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25.樂於接受他人的批評

我們中國有個成語叫做聞過則喜,它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樂於接受他人的批評,當聽到他人指出自己的錯誤的時候就欣然自喜。這個成語出自我國的古籍《孟子》,意思就是要告訴我們,他人的批評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誇耀的好話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聽,但要知道,好話除了能夠讓我們心情稍微順暢之外沒有任何作用,而批評的壞話則不然了,它雖然刺耳,卻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身上的不足,進而改變缺點,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不斷“自新”的人。無論是曆史上還是現代生活中,那些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無不是能夠聽取並接受他人批評的人。

顧頡剛先生是我國著名史學家,也曾是北大的教授。除了在治學著書上麵的嚴謹,顧先生還是位非常虛心的人。即使有如此大的成就和聲望,顧先生仍然能夠做到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哪怕是來自於他的學生。

當年,顧先生在北大教書的時候曾經針對《尚書》中堯典的十二州提出過它是受漢武帝十三州影響的論斷,轟動了一時。但這一論斷卻遭到了先生的學生的質疑,他的學生在翻閱了大量事實之後,認為顧先生的論斷並不成立。

得知了自己的學生膽敢質疑自己的學術成果之後,顧先生並沒有生氣,反而鼓勵其學生把自己的看法完完全全地寫出來。在他的學生寫出了自己的論文後,顧先生給予了認可,並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觀點,甚至公開稱:其轄熟於史事,餘自顧不如,此次爭論漢武帝十三州問題,餘當屈服矣。

虛心接受學生的批評,並改正自己的意見,顧先生的大家風範可見一斑。

生活中,我們必須要學會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批評。我們必須承認,除了少數別有用心的人的惡意誹謗攻擊之外,絕大部分批評確實是針對我們的弱點和失誤來的。我們應該用一種平常心來對待。

現實生活裏,人們往往可以通過他人的批評來正視自己的過失,修正自己的行為。當別人誠心誠意地提出批評時,自己如果不虛心接受,反而盲目地反唇相譏,往往挫傷對方對自己的感情和積極性,甚至在兩人之間築起心理壁壘。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在做事或在待人處世方麵,總難免有不曾發覺的死角或是一時疏忽。若在此時,有人提醒我們,我們應由衷感激。所謂朋友之道,貴在勸導,貴在善意的忠告。善意忠告是別人送給你最豐富的禮物。孔子雲:“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人受諫,則聖;木受繩,則直;金受礪,則利。”然而現代社會,能夠直言不諱地指責他人缺點者日漸減少。

在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冒著使別人惱恨的危險去善意忠告別人,而都抱著獨善其身的態度漠視一切。追究其原因,如果人人皆能誠懇、虛心地接受別人的善意忠告,而且人人都期待他人的善意忠告,則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呢?其實,真正能夠苦口婆心地勸告我們、指責我們的人是誰呢?不外是父母、師長、兄弟、妻子、朋友或子女等。

總之,在人的一生中,總是蘊藏著或多或少這樣那樣的問題。當有人在我們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給予我們批評或忠告,我們要提高自己的修養,來敞開接受批評的氣度,一定要正視它,尋求解決之道。這才是正道。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