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二十三回 現金軀玄天賜寶 臨凡界鬼穀收徒

神聖臨凡贈法寶,他年破敵立功勳。

天生英雄扶真主,枉爾群奸用計深。

當時石爺大喝一聲:“逆畜休得猖狂!”揮動起龍泉劍,光射寒霜。此物持鐵棍如銀光抵擋,人妖爭持,光如閃電,兵刃交加。

狄青意欲上前幫助,思量:且試他武藝如何,如若怯於此怪物,然後相助未遲。故旁站不動。當有石玉英氣勃勃,劍飛閃爍斬去。隻見白人且鬥且退,誘他至庭心。石玉一步步追出庭前。又聞狂風大作,隻見後廂門大開兩扇,前麵妖魔飛奔出外。外廂一帶空荒,周圍野地。忽妖魔口吐人言,喝聲:“石玉,汝既逞強,好膽子出外見個高低。”石玉大喊:“吾來也!”即飛奔追出內廂門。狄爺笑曰:“真乃英雄也!”高聲接言曰:“賢弟,休得放走了妖魔,吾來助汝!”即手持寶劍,大步飛跑出至庭心。登時一派白光射目,雙眼昏花了。聞言曰:“狄大人,不可出外了。”狄青聽了,即擦目一看,隻見一人祥雲乘體,身高丈多,披發仗劍,半離地土,約與簷齊,阻擋去路。狄青喝曰:“爾莫非也是妖魔?”此人言曰:

“非也,吾乃北極玄天真武也。今夜貴人在此,特來一會。”

狄青聽了,驚疑不定。細看一番,開言曰:“或者爾是妖魔,敢冒聖帝,也難分辨也。”此人曰:“狄大人何必多疑。吾乃北極玄天,隻因本部下神將思凡,目前俱已流至西夏,擾侵炎宋二十餘載。全賴範、韓、楊、狄韜略能臣四人,振撫西夏,保邦安民。

茲有兩樁法寶付汝。此寶名‘人麵金牌’,如遇西夏交兵,急難之際,將此寶蓋於臉上,發念‘無量壽佛’,自然敵人七竅流紅,歸原了;此寶雖小小葫蘆,內藏七星箭三枝,如逢勁敵,危急之時,發出一箭,其狀捷如風,敵當授首。今贈汝二寶,助汝一生建立功勞,安民保國。此二物,須細心收藏,勿得輕褻。倘成功後,二寶仍要收還。”當下狄青聽了,滿心大悅。原來今夜聖帝賜二法寶,即雙手接轉。細看“人麵金牌”,倒象孩子們玩弄之物,隻是金光閃閃。又將葫蘆內覆出三枝七星箭,細細看來,約有三寸餘長,兩頭尖小利銳,霞光炎炎衝起,方知寶貝之妙。看畢,將二法寶收藏皮囊中,跪伏塵埃叩謝。

聖帝吩咐:“大人不須多禮了。但叮囑之言還須謹記:此去多災轉福,遇難呈祥,不煩多慮。”狄青曰:“謹遵聖帝法旨。但小子還有義弟石玉,追拿妖魔出外,未知吉凶如何,再求指示。”聖帝曰:“此非妖,乃變形物耳,石禦使追趕去,須無礙。惟去而不返,難以相見了。”狄爺曰:“石弟去而不返,怎生複旨?”聖帝曰:

“日後自得重逢,不必介懷也。”當時聖帝使起神通,龍袍袖一展,高起祥雲,光華冉冉而去。狄爺殷殷下拜畢起來,有十六名壯軍,跪至上稟狄爺言:“方才石大人追捉妖魔,還未見回來,請大人定奪。”狄青一想,自言:“聖帝雖然如此吩咐,吾若不往追尋相助於他,非是弟兄手足。”想罷,即跑進內廂。豈知四處周圍敞闊,四壁圍牆無路可通。狄青四方一瞧,曰:“奇了!方才見有門戶一重,如今四周密壁,聖帝預定天機,言石弟日後自可相逢。罷了,如難以追尋石弟,隻難免憂疑掛於胸中。”坐下隻呆呆想象。從人點起明燈。

再說白人在前誘石玉,雖戰且走。石玉偏不肯縱饒,高擎寶劍,大喝:“怪物那裏走!還不早現形。”趁著月光如晝,緊緊追來。不知有多少路程了,妖人複兜轉步,喝曰:“休趕!”持棍當頭打去。石英雄那裏怯懼分毫,劍上揮開,複手砍去。白怪急忙閃退,石爺飛進數步,劍如雨下。怪物架擋不及,將身一低,在地滾滾碌碌,團團而轉。石玉目光跟定,細細觀睹,不覺自笑曰:

