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人生道路上一盞明燈,它給了我們活下去的勇氣!希望是我們人生的精神支柱,有了它,我們才有動力努力向前邁出每一步。希望在人們的心中,是長久幹旱過後的雨露,每一滴都能滋潤我們精神的幼苗,讓其在適合的土壤中不斷成長。有了希望才看不到絕望。
在黑暗中,每個人的心裏都是有害怕的,但這不妨礙我們等待光明的到來,記得曾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人之所有黑眼球,就是要透過黑暗看到光明”,希望是黑暗中最強有力的支持,有了希望,黑暗便會漸漸消散,有了希望,我們才能看清未來。
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人們看到了很多太陽後的陰影,這讓人們感到失望,這種失望作用到自己身上,就會對自己的未來喪失信心。這種時候,我們更需要希望來支持我們渡過難過,邁過這條人生的河流。
康倪氏是一個很不幸的女人,由於命運的安排,她幾乎經曆了一個女人所能遭遇的一切不幸,然而她卻用一顆盛滿著希望的心靈演繹了一個幸福美麗的人生。希望讓她在不幸中安然渡過一生。十八歲時,她嫁給了鄰村的一個生意人,可剛結婚不久,丈夫外出做生意,便如同飛出的黃鶴,一去不返.有人說他死在了響馬的槍下.有人說他病死他鄉了,還有人說他被一家有錢人招了養老女婿.無論怎樣,事實就是他的丈夫與她失去了聯係。更不幸的是,當時的她已經懷上了孩子,雪上加霜並沒有打垮這個女人,她始終懷著一顆充滿希望的人來迎接生活。
在她的丈夫不見蹤影幾年以後,村裏人都勸她改嫁。沒有了男人,孩子又小,這寡居生活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她沒有走。她說丈夫生死不明,也許在很遠的地方做了大生童,沒準兒哪一天發了大財就回來了.她被這個念頭支撐著,帶著兒幹頑強地生活著,把家裏打理得更加井井有條.她想,假如丈夫發了大財回來,不能讓他覺得家裏這麼寒磣。
這樣過去了十幾年,在她的兒子十七歲那一年,一支部隊從村裏經過,她的兒子跟部隊走了。兒子說,他到外麵去尋找父親。不料兒子走後又是音信全無。有人告訴她說她兒子在一次戰役中戰死了,她不信,一個大活人怎麼能說死就死呢,她甚至想,兒子沒有死,而且做了軍官了,等打完仗,天下大平了,就會衣錦還鄉.她還想,也許兒子已經娶了媳婦,給她生了孫子,回來的時候就是一家子人了.
盡管兒子依然杳無音信,但這個想法給了她無窮的希望.她是一個小腳女人,不能下田種地,她就做繡花線的小生意,勤奮地奔走四鄉,積累錢財。她告訴人們,她把掙些錢把房子翻蓋了,等丈夫和兒子回來的時候住。
有一年她得了大病,醫生已經判了她死刑,但她最後竟奇跡般地活了過來,她說,她不能死,她死了,兒子回來到哪裏找家呢?這位老人一直在村裏健康的生活著,今年已經滿百歲了。直到現在,她還做著她的繡花生意,她天天算著。
一個在世人看來十分可笑的希望,一直滋養著她的人生,支持著這樣一個脆弱的生命在蒼茫的人間走了幾十個春秋。可見,要活著就應該有希望,沒有什麼能勝過希望,更能改變我們處境的。
那些整天陰著臉,弓著腰的人是無法看到生命的美景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看到不希望,甚至心中沒有希望,這樣的人,不但可憐,更可恨。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想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那麼從現在開始,振作起來,用希望的心情期待明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