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4 動口之前要先動腦

在平時生活中有許多人往往說話不經過大腦,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看到與自己意見不一的人就要出口諷刺一番,但卻最終被人反戈一擊。所以,隻有先動腦想明白再說才能少出岔子。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如此,凡是脫口而出的話語,十句話裏麵可能有九句半會讓自己在事後感到後悔不已。因此,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先“動腦”再“動口”,在“心裏話”滾出你的喉嚨之前,稍微修飾一下它的棱角,仔細地把握好說話的分寸,這總比“失言”之後再去“亡羊補牢”要好得多吧。應問東時別問西,把握好該問的與不該問的技巧。阿花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咖啡館做服務生的工作,卻隻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炒了魷魚。

想想她的條件並不是很差,也沒有做錯什麼事,隻是不小心問了一句不該問的話。

那天,阿花剛一上班店裏就來了三位客人,她隨即拿著菜單,去讓這三位客人點餐,第一位客人點的是冰紅茶,第二位客人點的是冰咖啡,第三位客人也是點的冰咖啡,但是,他特別強調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

很快,阿花將這三位客人所點的飲料,用盤子端了出來,一邊朝他們坐著的方向走來,一邊還大聲地向這三位客人問道:“你們誰點的冰咖啡是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

就憑阿花的這一句話,老板當然會毫不客氣地炒她的魷魚,因為誰也不會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工作中,要講究說話的方式,同樣,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恰到好處地說好該說的話。

有一年全國高考結束不久,一名記者去采訪一位外語成績很優秀的考生。原先設想好的問題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輔導你學習英語的能力?”但是到了現場,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場,如果按照原先準備的提問方式來交談,就顯得唐突而不禮貌。於是他將原來的提問改為“你們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討論學習英語方麵的問題?”這樣一來,既能有效地獲得所要的信息,又顯得相當自然。

說話不僅要根據條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也要根據前後話語相互聯係的特點恰當地選擇語言。

幾位年輕的領導幹部去慰問一位退休老工人,見麵以後問道:“您老身子真夠硬朗的,今年高壽?”老工人回答說:“七十九啦。”“人生七十古來稀,廠裏數您最長壽吧?”“哪裏,××活到了八十四呢!”“那您老也稱得上長壽將軍啊。”“不過,××去年歸天了。”

“唷,這回可輪到您了。”談興正濃的老工人聽到這句話,臉色陡變。毛病就出在“這回可輪到您了”這句話上。前麵老人剛說完“歸天”的事,他們卻接下去說“輪到您”,這不就使老人產生誤會嗎?如果這幾位年輕幹部能控製好前後話語,把話說成“這回長壽冠軍可輪

到您了”,也就不會出現不快了。

講究說話的藝術對於迅速有效地傳遞信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果隻貪圖自己一時的痛快而無所顧忌地說了不該說的話,則隻會給自己製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隨便說話的害處是非常多的。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隱私,你說話時偏偏在無意中說到他的隱私,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會認為你是有意跟他過不去,從此對你恨之入骨:他做的事,別有用心,極力掩飾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對你非常不利。

如果你與對方非常熟悉,絕對不能向他表明,你絕不泄密,那將會自找麻煩。唯一可行的辦法,隻有假裝不知,若無其事;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幫他執行,從樂觀的方麵來說,你是他的心腹,而從悲觀的方麵來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

你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有失意的事,應該和失意的人談。說話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火候。不然的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達不到,而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

有些奸佞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別人在說話時機、場合上的失誤,拿他人當槍使,以達到損人利己的目的。

有句老話叫做“禍從口出”,為人處世一定要把好口風,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可信,什麼話不可信,都要在腦子裏多繞幾個彎子,心裏有個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為其利用,後悔就來不及了!

說話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所以說,動口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從哪個角度說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有兩個年輕的修士同時進入一所修道院修道,兩人過去都有抽煙的習慣。

為了能一解煙癮,其中一位去問老院長:“能不能在禱告的時候抽煙?”結果此人被臭罵一頓。

另一個修士問老院長:“可不可以一邊抽煙一邊禱告?”這人居然被院長大大地誇獎一番,稱讚他連抽煙都想到要禱告。

這兩個修士,所做的事是一樣的。隻因說話的角度不同,而招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待遇。可見,我們在說話之前,得好好地打打草稿。

另有一個人為了慶祝自己的40歲生日,特別邀請了四個朋友,在家中吃飯慶祝,三個人準時到達了:隻剩一人,不知何故,遲遲沒有來。

這人有些著急,不禁脫口而出:“急死人啦!該來的怎麼還沒來呢?”其中有一人聽了之後很不高興,對主人說:“你說該來的還沒來,意思就是我們是不該來的,那我告辭了,再見。”說完,就氣衝衝地走了。一人沒來,另一人又氣走了,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該走的卻走了。”

剩下的兩人,其中有一個生氣地說:“照你這麼講,該走的是我們啦!好,我走。”說完,掉頭就走了。

又把一個人氣走了,主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

最後剩下的這一個朋友交情較深,就勸這人說:“朋友都被你氣走了,你說話應該留意一下。”這人很無奈地說:“他們全都誤會我了,我根本不是說他們。”

最後這朋友聽了,再也按捺不住,臉色大變道:“什麼!你不是說他們,那就是說我啦!莫名其妙,有什麼了不起。”說完,鐵青著臉走了。

言者無心,可聽者有意。語言表述不慎,往往存在歧義。因此,我們在說話之前,一定要考慮周全,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會得罪別人。

諷刺是口才術裏的高級技巧,使用得當不僅會事半功倍,讓事情變得隨心所欲順風順水,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成就感。但是一旦使用不當或隨便亂用,則會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不可磨滅的打擊。所以想要使用諷刺的技巧之前一定要仔細動動腦子考慮周全,將對方的意圖弄明白,看清對方的漏洞並反複組織好語言,隻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