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國民黨高級將領傳奇國民黨高級將領傳奇
《縱橫》編委會

日本反對與推遲易幟

日本擔心中國東北易幟後,英美的侵略勢力進入東北。

1928年7月16日,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訪問張學良,並警告說,因國民政府標榜革命外交,單方麵廢除與各國條約,圖以武力收回租界,故與南方(指國民政府)合作即無異與日本對抗。林久領事還對張學良強硬地說:“此際匆促采取迎合南方的態度,非但毫無必要,且有危險。暫應維持現狀保境安民,以觀形勢變化。”“如有擾亂東三省治安者,日本準備根據必要,采取相當手段。”19日,林久領事再次訪問張學良,轉交了日本政府的信件,謂“第一,國民政府內部尚未統一,東三省立即加入其勢力圈內,對於東三省治安的維持上,是否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第二,張總司令前曾通知國民政府,希望先開國民會議,解決中國的和平統一問題,但現在不經過此項手續,縱令隻在形式上與國民政府合流,也會把東三省的組織和內容南方化,不但秩序因此紊亂,且國民政府蔑視我國特殊權利的方針,是否遂至在東三省與我國之間滋生事端?第三,日本素來無幹涉內政之意,但違背張作霖氏之方針,輕與南方妥協時,其結果所造成之影響,日本不能漠不關心”。張學良反詰林氏:“是否可將日本不願中國統一的意見,或東北不能易幟是由於日本幹涉的情形向南京政府報告?”林氏無詞以對。20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村岡也對張學良發出警告。

7月23日,張學良對記者發表談話,說:“餘現感到欲救中國之危亡,宜速南北之統一。故自先父去世,即選派代表與國府要人接洽妥協,一兩日來已急遽接近,成為事實,斷不因日本警告即行終止……餘與國府精神上已趨一致,現不過形式上之易幟問題,尚須遲緩一二日實行而已。”24日,張學良為避免與日本發生軍事衝突,加之奉係內部的矛盾,他決定推遲易幟。26日,張學良向蔣介石表示:“無論何時,願對國府服從到底。雖是個人隻身,亦甘為介公效力。但目前外交方麵情形,確實重要,諒介公早有成竹。但求對外有圓滿辦法,東三省一切不成問題也。”7月31日,張學良致電蔣介石陳述東北三省受日本壓迫,目前易幟不能無所顧慮。

日本田中內閣自以為幹涉我國東三省得逞,又指派林權助以參加張作霖葬禮的名義到沈陽。林權助於8月3日抵達沈陽後,他連續四次與張學良密談,威脅道:“國民政府內部有糾紛,共產黨在幕後操縱,假如東三省與國民政府妥協,日本在東北的權益將受到極大損害。因此,日本政府希望東三省的軍政當局采取觀望態度,不要和國民政府攜手。如果東三省蔑視日本警告,而率行易幟,則日本將采取自由行動,這一點日本政府是有決心的,希望貴總司令能夠了解,同時能下決心鎮壓不良分子,如有需日本之處,日本政府願全力相助。”張學良針鋒相對地說:“我是一個中國人,當然以中國人的立場為出發點。我不願意看到中國分裂,而願中國走向統一,實行分治合作之政治。貴國之勸告,我當然予以考慮,不過必須以東三省人民的利益和誌願為依歸。如果東三省人民公意要求統一,我唯有依照人民公意。貴使提到日本要采取自由行動,我相信基於國際公法上,日本當不至於甘冒幹涉中國內政之大不韙。”林權助說:“事實上,日本政府已有決心,在東三省采取自由行動,即使冒幹涉中國內政之嫌亦在所不避,希望貴總司令速作決定。”張學良發火了,他拍著沙發說:“我今天深感遺憾的,是日本方麵一再以強硬態度對我威脅……我和貴國天皇同歲,閣下知道不知道,對於閣下剛才的話,我所能奉答的就是這些。”張學良回到私邸,憤慨異常,他對手下人說:“日方欺我太甚,誓必易幟,即死於青白旗下,我也甘心。”但他當時考慮,為了穩健行事,從長計議,不給日本製造借口,決定推遲易幟。隨後,張學良致電蔣介石,報告了與林權助談話以及日本內閣阻止東北易幟情形,並謂:“對於日方如此態度,人皆共憤,惟對付之策,不外三種:一曰強硬,二曰軟化,三曰圓滑。強硬則必用武,不但東省力有不足,即全國協力亦無把握。軟化則東省將成為保護國,為朝鮮第二,非所敢出。暫用圓滑之法以延宕之,一麵於國際間著手運用,折其野心,始有辦法。”是日,張學良宣布“東省易幟,延期三個月”。

10月8日,國民黨中常會任命張學良為國民政府委員。蔣介石為此致電張學良雲:“應乘此時機同時更換旗幟,宣言就職,以十七年(1928年)雙十節為兄完成統一之紀念日也。”可是,當時日本壓力尚未減輕,而東北內部亦不穩定,張學良易幟有心而無力。10日,張學良複電蔣介石說:“東北易幟早具決心在前,實因某方壓迫,致生障礙,當時敝處與之麵約以三個月為限,屆期即行易幟……現計算約定日期已不甚遠,敝處擬積極準備,事前秘不使知,籌備就緒,即行通電宣布,以三省同日實行,以免彼方又生狡計。”12日,蔣介石再次致電張學良,雲:“易幟之事,全屬我國內政,彼方本不能公然幹涉,況目下黨國形勢,團結一致,彼尤無可借口,為從來所未有,此正其時,如尊處果能出以決心,中正深信彼絕不敢有所舉動,務希毅然主持,三省同日宣布,愈速愈妙。”13日,張學良複電曰:“承示亟速恢複交通與改懸國旗各事,莫不深表讚同。惜因外交環境關係,不得不分別緩急,徐圖解決,免滋意外糾紛,總期實踐前約,昭示國人。”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