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29.開卷有益,多讀些書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亦雲:“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又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足見孔子對學習的熱愛程度。他告誡後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孔子看來,快樂學習和實踐,才是走向成功的最重要資本。

孔子人生最大的樂趣,便在於學習與教學。《論語》第一篇《學而》的第一章,就強調努力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孟子·公孫醜》也提到孔子曾說:“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表示學習與教學是他永不厭倦的兩件事。

關於孔子談論學習經驗的篇章,在《論語》全書中可說俯拾即是,例如《為政·四》中,孔子說他“十有五而誌於學”,在《述而·十八》更提到,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因為喜歡讀書,常忘記吃飯、睡覺,甚至連自己快老了也不知道。

後世有學者認為,《論語》的編纂者將《學而》篇列為諸篇之首,便是要強調“學習”是《論語》的根本,其用心可謂深遠。曆代儒家也常引申這段話,宋朝的程頤便解釋,學的人要實行其所學,習的人不斷在腦海中尋繹,如此就能心生愉悅。

學習是人天生的一種本事,人通過學習才能喚醒潛能,並在學習與進步的過程中享受快樂。善於學習的人,就會增大成功的概率,自然,這也是人生最大的一種快樂!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百萬富翁與一個窮光蛋打賭,富翁說:我擔保你忍受不了20年的囚禁生活,如果你贏了,我願意把所有的家產給你。窮光蛋答應了。於是,他住進一間小屋,屋子沒有鎖,他隨時可以出來,但隻要踏出房門一步,就算輸了。他可以得到生活必需品,但無法和外界聯係,唯一可做的隻有讀書。

開始幾年,那個被囚禁的人是痛苦的,後來,他漸漸平靜下來,閱讀的書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最初,他讀的多是一些通俗的小說戲劇,但到了後來,他閱讀的都是各門學科最高深、最尖端的著作。

時光流逝,明天就是兩人打賭的最後期限。富翁看到自己敗局已定,既後悔又害怕,他不甘心這樣喪失自己的所有財產,於是,他想在夜裏去殺了自己的對手。到了小屋裏他才發現,小屋是空的,桌上放著一張紙條,他的對手自願放棄了唾手可得的賭注,因為“這20年來,讀書已經使我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所謂學習,說白了就是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東西包括知識、經驗和技能等。人為什麼學習更易成功呢?那是因為你感到學到了別人成功的東西,經過你的體悟和實踐之後,也會給你帶來成功的結果。

記得有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頗具哲理的話:“人和其他動物的不同點就是由於他的未完成性。事實上,他必須從他的環境中不斷地學習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沒有賦予他的生存技術。”這段話說的就是:人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得不終生學習,不停地使自己變成一個“人”。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成長就是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從呱呱墜地之日起,我們就在不斷地學習,也是在學習中不斷地成長,從家庭步入學校,又從學校步入社會,無不是學習的結果。

曾國藩有雲:以讀書改變氣質。他在給次子曾紀澤的書信中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化之法,須先立堅卓之誌。

氣質本自天賦,雖父兄亦不能改變子弟。但曾國藩認為讀書可以改變氣質。人的性格與學問兩者是相互影響的,這點在曾國藩身上表現得非常清楚。曾國藩認真總結了自己一生之所成,深刻認識到:世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讀書,即學養。讀書不僅給人知識,也錘煉了人的精神和靈魂。

他上京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盤纏幾乎用盡,好不容易向同鄉借了一百兩銀子充作回鄉路費,卻在一家書店看見一部《二十三史》,這套書他愛不釋手,終於傾囊而出,買下了那套書,轉身把自己的衣物全部送進了當鋪,換來點錢回家。

從此,曾國藩閉門不出,發憤讀書,並立下誓言:“嗣後每日點十頁,間斷就是不孝。”曾國藩發奮攻讀一年,這部《二十三史》全部閱讀完畢,此後便形成了每天圈點史書十頁的習慣,一生從未間斷,一部《二十三史》爛熟於胸。這樣,自京師會試以來,曾國藩養成了對古文和曆史的愛好,為以後廣泛地研究學術問題,總結曆代統治者的經驗教訓,參與治理國家和社會打下了基礎。所以,他後來回顧自己的讀書治學過程時說:“及乙未到京後,始有誌學詩、古文並作字之法。”

曾國藩於讀書學習尤為可貴的是把它作為一生之事,相伴終生。

培根說:“人必須通過學習來塑造氣質,正如同樹木須經修剪始能成形。”充分利用一切時機,努力攝取知識,這是使人知識廣博的唯一途徑。廣博的知識,可以使人們胸襟廣闊、開通,不至流於狹隘、鄙陋。知識廣博的人能夠從多方麵去接觸更多的領域,豐富人生;這樣的人多是興趣廣博的人,也是一個快樂的人。

古往今來,仁人誌士無不熱愛讀書,可以說,對書籍的熱愛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

宋太宗在位時曾命臣子編纂一部大型百科全書《太平總類》,宋太宗非常關心這本書的進度,每天都要親自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繁忙來不及,次日一定補上,因此此書後改名為《太平禦覽》。有臣子覺得皇帝日理萬機、政務繁忙,又要每天讀這本大書,勸他少看一些,宋太宗回答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風行草偃,宋太宗喜歡讀書,臣子紛紛效法,就連讀書不多的宰相趙普也勤讀《論語》,他曾對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也因此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流傳後世。

學習是一個人成長的階梯。隻有具備了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取得傲人的成就。成功始終都來自於辛苦勞動和堅韌的毅力,成功不能通過欺騙和賄賂來獲得,誰付出了代價,誰就能擁有它。令人遺憾的是,那些本來能力很強的人由於錯過了自我提高的學習機會,結果,落得和弱智、平庸的人沒什麼兩樣。

隻要你不去學習,任何有用的東西都會離你而去。能力不會注定屬於我們。如果我們不利用我們的能力去做出一番事業的話,它就會告別我們。因此,每位立誌成才的青年要有終身學習、不斷進步的意識;要活到老,學到老,要充實、快樂而又健康地過一輩子。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