“奇了!隻言此物是妖魔,卻原乃三尖槍柄。”即拾起來舞動,隻見霞光閃閃,與月爭輝。心頭喜悅,連稱:“妙妙!今夜幸矣,皇天賜贈寶槍。不免叩謝上蒼,然後回見狄哥哥。”石玉正思下跪,又聞香濃拂麵,雲繞當空,一位仙翁乘雲而下,五綹長須,微笑曰:“石貴人,你今雖得此神槍,隻緣槍法未精,還不見爾之英雄,怎能與主保國安民?不如拜貧道為師,再傳授爾兵機武藝,練習精通,才建奇功。爾如不信,待吾試演雙槍之法爾看來。”石爺曰:

“仙師肯教習,乃深幸也。且請試雙槍一觀。”言畢,將雙槍與道人。隻見他大袖一展,雙槍起時,左旋右複,宛似蛟龍取水,又如燕子穿梭。石爺呆呆而看,果見槍法精奇,迥異凡常。隻見他使一路方完畢,呼聲:“貴人觀槍法如何?”石爺一想,道:“也覺奇怪,不通姓名也相識吾姓名,料然是位有道仙翁。”又見槍法稀奇,即曰:“願拜仙長為師。但今日有王命在身,不能違誤,待到了邊關,交卸征衣畢,然後拜師學藝便了。”道人曰:“吾非別人,乃鬼穀也。如爾到邊關,再無機緣會吾的。即夜可隨前往。”石爺曰:“今夜斷難從命。我奉旨解征衣,楊元帥有限定之期,倘違定期,就不妙了。”道人笑曰:“小小事情,即過於介懷,豈是大將襟懷?”語畢,口念有詞,將槍尖挑起頑石二段,忽化作一對斑猛白虎,爪舞牙張,向石玉奔撲。石玉大喝:“逆畜慢來!”即拳打足踢。道人喝了一聲,虎不敢動。即跨上虎背,又對石玉曰:“爾若騎上虎背,可勝坐馬,倘出敵,百戰百勝也。”石玉曰:“如此妙甚!”即跨上虎背。道人一見大喜,喝聲:“起!”風一響,二虎即跑上雲端。石玉驚駭呼曰:“倘跌撲下,吾命休矣!”鬼穀笑曰:

“如此膽小,焉能出戰沙場,殺得上將?”說話之間,跑得漸高,雙入雲霄,竟往峨嵋山而去。

卻言狄青獨坐,心煩不樂,思量:方才聖帝吩咐如此,料然石弟難以相見,還不知他收除得怪物如何,不知走往那方,教吾實難猜測。方才果見後廂圍壁中門戶遙遠,石弟追趕出外,因何霎時並無門戶?想來乃神仙妙術變化無窮也。惟正、副二解官共事,今缺了石弟,如何複旨?少不得照此直言。不覺天明,發令宣揚,眾兵方知驛中有怪祟出現,昨夜攝去石郡馬。狄爺言:“仁安縣這狗官,定有機謀。”即傳王登進內問供。護兵三千聞此,人人駭懼。張忠、李義私議稱奇。當時王知縣進驛參見狄大人。狄爺喝聲:刁狗官,好生膽子!此驛中既有怪物,因何將本部留宿於此?昨夜已將郡馬爺攝去,定然凶多吉少。爾這狗官,是受人囑托,抑或自作主張?從實招供,以免動刑!”

王登聽了,驚慌無措,倒跪叩頭不止,渾身振抖。上告:“王親大人,此驛從無怪物,不知怪祟從何方而至。卑職怎敢生心主謀暗害二位大人!”狄爺喝聲:“胡說!這不是爾自主謀,定然受奸臣密托。若不明言,刀斧手斬訖!”庭下一聲答應,上前扭起王知縣,解去袍服,又除烏紗帽,嚇得王登魂魄飛天,高聲呼道:

