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思考為什麼鄰居如此冷漠?
露莎剛剛搬到一個新的地方。這段時間,她經常看到一位年輕的鄰居的背影,她總是坐在花園裏,無所事事。露莎心裏不禁納悶:這個女人年紀輕輕,怎麼什麼事情也不做呢?不出去工作,也不打理花園,整天這樣待著有意思嗎?
已經不止一次,露莎向這位年輕的鄰居打招呼,對方表現得並不是很熱情,隻是朝露莎擺擺手。明知道露莎在花園裏忙活,也沒有說過一句“要不要幫忙”之類的寒暄話。鄰居給露莎留下了一種很不懂禮貌的印象,她以後都不想主動和這位鄰居講話了。
如果你是露莎,或許也會產生同樣的疑問:為什麼鄰居會如此冷漠?
有可能,你的腦海裏已經閃過一些不同的答案,無論怎樣,都不要急著下定論,試著再思考一下:為什麼鄰居整天都坐著?為什麼她打招呼時也不站起來?如果隻是因為懶的話,那麼久坐也會感到累,她不需要起來活動嗎?
此刻,你是否又想到了什麼?
上麵的這個故事並沒有講完。後來的某一天,露莎無意間經過鄰居的門口,恰好從另外的一個角度看到了那位鄰居,才發現她原來隻有一條腿。任何事物的背後總有原因,但真相不一定都像我們表麵上看到的那樣。
美國阿肯色州有一家綜合性醫院,周圍生活的群體大都是普通勞工,他們文化水平不高,性格衝動暴躁,這家醫院經常發生醫患鬥毆的情況。醫院的管理者認為,鬥毆產生的原因是患者素質較低,而當地的情況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質的轉變。麵對這樣一個“無解”的難題,他們隻好向專業的谘詢顧問求助。
谘詢顧問聽過院方的陳述後,並沒有把思路鎖定在“解決患者素質”的問題上,而是親臨其地去觀察具體的就醫流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事實:醫患關係緊張的根源並不是患者素質低,而是醫院的就醫流程設置存在問題。
首先,這家醫院隻向患者發放一張帶有個人保險號碼的就醫單,那些沒有保險的患者拿到的則是一張白紙,所有人需要按照護士站前的標準格式表格(僅粘貼了一張)自主填寫。礙於表格的複雜、煩瑣、不清晰,很多患者在填寫的過程中都非常煩躁。
其次,這家醫院的等候區設置在一樓的大廳,但沒有區分科室,除了重症病人能夠得到急救之外,其他的人都要在大廳裏按科室等候。大廳的環境十分嘈雜,患者置身於此,心情可想而知。有些冷門科室就診人數少,患者很快就能就醫,而那些常見的科室則要等很久。患者並不清楚真實的情況,他們看到的是——有些人剛來就能就診,自己等了半天還沒有被叫號。
最後,在醫院做過檢查和化驗後,患者能夠率先拿到單據的副本,而原件則要過一段時間才能被送到醫生的辦公室。患者拿到副本後,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病情,此時醫生尚未看到化驗結果,就隻能讓患者繼續等候。患者不明白,為什麼已經有了化驗單還要等?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很容易因失去耐性大吵大鬧。
管理顧問在弄清楚事情的真正原因後,找到了這家醫院的負責人,建議優化患者的就醫流程:為患者提供多種就醫表格;在不同區域按照科室劃分等候區;將化驗單據的發放順序進行對調;增加醫生與患者、患者與患者的溝通平台。當這些策略一一實施之後,這家醫院的吵鬧鬥毆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觀,過往的醫患矛盾也明顯減少。
對谘詢顧問來說,為客戶解決最根本的問題,是其工作意義所在,但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先要弄清楚真正的問題是什麼。這一點,對於我們而言也同樣適用。隻有洞悉問題的本質,分析出問題真正的原因所在,才能夠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並阻斷或減少同類問題的發生。
以事實為基礎,是解決問題必須要遵守的一項重要規則。不要隻看問題的表麵,也不要憑借主觀意識去判斷事實真相,要對問題相關的資料進行大量搜集。隻有客觀的研究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隻有客觀的人才能接近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