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國民黨高級將領傳奇國民黨高級將領傳奇
《縱橫》編委會

蔣介石掌握的密碼情報機構(下)

丁緒曾

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概況

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於1940年4月1日成立,1946年9月30日結束,曆時六年半,室主任幾經更換,一般人事和編製的變動也大。現將幾任時期的情況概述如下:

溫毓慶主任時期(1940年4月至1940年6月)。

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在成立初期,全部官佐約300餘人。該室各組仍分散在重慶的各個地區辦公。

溫毓慶經過多方幕後活動,取得技術研究室全部權力以後,在組織和人事安排上,按說應征詢副主任毛慶祥和魏大銘兩人的意見,但溫卻不與磋商,個人獨斷獨行,完全排斥其他派係。

例如:

第一組是日文研譯組。全組設四個股,以密電檢譯所研譯部孟廣治為首的十多名研譯員為主體。為了對投靠毛慶祥的少將組長霍實進行牽製,溫任命孟廣治為副組長,並提升為少將級。這是技術研究室唯一的少將級副組長。

第二組為日文研究組。溫對該組的人事安排,采取關門的辦法,隻限於密電檢譯所研究部的原班人馬,不讓別派的研究人員調進,防止研譯技術被別的派係撈去。

第三組是日文統計組。該組是安置原軍統局密電組幾十名研究員的一個組。溫為了掌握這個組,派自己的親信楊肆充任少將組長,讓原軍統局密電組的陳祖舜任上校副組長。

第四組是偵收電台。由原軍令部偵察電台台長方硯農任上校組長(不久改為少將組長),溫不放心,派原密電檢譯所電台的張雅焯為中校副組長。

第五組是總務組。對這組人事安排,溫是別出心裁。開始叫自己的內弟施家幹擔任上校級副組長,將組長的職位空著,要各組組長輪流主持總務組工作,每人負責一個月。但隻實行了一個月,即升施家幹為少將組長。

溫籌組技術研究室的方案為六個組,第六組是中文研究組。

此外還設主任辦公室和五個工作隊。實際上在溫任職期間,隻搞了一個工作隊。他離職後,研究室陸續派出的工作隊共有12個。

溫派出的第一工作隊所屬長沙支台,於1941年冬在湘北大捷中,曾配合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抗擊日軍,起過很大作用,受過薛嶽的通令嘉獎。那次日本侵略軍進攻湘北,長驅直入,準備攻占長沙,薛嶽所部一時來不及後撤,隻好撤至粵漢鐵路沿線兩側隱蔽。當時日軍兵力並不足,孤軍深入,彈藥給養也發生困難,密電向上級司令部告急求援。長沙支台偵破到此項密電後,立即交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薛嶽獲知日軍困境,即命令鐵路沿線兩側部隊,猛攻日軍的各據點,擊退日軍進犯,取到了湘北會戰的勝利。

溫毓慶初步安排好各組、股人事和業務後,因病打報告經蔣介石批準去香港治療。其主任職務,由副主任魏大銘代理。溫在香港了解到技術研究室情況日趨複雜,各派係之間鬥爭更加激烈,考慮回重慶無法維持局麵,故一去不複返。1941年香港淪陷前,溫逃往美國,在宋子文的美國援華租借法案辦事處工作。1947(或1948)年,他偕同妻子施惠珍曾偷偷地回國一行,在滬寧兩地作短期逗留,將南京的房產出售後,即回香港定居。

魏大銘代理主任時期(1940年6月至1941年3月)。

魏大銘上台後,見溫毓慶原來安排搞日文研究的第二組人員,是密電檢譯所研究部的原班人馬,不足20人,應付不了全室(除中文密碼)的研究任務,於是調進一大批軍統人員到第二組一、三兩股,研究和整理日本軍用密電碼。當時,每天有400~600份日本空軍密碼電報,加上技術研究室第四組日文股和駐外各工作隊偵獲的日軍密碼電報,總計在1000份左右,急需加以整理、登記、審閱、歸檔。

