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攻取洛陽”的電報,喜壞了陳賡!他早就心裏癢癢想取洛陽了,可那時候毛澤東不讓他打,他隻得收起那份心。
陳賡率領的這支大軍,由他與謝富治領導。人稱陳謝集團、陳謝大軍或陳賡兵團。當時屬晉冀魯豫野戰軍,後來屬中原野戰軍的序例。解放戰爭中,一直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下轄第4縱隊、第9縱隊、太嶽22旅以及孔從周率領的剛起義不久的西北民主聯軍第三十八軍。
1947年6月下旬,黨中央電召陳賡到陝北參加重要軍事會議。在定邊縣小河村這個普通的小鄉村召開的這個會議上,黨中央決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劉鄧大軍、陳粟大軍、陳謝大軍,挺進中原,轉入戰略進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開會期間,毛澤東和陳賡同住一個院子,常在一起散步談心。
陳賡清楚地記得毛澤東令他去豫西“鑽空子”的那番話。毛澤東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一定搞得蔣介石手忙腳亂,到處調兵去堵;胡宗南被牽扯在陝北,脫不出身。豫西敵軍不多,是個空子,師出豫西,好好鑽鑽這個空子,收獲一定蠻大的,戰略意義一定蠻大的。”
陳賡知道毛澤東所說“鑽空子”的含義,就是避實擊虛,攻敵不備,出其不意。毛澤東是湖南湘潭人,陳賡是湖南湘鄉人,相距不遠。小時候,13歲那年,陳賡到離家26裏路的湘鄉縣東山高等小學讀書。五年前,毛澤東也在這裏上過學。論起來,兩位是校友。兩個校友用湖南鄉音交談,倍覺親切。
毛澤東風趣地對陳賡說,你和蔣介石有“不解之緣”啊!過去,你救過老蔣一命,他不報恩,反而要抓你。如今,該我們“抓”他了。你見空就鑽,這裏咬一口,那裏咬一口,嚇也要把他嚇瘋!
陳賡與蔣介石,確有“不解之緣”!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陳賡在黃埔一期當學生,蔣介石是黃埔軍官學校的校長,兩人有“師生”之緣。在第二次東征的一次戰鬥中,總指揮蔣介石帶領的那支部隊打了敗仗,他身邊的人紛紛逃命,總指揮成了光杆司令。眼看敵軍潮水般湧來,蔣介石如果不自殺,就要當俘虜。他嚇得兩腿直打哆嗦,路也走不動。正在危急關頭,當時當連長的陳賡,連忙背起蔣介石往後撤。又命令自己的連隊,拚死阻止敵人追擊。陳賡用盡平生力氣,把蔣介石背到一條河邊,送上船,在安全地方安頓下來,蔣介石才撿了一條命。他與陳賡,從此又多了一層“救命”之緣。
此後,蔣介石叛變革命,國共分裂。共產黨的忠誠戰士陳賡與蔣介石,結成了“敵我”之緣。
1933年,陳賡到上海治腿傷,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抓住,關進了監獄。他成了蔣介石的“階下囚”,兩人又多了一“緣”!
蔣介石想逼陳賡投降叛變,使盡了手段。
先來硬的,嚴刑拷打。特務們對陳賡使用了滅絕人性的電刑,戴上腳鐐手銬,關進又黑又暗的牢房。
硬的不行,又誘以高官厚祿。蔣介石親口對陳賡說:“隻要你過來,願意帶兵,可以隨便挑選一個師當師長。”陳賡輕蔑地說:“我不會做你的官。今天我落在你們的手裏,要打就打,要殺就殺,對我不要有任何幻想。”
蔣介石想殺,又殺不成。宋慶齡親自出來幹預,她厲聲斥訓蔣介石:“不是陳賡從槍炮下把你背出來,哪有你的今天?現在你要殺他,你天天說的禮義廉恥哪裏去了?”
蔣介石雖然不敢殺陳賡,卻也不願意放。他想終身囚禁他,就像對待張學良那樣。
陳賡比張學良運氣好。他按照黨的營救計劃,有天夜裏逃出了牢房。
殘酷電刑和腳鐐手銬留下的傷疤,又使蔣介石和陳賡之間增加了一層“緣份”。
與蔣介石有“不解之緣”的陳賡將軍,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在1947年8月22日,率領他的集團,渡過黃河,挺進豫西,到處鑽空子打勝仗。
要堅持“鑽空子”的方針,有時也難。
陳賡部隊橫渡黃河後,連奪四城,殲敵4800人。打下的新安縣城,距洛陽僅僅30公裏,先頭部隊已經進抵洛陽西北城郊的上清官地區。陳賡想順手牽羊,直取洛陽。
這時毛澤東連續給陳賡發來電報,指出洛陽地區,敵所必爭,不應使用主力。主力應向西,殲滅分散守備之敵。
陳賡細讀電報,終於醒過味來:哎呀,我差點忘記了毛主席“鑽空子”的指示!當時,陳賡部隊的主力在洛陽附近,如果攻洛陽,雖然敵人援軍還未趕到,但並無必克的把握。即使打下來,也不能鞏固。敵人東西兩路援軍一旦靠攏,還會遭到夾擊。
陳賡遵照毛澤東的電報指示,立即率部離開洛陽,調頭向西。這裏吃敵人一個營,那裏吃一個團、一個旅,在半個月裏,殲敵陝東兵團3萬多人。向西作戰的勝利,使陳賡更加感覺毛澤東指揮的英明。
1947年10月初,陳賡率部追擊殘敵,第二次直逼洛陽城郊。這次發生了激烈的戰鬥,他的部隊攻入了洛陽西郊的七裏河村,殲敵二O六師2個營。接著突入西宮,攻占3座兵營.繼續前進,攻入了西關,直逼洛陽城根。解放軍的戰士們,已經看到了在城頭上抱臂縮肩的國民黨軍的哨兵。
陳賡忍痛割愛,再次命令部隊撤出戰鬥,離開洛陽他去。
就是這一回,嚇壞了二O六師師長肖勁,這個膽小鬼連連發電報向蔣介石告急求救兵。蔣介石又氣又惱,撤了肖勁的師長,換上了現在的邱行湘。
兩次打洛陽未能如願,這一次毛澤東發出指示可以打洛陽了,這叫陳賡如何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