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三十八回 大狼山盜降宋室 楊元帥本薦英雄

天生豪傑護君王,保國安民賴將良。

運會當隻賢者任,同心同德振邊疆。

卻說牛剛聽了牛健之言,氣昂昂道:“哥哥,爾如此膽怯,稱什麼英雄?既為男子漢,須要自作自為。奈何哥哥一心畏怯楊宗保,要往投降的?”牛健曰:“賢弟,爾休得一偏之見,聽吾之言,方是見機也。”牛剛曰:“哥哥爾言無有不依,如要三關投順,弟斷不往也。哥哥立意要去,弟亦不相強留。”牛健曰:“既然賢弟不願同往,別有良圖,也罷,與爾分夥便了。”牛剛笑曰:“倒也不差。”當時牛健將在山的嘍羅兵帶了三千,盡將征衣裝載回車輛,出山而去。餘外的物件,牛健一些也不拿,留與牛剛受用。牛剛曰:“哥哥,此去須要做個大大的官員,榮宗顯祖,蔭子封妻才好。”

牛健曰:“賢弟,爾做強盜,也要做得長久稱雄的方妙。”牛剛笑曰:“且待看誰算的高。”當下牛健吩咐嘍羅三千,推押征衣三十萬,並劫來糧草,一同推下。炮響三聲,離山望三關路途而去。牛剛也不來相送。搖頭長歎一聲,道:“哥哥,爾緣何如此懼怯楊宗保,劫搶了征衣又送還?也罷,倘然他不允收錄於爾,那時一命難逃,反吃一刀之苦了。”

再說李義、張忠,奉了元帥將令,帶領精兵二萬,將近燕子河,隻見前麵一標軍馬,直奔前來。李義曰:“二哥,爾看前途那支人馬,那裏來的?”張忠曰:“三弟,此路軍馬,定然是殺不盡的餘寇也。”李義曰:“狄欽差立了大戰功,我二人也立一點小小功勞,爾道可否?”張忠曰:“說得有理。”吩咐軍士殺上前。當時二萬雄師,齊齊隊伍,殺奔上前。張忠、李義刀槍並舉,勇赳赳的,飛奔殺去。大喝:“殺不盡的反賊,那裏走!”牛健一看,認得二人是護守征衣二將,知他是楊元帥麾下之人,今既去投降,必先向二人禮下,方是進見之機。即馬上欠身打拱,口叫道:“二位將軍,吾不是西夏叛賊之黨,不必阻攔。”二將曰:“既不是叛賊,莫非強盜麼?”牛健曰:“吾原是強盜,如今不做了。強盜所為,無有結果的。”張忠曰:“爾是那方的強徒?今欲何往?”牛健曰:

“二位將軍聽稟:吾本在磨盤山落草……”

說未完,弟兄重重發怒,罵聲:“狗強盜,爾一班狗黨,劫搶去征衣,險些兒欽差被害,連累及吾眾將兵,關中三四十萬兵丁,俱受凍寒之苦。今日仇敵相遇,斷不容饒!”言未了,長槍大刀齊砍刺來。牛健閃開刀,架過槍,即打拱呼道:“二位將軍,請息雷霆之怒,且容小的奉告一言。”張忠、李義曰:“爾有話快言來!”

牛健道:“二位且聽稟:念小人一時不合誤聽了孫雲的言語唆弄,劫搶征衣,罪該萬死。即日劫上山,已悔之不及,恐妨連於欽差有罪,原要即日送還到關。不想牛剛兄弟不明,言已誤劫搶征衣,如送還料楊元帥執罪不赦,不如獻送大狼山。當時心忙意亂,吾也依他,即晚放火燒山,投奔上大狼山,獻於讚天王,給賞眾軍。

豈知他是西北外,所穿的多是皮襖毛衣,比中國征衣有天淵之隔,故征衣原裝不動。吾今連劫來糧草,送還元帥,立誌歸投效力,伏望將軍引見元帥。”張忠曰:“爾喚何名?”牛健曰:“小的名牛健。”

李義曰:“還有一人在那裏?”牛健想來:若說明在大狼山,他二人必往尋牛剛了。故言:“他與吾已經分夥,不知去向了。”張忠喝聲:“胡說!想爾們已經投順讚天王,既為敵國叛寇。今將征衣為由,其中定有計謀,不然,差爾來作奸細,內應消息?”言罷,大刀砍去。李義長槍又刺。