魏大銘在任期間,對人事的變動,主要不是更動各組組長、副組長、股長,而是大量派出駐外地的工作隊。不到一年,他先後任命派出11個工作隊,連同溫毓慶派出的共有12個。

魏大銘所以多派駐外工作隊,主要是恐溫毓慶病愈回重慶複職,他又會被溫排斥在一邊,失去實權。派出駐外工作隊,調出大量電台設備和服務人員,這樣,他今後可以繼續操縱。其次是第二組軍事股破譯了日本空軍的密電碼,取得了日本空軍的活動情報(情報對航空委員會和防空司令部都極為重要),魏大銘可以為他的軍統勢力打入航空委員會插進一隻楔子。此外,還可以同英美兩強拉上關係。例如派駐香港的第八工作隊,當時極為英國遠東軍司令部所重視。以後軍統脫離了技術研究室,英國還請求中國政府派遣偵研日本空軍密電碼情報的工作隊,駐在印度的加爾各答,配合英印聯軍總司令部作戰。當時名義上是由軍令部派去的,實際上是軍統控製的軍令部二廳四處處長魏大銘負責選派的。對美國來講,最初是美國陳納德的飛虎隊,以後,美國第十四航空隊需要的日軍情報,都由魏大銘控製的工作隊供給。由於情報確實及時,知己知彼,在空戰中累占上風,深得美國軍方的讚賞!

魏代理主任十個月,采用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如以提高工資來討好技術人員;將軍統人員安插到各個技術部門,奪取技術成果,發展軍統勢力;采用逐步蠶食、滲透以及收買、威脅、迫害等手段,企圖把整個技術研究室控製在軍統手裏。

1940年七八月間,第二組軍事股對日軍空軍密電碼取得了突破,對武漢日本空軍基地(主要是轟炸機群)和山西省運城日本空軍基地(主要是戰鬥機群),以及基地與空軍編隊之間、空軍大小編隊之間來往的密碼電報已能翻譯出來,情報內容也很重要。例如武漢基地同運城基地在通報中,約定轟炸機群和戰鬥機群將在某時某分在重慶東郊上空會合,執行掩護和轟炸任務;又如某某大隊長率領轟炸機27架於某時某分在漢口機場起飛,向成都進發;等等。此項密電能及時破譯,對航空委員會、防空司令部執行防空任務有很大幫助。魏大銘借口軍事配合上的需要,命令技術研究室第二組軍事股,將該項研譯成果,交付給他自己一手控製的第六工作隊,不準第二組軍事股再繼續進一步研究。為的是給軍統勢力打進航空委員會創造良好的機會。

魏大銘並不甘心代理室務。他的上級戴笠也搞了不少陰謀。溫毓慶為了搞清技術研究室的情況,叫妻弟施家幹去香港彙報情況。1940年秋的某日,施家幹去曾家岩侍從室晉見蔣介石,要求去香港找回溫毓慶主持室務,蔣予以同意。不料這個消息被戴笠通過侍從室人員打聽得悉,他即馬上去見蔣介石,說他將去香港有公務,由他順便請溫回重慶,又得到了蔣的同意,取消了施去香港的決定。戴去香港後,曾住在溫的家中。在戴離開香港的前一天,溫在香港總督府工作的朋友,密囑溫要多加注意,說戴要求香港當局引渡溫未得同意,要溫在戴回重慶時,不要親自去啟德飛機場送行,以免劫持者將溫劫回重慶。溫聽後,借故要他妻子施惠珍代他送戴,從此也不敢再談回重慶了。這件事,是主任秘書王維鈞有一次奉命去香港辦事,聽溫講述的。

