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個大的循環,當我們以為結束時,其實,是一個新的開始。怨恨也同樣是一個循環,聰明的人,會擺脫這個惡性循環,讓快樂重新出發;愚笨的人,卻將這個循環不斷進行下去,自以為得到解脫,其實,根本還在原地踏步。
我們常說做事看的是結果,那麼怨恨的結果是什麼呢?傷害了自己,傷害了別人,竟沒有一方是受益的,然而就是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卻時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當我們被怨恨耍的團團轉的時候,又有幾個人能看到怨恨的真麵目呢?
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氣頭上,他對公司經理大聲斥責。
經理回到家對妻子大聲斥責,說她太浪費了,因為他看到餐桌上的飯菜太豐盛了。
妻子對兒子大聲斥責,因為他幹什麼都慢悠悠的。
兒子對保姆大聲嗬斥,因為保姆打碎了一個碟子。
保姆沒好氣地去扔碎碟子,傷著了一位行人。
行人是一位婦人,她哭鬧一番後趕緊去醫院治傷,她對護士大聲嗬斥,因為護士上藥的時候弄疼了她。
護士回到家裏對母親大聲斥責,因為母親做的飯菜不合她的口味。母親並不生氣,溫和地對她說:好孩子,明天我一定做你合口的。你忙了一天一定很累,吃了飯就休息吧,我給你換了一床新被子。“怨恨循環”終於在濃濃的親情裏化解。
人與人之間其實並沒有電影裏的那種家仇國恨,有的隻是一些不起眼的磕磕碰碰。就是這些所謂的雞毛蒜皮的小事,讓人與人之間有了怨恨,怨恨最容易感染和循環。在這個過程中,適時的中止“怨恨循環”, 用寬容和愛心去化解,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從前有兩個人,一個叫提耆羅,一個叫那賴。他們立誌要有所成就,遂遠離人群,住在深山老林裏修道。不論春夏秋冬,他們都睡在石洞裏,穿著野草編成的粗糙衣服,鋪著野花編成的墊子;餓了就吃山林中采來的野果,渴了就喝泉水。
經過長期的修行,他們學會了五種本領:眼睛可以洞悉一切,無所不見;耳朵可以聽見一切細微聲音;身體可以隨意飛到任何地方去;可以知道所有人心中所想的一切;可以預測數年後將要發生的事,可以了解多少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事。
由於這兩個人神通廣大,本領高超,無論是婆羅門、佛家弟子,還是仙人、聖人、龍王及一切鬼神,無不欽佩,都來向他們頂禮膜拜。
一天夜裏,提耆羅因長時間誦經感到十分疲乏,先睡了;那賴當時還沒有睡,一不小心踩了提耆羅的頭,使他疼痛難忍。
提耆羅一時心中大怒地說:“誰踩了我的頭?明天清早太陽升起動一竿子高的時候,他的頭就會破為七塊!”
那賴一聽,也十分惱怒地叫道:“是我誤踩了你,你幹什麼發那麼重的咒?器物放在一起,還有相碰的時候,何況人和人相處,哪能永遠沒有個閃失呢?你說明天日出時,我的頭就要裂成七塊,那好,我就偏不讓太陽出來,你看著好了!”
由於那賴施了法術,第二天,太陽果然沒有升起來。
故事到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怨恨的雙方都受到了傷害,而這樣的傷害原本是不必要的。事件的起因不過一件小事,故事中的兩個人都是修行之人,但他們卻忘記了修行本就應從修心開始。心靈不暢通,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如果故事這樣結束,在你的心中會不會有些不完美,是的,這樣一種結局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看到的,所幸的是,故事中的兩個人在人們的勸說下,最終握手言和,太陽出來了,一切都如事件發生前一樣平靜幸福。
在眾多人性弱點中,怨恨是很明顯的存在。它常以循環的方式,讓人們記住它,聰明的人,總是將它趕快忘掉,翻天自己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