意。
他有寫日記的習慣,搶占的民田、霸占的商鋪、貪汙的銀兩,都會一一記錄在案,這本“財富賬本”,是他最珍視的寶貝。
每天翻看賬本,看著數字不斷增長,便是他最亢奮的時刻。
“國公爺,不好了!”大管家朱虎急匆匆跑進書房,“兵仗局的兩位掌印太監被皇太子殺了,錦衣衛正在抄他們的家!”
朱純臣猛地站起身,慌忙將賬本塞進抽屜,臉色驟變:“什麼?這小太子瘋了不成?竟敢動兵仗局!”
他並非心疼那兩個太監,而是心疼自己的財路。
兵仗局是他最賺錢的“生意”,太子這麼一鬧,等於斷了他的搖錢樹。
見朱純臣在書房裏來回踱步,朱虎小聲提醒:“國公爺,太子敢對兵仗局動手,說不定也會對京營下手。您還是早做準備,趕緊招兵填補空缺,那些知道內情的‘泥腿子’,最好給些銀子封口......”
“滾!”朱純臣瞪了他一眼,“本國公是與大明同休的成國公,朱慈烺絕不敢動我!不過,得給他點顏色看看。去,把‘草上飛’叫來!”
與此同時,鐘粹宮內,李若璉與高文采正向朱慈烺彙報抄家情況。
“殿下,臣在劉福生府中抄出五十三萬兩白銀、五萬兩黃金,還有珠寶、字畫、地契等,總價值超過八十萬兩!”
李若璉彙報道,語氣中難掩震驚。
高文采接著說:“臣在李長根府中查抄的財物也不少,白銀六十萬兩、黃金七萬兩,加上其他財物,價值不低於九十萬兩!”
朱慈烺雖早有心理準備,卻也被這個數字驚到了。
崇禎的內帑早已空空如也,國庫更是一貧如洗,兩個太監竟搜刮了近兩百萬兩銀子,實在駭人聽聞!
他接過賬本翻了兩頁,沉聲道:“太監貪財,果然名不虛傳。你們領十萬兩銀子,用於發展錦衣衛情報網;所有參與行動的錦衣衛,每人賞五十兩銀子;你們二人,各領一百兩補貼家用。”
“謝殿下大恩!”李若璉與高文采大喜過望,連忙躬身謝恩。
朱慈烺淡淡一笑:“這隻是開胃菜,隻要你們忠於大明、忠於本宮,日後少不了你們的好處。對了,這兩天,大臣們可有什麼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