魏大銘為了加強軍統的勢力,進一步控製技術研究室,采用特務手段,對非軍統人員進行迫害。1941年初,軍統幹將、第六組第二股股長竺烈民為了壓製非軍統人員,設下一個圈套,在躲避敵機轟炸的時候,要一名妓女在防空洞勾引第六組上校副組長黃綿民,最後以黃作風有失檢點,將黃關押起來。更險毒的是,魏竟指使人事股長、軍統人員劉必,從人事檔案中將該室主要成員王維鈞、施家幹、楊肆等三人的相片取出,備函送往重慶衛戍司令部,要該部稽查處加以監視,稽查處以人手不足,處長陶一珊複函拒絕,要技術研究室自派軍統人員就近監視。由於陶的複函直發技術研究室,被主任秘書王維鈞拆閱發覺。大家知道後,感到魏大銘對不聽命軍統的組、股長們下毒手了,情況緊迫,大家聯合起來,一麵將稽查處公函拍成相片,一麵寫了兩份報告給蔣介石(三四十名組、股長聯名簽呈)。一份報告的內容是:參加抗日工作多年,兢兢業業,各有貢獻,如今無故被誣蔑有敵偽嫌疑,請查明法辦,如屬誣告,請鈞座另行安排工作,實不宜再在恐怖籠罩下的技術研究室繼續工作。另一報告是控告軍統分子代理研究室主任魏大銘的劣跡,要求蔣介石另派賢能者到技術研究室主持工作,以利抗戰。

在眾人的控告下,魏大銘下了台,蔣的親信毛慶祥被任命為技術研究室代理主任。

毛慶祥是蔣介石的同鄉。蔣介石早年在家鄉窮途潦倒時,毛父曾資助300元給蔣去日本士官學校深造。後來蔣爬上統治地位,為了報答毛父的恩情,委派毛父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使之晚年領高薪在家納福;同時資助毛慶祥先去日本,後轉法國留學。毛慶祥從法國回來後,到蔣介石身邊當秘書,並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機要室主任。機要室主管業務:一是掌管軍事委員會大印和蔣委員長官章;二是保管蔣介石本人重要書函文件和相片;三是為蔣介石編製密電碼,並譯發蔣介石的來往機密電報。抗戰勝利後,毛任國民政府機要室主任。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他帶一女兒離開南京。1950年曾定居香港。

蔣介石雖把毛當作親信,但一直不外放他做大官。毛慶祥別無辦法,隻能在機要工作的範圍內擴充勢力。他曾在溫毓慶手裏奪取過電務股的控製權。他很想搞密電碼的研究工作。1938年夏,經蔣介石同意,他在機要室內增設一個研究組,自兼組長,並聘請溫毓慶、鄭介民、徐恩曾三人為顧問,從三個方麵抽調技術人員,集中力量專搞日本軍事密電碼電報的研究。溫毓慶的密電檢譯所派以霍實為首的數名日文檢譯人員參加(霍實擔任研究組副組長);鄭介民的軍統派以陳祖舜為首的數名研究員參加;徐恩曾的中統派以李直峰、池步洲為首的數名研究員參加。1939年醞釀成立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毛被任命為該室少將副主任,並兼主任秘書,掌管全室的人事、經理大權,此項權力,後雖被溫毓慶奪回,但毛慶祥覬覦技術研究室的野心,始終在懷。

由於魏大銘和稽查處來往公函的事被泄露,技術研究室的主要組、股長就和毛慶祥搭上鉤,邀毛在霍實家密談,請毛將控告魏的兩份報告轉呈蔣介石並望從旁進言。由於毛所處的特殊地位,蔣介石很快下達了派毛慶祥為技術研究室代主任的命令。毛為防意外,匆匆於1941年3月31日到室接任,行使大權。

毛慶祥上台後做的幾件主要事情:一是加強對日本方麵密電碼的破譯工作,解救技術研究室一年的情報危機;二是大量調整人事,加強控製;三是成立新機構、安插從室外調進的大量非搞密電技術的高級人員。因此,毛任期內的人事變動非常頻繁。在研究室,由於毛的班底在技術上很薄弱,致毛不得不依靠來自原譯電檢譯所的技術人員,同時,他又利用各派係之間的矛盾,使之互相競賽,互相製約,借以控製全室。

