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23人棄我取,也能創造奇跡

人爭我棄,人棄我取,是一種特殊的戰術戰略,可用於軍事上,亦可用於商戰中,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被譽為“上海灘奇跡之王”的周雲光以善於抓住不是機會的機會來創造奇跡而聞名於舊上海。如果說舊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那麼周雲光就是這樂園中最為風光的人物之一。

周雲光的銀行是在非常險惡動蕩的環境中建立的。當時的上海租界內外,外國銀行林立,美國的花旗、彙興,法國的東方彙理,英國的彙豐、麥加利,日本的三井、住友、三菱,比利時的化比、中法實業,德國的德華,俄國的道勝,荷蘭的安達等銀行,都是實力異常雄厚的金融財團。外資銀行依靠強勁的實力,根本看不起中國的銀行,周雲光的上海銀行更是沒有被他們放在眼中。不少人都認為上海銀行的倒閉是遲早的事情。

開辦伊始,周雲光經常能聽到一些嘲笑說:“中國的銀行是不可能辦好的。”而當時,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遠的不說,僅上海就湧現出了諸如齊豐、同康、源康、慶富等實力超群的大錢莊,它們不僅具有票據交換機構,可以依此製定拆息,銀行間的票據交換必須要托錢莊來辦理。而且,幾大銀行之間也達成了默契,相互間都有不成文的君子協定。

實際上,在複雜交錯的金融市場上,錢莊儼然以僅次於外資銀行的老二自居。華資商業銀行,實際上是在外資銀行和錢莊的夾縫中討飯吃。周雲光明白上海銀行既無強大的政治勢力,又無雄厚的經濟基礎。因此,對於這家“小小銀行”來說,首要的任務是站穩腳跟;而要想站穩腳跟,必須從服務質量和內部經營上下功夫。周雲光知道這才是銀行生命的源泉。

善於觀察的周雲光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外資銀行和錢莊注重吸納大戶存款,而對小額存款頗為輕視,所以,他就以此為突破口,特別看重小額存款,把它作為上海銀行能否成功的關鍵。他十分強調“服務社會”,主張“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厭細微,我寧繁瑣”的經營方針。

正因如此,他經營的上海銀行特別標出“儲蓄”字樣,非常明顯地表示該行“以提倡儲蓄發展商業為本”。為了吸引小額存款,周雲光別出心裁首先提出“一元開戶”,也就是說隻要有一元錢,就可以在上海銀行開戶。“一元開戶”是針對舊上海的廣大市民階層專門設立的,因此,在當時中國金融界是前所未聞的新鮮事,這件事在上海金融界一時引為笑談,認為有失一個銀行的身份。

甚至就連老百姓也難以相信,當時,有一個顧客聽說後決定親自去試一試,他拿上150元錢,要求辦理150個戶頭的存折。上海銀行當即滿足了他的要求,很快為他開立了150個戶頭。消息傳出,許多小有積蓄的人紛紛登門,一下子便打開了儲蓄業務的局麵。

由於符合廣大消費者的心理和經濟利益,“一元開戶”很快受到城市中下層市民的普遍歡迎,那些低收入的教師、公職人員、家庭主婦、自由職業者以及部分小商人和手工業主,爭先恐後,紛紛將平時勞動收入及個人所得存入上海銀行。這項在創辦初期遭到銀行業同行們譏笑的創舉,一時間大獲成功,風靡整個上海灘。以至於後來竟被上海各大銀行競相仿效,就連像中國銀行這樣官辦的國家銀行也放下了身價,積極提倡這種業務。

“一元開戶”的成功使周雲光創造了一個神話,他由此迅速成為人們街頭巷議的人物。人們由衷地佩服周雲光的精明和眼光。在“一元開戶”打開儲蓄局麵後,周雲光並沒有滿足,他又乘勝追擊,采取了上門服務的辦法,親自率領銀行員工到各大專院校開辦學生儲蓄、教育儲蓄。

由於上海銀行登門服務,手續簡便,態度熱情,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周雲光進而在一些重點院校設立固定營業機構,為學校代發教職工薪金,促進了儲蓄業務的拓展。接著,周雲光乘勝追擊,又想出在工人居住區開辦職工儲蓄這一高招,同時他還在市民中辦理定活兩便、零存整取、禮券儲蓄、存本取息等各種新型儲蓄。這些方便顧客的措施在上海灘無疑是空前的,在當時極富開創性。周雲光不畏艱險,敢拚敢闖,在中國金融史上導演了一幕幕令人回味無窮的經營神話。

能在作為冒險家的樂園——舊上海的金融界獨領風騷,周雲光自有一份過人的能力,除了個人的奮鬥,除了機遇的惠賜,周雲光還以令人折服的個人魅力,在各種勢力之間巧妙周旋。因為舊上海的金融市場是當時時政的畸形產物,是極不規範的。要想成功就要付出比在其他行業更多的心血,還要洞悉具體的國情,兩者兼具方能爭取機會。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