“大人饒命!此乃龐太師有書到來,壓著卑職行此機謀的。他要害二位欽差大人,實非卑職敢生膽子,立此歪心。”狄爺聽了,點頭罵聲:“惡毒奸臣!豈知爾又行此陰謀毒害。但雖龐賊壓製著爾行此惡謀,爾既是正大之人,即掛官不做,亦不當行此不義之事。爾今罪亦難免。”王登曰:“是!是!卑職悔恨已晚了,雖有罪死無辭。隻求大人姑寬開恩一線,世當銜草以報。”言罷叩頭不已。狄爺終於仁慈,況留他為證複旨。喝聲:“本官王命在身,不能耽擱。

王知縣交府官,下禁獄牢。即著本地文武官員訪尋石禦使著落。待本官公務畢了,回朝於聖上駕前再與龐賊算帳,知縣由聖上旨處。”

當時王知縣謝了大人不斬之恩,眾文武官員多言“領命”。時交辰刻,本地文武官員備酒宴送行相款,犒勞三軍。是日,發令登程。

炮一響,旗幡飛動,文武俱齊相送。張、李二將,仍押管軍馬征衣。隻有石爺撇下坐騎一匹,狄爺仍令馬夫帶行,好生喂料。

又說王知縣帶往府衙而去,自己短歎長嗟,恨著龐太師:“方才若不分說明白,險些性命活不成了。”隻懇求府尊,申詳文書,送投上憲,附達還朝。龐、孫、胡聞此,重重納悶。言:“狄青、石玉皆吾作對,今石玉已經中了毒計,定遭妖魔傷陷了;隻有狄青仍在,隻望他至潼關,不知此計成就如何?”是日君王一看表文,龍心大怒,曰:“仁安縣丞定議處決。”當日龐洪力與分辯保免,私傳旨命複職。

再說勇平王得知大惱,郡主母女痛苦萬分,深恨龐賊設施奸謀,害了石玉。郡主道:“母親!去年白蟒攝去女兒,多虧丈夫救脫,收除怪物。不意今被龐賊所害,妖魔攝去無蹤,還有何人救援,定然凶多吉少了。”王爺、夫人終日勸解女兒不表。

卻說潼關總兵官名馬應龍,前月接得龐太師來書,想太師一心要除害狄王親、石郡馬,本總兵定然依命。但關外地方,乃本鎮所屬,如何刺他?也須在百裏外方可,雖是所管屬,也隔遠荒野,差劉參將前往下手方安。馬總兵打定主意,傳備大小將官,明盔亮甲,候接欽差大人。一天未到,又一天。是日,狄爺一至潼關,馬總兵與大小官員迎接,進關中坐下。眾員參謁過大人,上請金安畢。是日盛筵款待。當下馬總兵自語:“太師書上言副佐石禦使,因何不見到來?也須問個明白。”即詢問王親大人。狄爺將在仁安縣上,被妖魔攝去說明。馬應龍聽了,曰:“有此奇事也!

但今潼關外麵也是地廣人稀,空荒之所,王親大人須要小心。”狄爺曰:“這也何妨?如今天色尚早,即速啟關,以待本官趲路。”當此總兵領命放關,車輛紛紛,都出關城而去。馬總兵送出關外而回,即日邀傳參將劉慶。

參將劉慶,年方二十四歲,身高九尺,麵玄黑而光采。自幼得異人傳授席雲之技,來去如飛,故他混號“飛山虎”。以後當兵效用,膂力強狠,生擒凶盜,故先拔為千戶,後升為參將,隨同馬總兵守潼關。年少父亡母存,一妻二子。今得為參將職,時常還望高飛,取得玉帶橫腰,屢思領兵滅西夏。但不知西夏兵雄將勇,隻些席雲之技怎能抵當。是日遵著呼喚,進見打拱,曰:“不知總爺傳召有何吩咐?”總兵即將龐太師與欽差狄青作對,今太師來書要結果狄青一命,一一說知。劉參將道:“總爺,既雲龐太師要害狄欽差一命,何不方才設宴時將他弄醉,一刀砍下頭顱,有何難處?”馬總兵冷笑曰:“爾乃粗莽之徒,那裏得知?若在關中弄死,他況有三千兵,人豈有不知?況又有步將二人,十分凶惡之貌,不是良善之徒。故特放他出關,在百裏之外,要爾往行刺了他,也無幹咎我們。倘謀事成了,龐太師喜悅,爾我官爵定可加升了。”劉慶聽了,笑曰:“這也非難,且至落雁坡地起雲席結果他便了。”馬總兵聞言大悅曰:“參將須要小心。”劉慶允諾,藏了利刃,駕雲而去。不知刺殺得狄青如何,且看下回再敘。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