牛健是有心投伏,故仍不敢動手,幾次架閃開刀槍,道:“二位將軍,小人實有投降之心,望勿動疑。”張、李言曰:“爾既有投降之心,也罷,且睹下誓來方準爾。”牛健聞言,道:“天地昭然在上,吾牛健立心投順楊元帥麾下效力,若有絲毫歹意,口是心非,上遇神明責譴,在陣過刀而亡。”張忠、李義是個直性英雄,見他立下重咒,即放下刀槍,言曰:“我二人且留些情麵,但作不得主張,且帶爾回關,待楊元帥定奪。如若元帥允準收留,是爾的造化;倘然不準投降,便不幹吾二人事了。”牛健曰:“深謝二位將軍高義,還乞周全些。”張忠吩咐眾兵丁:“就此回頭。”二將押兵而回。牛健隨後押著征衣車輛,仍從燕子河道而回。

有李義打算立功,道:“張二哥,吾與爾到元帥帳前須說些謊語,也可立些功勞。”張忠曰:“三弟,爾怎生說謊可以立得戰功?”

李義曰:“隻言奉了元帥將令,殺到大狼山,殺得二牛大敗,被牛剛逃脫了,牛健已被擒回,取回征衣,奪轉糧草。如此,豈不爾我得功的?爾主見如何?”張忠曰:“三弟,元帥案前且勿謊言,方見光明正大。即拿回強盜,討還征衣,也不算什麼功勞。且待有日血戰沙場,敵人授首,定國安邦,顯標名姓,方見英雄也。假功勞有何希罕的!豈可效著昨天李守備父子行為?”李義曰:“二哥這句言辭深為有理,到底不說謊言不欺公的好。”張忠曰:“這個自然。”路上二人談談說說,已是紅日西歸,早已封鎖關門,隻得在外城屯紮一宵。

次早,元帥升坐中軍帳,文武官員多來參見畢,有焦廷貴上帳說:“啟稟元帥,於今有李義、張忠,帶領大軍前往大狼山,路逢強盜牛健投降,送還征衣,現於轅門外候令。”楊元帥喜形於色,連稱:“妙!妙!”吩咐速傳進二人。焦廷貴領令,不一刻間,張忠、李義進至帥堂,參見過元帥,站立於兩旁。元帥虎目一瞧二將:一人麵如棗色,一人臉如淡墨,體壯身魁,凜凜凶狠,不凡將士。元帥開言道:“張忠、李義,爾二人帶兵往大狼山討取征衣,事體如何,且細言本帥得知。”二將齊稟元帥:“小將奉令,帶兵未到大狼山,在燕子河即逢牛健,押解回原劫征衣並糧草。元帥,他自願投降,軍前效力,小將隻得冒昧帶同牛健而來。準其投降否,伏祈元帥定裁。”元帥聞言點頭,又喚孟定國將征衣檢點明白,給散眾軍兵,糧餉貯歸軍庫。狄爺點首,自言曰:“今朝才應聖僧之言,有失有歸,禍中而得福,毫厘不差也。”

不表狄青思忖,當日楊元帥吩咐捆綁進牛健至帥堂,跪於帳前,低頭伏地。元帥帶怒喝聲:“牛健,爾據占磨盤山為盜,本帥一向全爾螻蟻之命,故未來剿滅。爾蛆蟲群隊,今日擅敢劫搶禦征衣,連累欽差、本帥,多有罪名,爾今又投於敵人麾下,今見賊人傾盡,進退無門,方來投順,本帥這裏用爾不著。”喝令刀斧手,推出轅門斬訖號令。牛健曰:“元帥爺開恩,聽稟告一言。原隻因孫雲有書,投到磨盤山,教吾弟兄將征衣搶劫,原該如山重罪。一劫上山來,登時想起悔已不及,料得元帥震怒,大兵一至,吾弟兄休矣。原思送還,但當時吾弟牛剛不明,隻恐元帥爺加罪,唆吾發火燒山,投歸讚天王部下。但今糧草征衣原裝未動,今日小人悔改前非,特來獻降,願在元帥軍前牧馬效勞,以蓋前愆。伏乞開恩,留殘軀於一線,足見元帥爺仁恩。”元帥又問:“孫雲是何等之人,與爾書信往來?且直言,休得隱瞞。”牛健曰:“元帥,那孫雲的胞兄名孫秀,在朝現為兵部之職。”元帥曰:“如此,是孫秀之弟。”又道:“王親大人,那孫雲與爾為仇麼?”狄爺細將情由說明,元帥方知其故。又問牛健:“那孫雲的來書何在?”牛健曰:“放火焚山,其書未存,已燒毀在山中了。”元帥曰:“狄王親,如若有書留存,本帥可以上本聲明,收除此賊了。怎奈憑證全無,言詞不足為據,如何是好?”狄爺曰:“元帥,孫雲雖然有罪,但今不得書為憑,他的惡貫未盈之故耳,今且慢除他。小人立心不善,下次豈無再作惡之時?待犯了大關節,再行除他未晚。”元帥喜曰:“狄王親海量仁慈,非人可及。”

