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我足足研究了三個月,才破解了這段銘文。
“珷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錫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翻譯成現代文:武王伐紂商王在甲子這天清晨有木星出現,當屬吉兆。
周師向商王發起進攻並最終戰勝商王,武王在闌師對有功人員進行賞賜。
其中有一個叫利的人隨武王參加戰爭,勝利後被賞金。
於是他就鑄造這件銅器以記功並用來祭奠他的先人檀公。
這在考古界可謂是石破天驚的重大發現。
因為這是在青銅器上,第一次找到關於牧野之戰的文字記載。
短短三十二字,卻足以證明武王伐紂這一史實。
這段銘文中提到了牧野之戰中清晨有木星出現。
我結合曆史和天文知識推算,將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鎖定在了公元前1046年。
兩千多年以來,許多中外學者根據各種文獻,及對西周曆法的理解,對武王伐紂的年代形成了超過四十種推論。
莫衷一是。
而我的研究,則是終結了這個討論。
可以說過去100年內,是足以與敦煌莫高窟、三星堆、馬王堆、海昏侯墓並列的重大考古成果了。
因為有了上輩子的積累,這輩子我不用三個月,隻用了三天,就把論文報告寫出來了。
可當我剛剛把文檔保存,還沒有來得及打印,就在手機上刷到了範純純的直播。
“抱歉我來晚了。”
“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那件青銅器上的銘文,隻是因為冷副教授不許我碰,她想獨霸學術成果。”
“幸虧韓副院長大公無私,趁著昨晚冷副教授不在,帶我去觸摸了一下青銅鼎,現在我已經得出結論了。”
“銘文是珷征商,唯甲子朝......”
我愣了。
昨晚我通宵在實驗室,範純純根本就沒進來過,更沒碰過青銅鼎。
我的電腦也是單機,不聯網的。
為何範純純還能提前知曉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