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1日,陝北米脂縣楊家溝,毛澤東住的窯洞裏。
紙、筆、墨、硯已經擺好,毛澤東要為中央軍委起草給劉伯承、鄧小平、粟裕、劉先勝、陳士榘、唐亮、陳賡、謝富治等人的電報了。他穿一身厚實的灰色棉軍裝,更顯得身高體大。下筆之前,他習慣性地喝一口濃茶,留幾片茶葉在嘴裏慢慢嚼著。他把要寫的內容,先梳理一番。
前些天——即2月21日,陳士榘、唐亮、陳賡、謝富治曾向軍委發電報,建議襲擊占領鄭潼段鐵路沿線幾個縣城,造成威脅鄭州之勢,調動敵人裴昌會兵團出援,消滅援敵,相機攻占洛陽。2月28日,陳士榘、唐亮又向軍委發了個電報,建議他們的陳唐兵團加上陳賡兵團,共十萬大軍,在鄭州、洛陽之間作戰,造成威脅洛陽之勢,調動敵人來援,然後殲滅援敵,乘機向鄭州、洛陽擴大戰果。電報最後說,“如此,則洛陽有極大收複之可能。”
陳唐、陳謝兩兵團的總指揮陳士榘,是眼力極好,善於判斷,辦事紮實的一員良將。沒有把握的話,從來不說。毛澤東知道他的脾氣;對他和陳賡等人這個威脅洛陽,殲滅援敵,乘機收複洛陽的建議很重視。
幾個小時前,劉伯承、鄧小平也向軍委發來急電。他們報告軍委:“諜息:三月上旬孫元良兵團及十八軍均休整,五軍又在菏澤地區清剿,此為我陳唐、陳謝作戰之良機!”
“諜息”兩字,看似平常,實在不簡單!解放戰爭中,共產黨努力建立反對國民黨政府的統一戰線,蔣介石眾叛親離,很多國民黨陣營內的軍政要人,和共產黨有秘密聯係,他們在為“國府”“運籌帷幄之中”時,經常把重要軍機密告共產黨,讓解放軍“決勝於千裏之外”。因此,“諜息”是十分準確的,良機不能錯過。
黨中央、中央軍委留在陝北的三位核心決策者,及時開會,進一步研究中原戰場的作戰方向。
想起剛才開會時的情形,那種熱烈氣氛,那種樂觀情緒,毛澤東很開心,微微一笑。
中原戰局對共產黨太有利了!去年秋,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成“品”字形擺開,互為犄角,像三把尖刀,插進蔣介石的軟腹部,直接威脅南京、武漢!現在,這三路大軍,48個旅40萬人,已經站穩腳跟,越戰越強。半年前,是國民黨軍隊追著共產黨軍隊打。現在,倒過來子,是共產黨的解放軍,追著國民黨軍隊打!
在會上,毛澤東興奮地說,我曾與陳毅談過,現在全國各個戰場,都毫無例外展開了進攻。過去叫反攻,不對,應該改過來,叫進攻。從1947年底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估計今年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將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
周恩來說,中國人民打倒帝國主義及國民黨反動派,條件成熟了,更有把握了!自從1927年國共分裂以來,整整20年了,打了那麼多年,國民黨總是占優勢,我們總是處於劣勢。現在我們總算占到優勢,走到奪取全國勝利這一步了!不容易啊!
任弼時心直口快,幹脆說,“失敗”兩個字,簡直可以消掉,過去我們分析時局,常說形勢有利,但要警惕失敗,從未提出肯定勝利,今天這“失敗”是解除了,勝利是確定了!
提到陳士榘等人進攻洛陽的建議,三位決策者都認為是一著好棋。一來這是乘虛殲敵之良機,不可錯過。二來洛陽一玎響,緊逼劉鄧主力的敵人必然前來增援,這樣可以掩護劉鄧主力休整。三來彭德懷的部隊眼下正在進行宜川戰役,勝勢已定。可以配合彭德懷,乘勝南進。
此刻,毛澤東的眼前,浮現了一幅中原地圖。洛陽位於河南西北部,距離陝西、山西、河北都比較近,北可通幽燕,南可達江漢,西控澠崤關中,東鄰齊魯江淮。是隴海鐵路上的重鎮,是東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扼守著陝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衝。飽讀古書的毛澤東,想起了一句古人名言:“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毛澤東知道,國民黨軍隊1948年的作戰方針,是把中原作為“作戰重心”。蔣介石害怕繼續在國民黨統治區打仗,恨不得一夜之間把解放軍趕出中原,把戰場推向解放區,以便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利用國民黨統治區的人力、物力,去抗擊解放軍。
毛澤東吸了一口煙,在心中暗笑,蔣介石呀蔣介石,你的算盤再精,還能精過共產黨!我今年偏要把戰爭繼續引向“國統區”,在洛陽地區布置的這一仗,是1948年在中原大地射向“國統區”的頭一炮,看你如何奈何我!
說實話,毛澤東此時對陳唐、陳謝兩兵團能否拿下洛陽,尚無把握。他怕他們兵力不夠。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他從來不把奪城占地擺在首要位置。對於洛陽這樣的中等城市,拿得下更好;一時拿不下,等到條件成熟時再奪取,也可以。
想透了,毛澤東就揮筆疾書,在電報稿上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陳唐並指揮陳謝主力,寅卯(即三四——作者注)兩月舉行隴海鄭潼線作戰,包括休息時間在內。日內開始第一階段打鄭洛段,相機攻取洛陽”。
“相機攻取洛陽”六個字,決定了邱行湘及其二O六師的命運。他們大難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