又有焦廷貴半癡呆呼道:“元帥,小將有稟。”元帥曰:“爾有何商議?”焦廷貴曰:“牛健是個信人,斷然殺不得!”元帥曰:

“爾怎知他是信人?”焦廷貴曰:“他不是信人,怎肯聽信孫雲之言,劫了征衣,來害欽差,劫去又送還?況隻有拿來犯人,沒有自來犯人。元帥是明理的,殺這自來盜寇,不是元帥欺著信人?”元帥大喝:“匹夫胡言亂語。”又問:“範大人怎生處決?”範爺曰:“想大狼山寇盡除,饒了他諒亦無妨。”楊青曰:“他投降無歹心,何須殺卻此人。”狄青見焦廷貴討饒,料與牛健有瓜葛,就此呼道:

“元帥,牛健也是一念之差,恕彼已知罪送還征衣,免其一死,仰見元帥仁慈。”元帥曰:“狄王親既如此寬洪大度,本帥未便執法。死罪饒了,活罪難寬。”

吩咐捆打二十,發在軍前效用。當時打了

二十軍棍,起來忍痛謝了元帥之恩。元帥曰:“牛健,爾還有弟牛剛,如今何在?”牛健曰:“逆弟不願歸降,已經分散,不知去向了。”元帥曰:“何須猜測,定然在大狼山,少不得發兵征剿也。”

牛健曰:“上啟元帥,小人尚有兵三千,求元帥一並收用。”元帥命焦廷貴將兵點明上冊,焦廷貴得令而去。牛健隨後而出。又有孟將軍上帳交令,已將三十萬軍衣給散畢,並三千押征衣軍士補歸元帥麾下,糧餉貯歸軍庫,交還軍令。狄爺曰:“元帥,小將有言告稟。”元帥曰:“王親大人有何見諭?”狄爺曰:“五雲汛守備衙,現今空缺,小將有一姐丈,名喚張文,向為潼關遊擊,被馬應龍無故革除,望元帥著他暫署此缺,未知可否?”元帥允準,拔令差將前往,起複張文。

當日張忠、李義,元帥命作三關副將。獨有三關上的官員要升要革,要死要活,悉憑元帥定裁,先行後奏。隻因先帝真宗時,楊延昭守關之日,已敕授斧鉞生殺之權,至宗保襲職,複贈賜龍鳳上方劍,得專授官爵,扼掌重大兵符。當下楊元帥要備本回朝,一眾商量,薦舉狄青拜帥。隻因失卻征衣之事,須要怎生周全乃可。範爺曰:“若言失了征衣,其罪非小。大狼山破敵,功勞雖大,隻好功罪兩消,焉得聖上準旨拜帥?”楊青曰:“征衣雖失,不過三天已複還了,將此事抹煞去,有什麼考證的?本上隻言欽差征衣限期而至,進城數日,立下大戰功,豈不省卻許多麻煩。”元帥聽了,依此擬備修本章齎奏,即日差將登程。吩咐一回汴京,勿與眾奸黨得知,須要親到午朝門,通知王門官傳奏。另有書一封,送回天波府祖母佘太君、母親王氏夫人;狄爺一書,送至南清宮狄太後;範爺一書,送至包待製府中;楊將軍一書,送交韓吏部府上。別無言語,無非關照狄青征衣解至的話,並破大狼山立下血戰功。是日,狄青想來:生身母在張文姐丈家,一心牽於兩地。

今日起複張文為守備,母親定然到此,待吾少侍晨昏,為子方得安心。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