1941年秋,由於突破了SF密電碼的秘密,需要更多的人手研譯,第二組經毛慶祥的批準,在重慶登報招收高初中畢業學生各十名(報名400多人,錄取20餘名),舉辦了一期密碼人員訓練班。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分配第二組搞日本外交和軍事兩個方麵密電碼的研究、整理工作。薪餉待遇,高中畢業按上尉支付,初中畢業按中尉支付。另外,還采用登報考選的方式,錄取50名中學生,由第四組舉辦了一個電務人員訓練班,訓練幾個月後,除五人派到第二組整理科擔任統計員、打字員外,其餘人員均派第四組充當報務員。

毛慶祥為了擴充編製,將技術研究室的官佐增加到四五百人,又將各組的股改為科,並設專員(地位比科長略高)。科長可以領辦公費50元,專員可支辦公費80元。

當時技術研究室第四組各電台偵獲的日本軍事、外交密電碼,全部送交第二組集中研究,如果密電碼已破譯了的,則由第二組送給第一組研譯。自從日本外務省變換了SF碼,有近一年的時間未能破譯。對此,毛慶祥根據其他組、科長提出的要求,命令第四組的英文、快機兩科在抄報時,增加複寫兩份,分送一、二、三組開展研譯競賽,以突破日文SF電碼的秘密。

魏大銘代理主任時期,在第四組之下設電訊總台,統管重慶各股電台和駐外各工作隊的電台。毛慶祥上台後,見機構重疊,乃取消電訊總台的建製。另外,還撤銷從事中文方麵偵譯的第七工作隊(駐金華)、第九工作隊(駐衡陽)、第十工作隊(駐西安)等三個工作隊,將人員、電台機件全部調回重慶。

毛慶祥曾留學法國,是當年中國留法、比、瑞同學會的理事長。很多失業的留法學生都找他謀差事。由於技術研究室的編製伸縮性較大,且無須辦理正式銓敘手續,因此毛派到技術研究室的留法學生有十餘人之多,如參謀室少將參謀王興智、第七組少將組長丁於正、上校副組長王俊傑、人事室少將秘書吳宓、第五組上校副組長餘惠篤等。自從毛慶祥接任技術研究室代主任後,研究室就成為他安插同學、親友的私人機構,因而行政人員大量增加,技術人員反而相對減少。

1941年5月5日,毛慶祥在技術研究室成立了“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特別黨部第十九區黨部”,自兼指導員。區黨部之下,各組成立區分部。不問本人是否願意,全部官佐一律集體入黨,按月在薪餉中扣除黨費和黨捐,並發給軍信字×××號黨證一枚。區分部之下分幾個小組,一般每小組一二十人,小組每兩周召開一次小組會,討論國際形勢的一些問題。由於全體官佐不感興趣,僅在區黨部成立初期,由毛慶祥帶領舉行過幾次總理紀念周,請龔德柏、王芄生等所謂“日本通”作過幾次專題報告,後來時間一長,無形中停止活動,連各區分部的小組會也不開了。

毛慶祥上台不久,1941年8月,一、二兩組破譯了日本外務省兩種新的密電碼,工作質量有所提高,毛即呈報蔣介石,並要求蔣在中央訓練團召見一、二兩組的組、科長等十人(我也在內)給予勉勵。蔣介石接受了毛的請求,毛持名冊接見了一、二兩組霍實等人,說了幾句鼓勵的話:“你們辛苦了,對抗戰有功,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多作貢獻……”毛如此做法,一向蔣表功,二顯他靠山大,從而籠絡人心,樹立個人權威。

參加技術研究室的人員不履行任何宣誓手續,但每個官佐得填寫一份聯保書,即請兩個保證人(官階不得比被保人低),擔保被保人不泄露國家機密,不離職潛逃。保證書交人事科存查,但從沒有按保證書追查過政治責任。

毛慶祥接任技術研究室代主任時,軍統方麵分布在各組工作的有百餘人。原第二組組長楊肆調業務室任秘書,軍統的陳祖舜升任少將組長,魏林升上校副組長,雙方的矛盾並未緩和,相反更趨尖銳。陳祖舜不僅公開在會議上與毛頂撞,叫毛下不了台,還嗾使第二組打字員應秀華(此人精神不正常)每天指桑罵槐,謾罵毛慶祥。毛忍無可忍,於1942年春,報經蔣介石批準,令百餘軍統人員全部回軍統局,另行成立特種技術研究室。從此毛慶祥完全控製了技術研究室的一切。

1941年秋,毛為了在機要工作上擴充勢力,將他的老巢——軍事委員會辦公廳機要室的一部分業務劃分出來,另成立軍用譯電業務管理處(簡稱為軍電處,屬軍事委員會辦公廳),負責國民黨全軍各機關、部隊、學校的譯電人員登記甄別,審批國民黨的軍用密電碼表本;視察、督導全軍譯電業務的進行;監聽全軍電台有無不符保密的電報譯發;等等。軍電處是國民黨軍方加強譯電業務的一個機構,處址在重慶黃桷埡,處長由技術研究室第六組少將組長黃季弼出任。另外,毛還掌握軍事委員會譯電人員訓練班(調訓全軍譯電員提高譯電水平的訓練機構)。至此,毛慶祥控製了全軍密電碼攻與守兩個方麵的四個機構及七八百名官佐。

1942年間,溫毓慶從美國拍電報到重慶試探蔣介石多次命令他回國主持技術研究室工作的虛實。王維鈞將電報轉給毛慶祥看後,毛感到蔣念念不忘要溫回國主持技術研究室的工作,遂作離開之準備。為此,他又向蔣介石寫報告,要求在侍從室內增設一個機要組,指導技術研究室、機要室、軍電處、譯電人員訓練班等四個機構的業務。這個方案雖在侍從室方麵有阻力,但最後還是被蔣介石批準。侍從室機要組組長由毛慶祥擔任,副組長由機要室副主任徐鴻濤兼任。毛慶祥這一手很奸滑,即使溫回國主持技術研究室工作,也要聽命於毛慶祥,接受機要組的領導。

毛慶祥將機要工作單位全部納入自己控製之下後,對技術研究室的日常事務產生厭倦,於是1943年夏,將擔任軍電處處長的楊肆調回當顧問,代拆代行公文。並於同年12月保薦楊肆接任技術研究室主任,而自己則回侍從室,坐鎮機要組,掌握全局。

楊肆上任後,為了使日文研究、破譯工作密切配合起來,將原來搞日文研究的一、二、三組合署辦公。合起來後,將近百名研譯人員編為12個小組,分工合作,破譯新密碼。當時在技術方麵雖沒有大量工作要做,但破譯了日本外務省的一種新密碼,破格得到侍從室機要組發給的獎金1萬元法幣。

楊肆剛將人事調整就緒,毛慶祥又囑將技術研究室七個組縮編為四個組。楊感到困難,未予遵辦。另加毛在特別費開支方麵不支持楊,雙方開始產生矛盾。毛在機要組召開所屬四個單位的彙報會議,楊不出席,派我為技術研究室代表參加。毛對楊不順從聽話,極表不滿,遂撤銷楊的主任職務,改派他的妹婿陳潔予擔任技術研究室主任。

陳潔予到職視事,首先遵從毛慶祥的指示,將技術研究室原有七個組,緊縮為一個主任辦公室和四個組,並裁去大量行政事務人員,有的高級技術人員也被免職。

在陳潔予任內,日本無條件投降了。按常情講,應該撤銷技術研究室這個機構,以節省開支;但蔣介石要打內戰,故保留技術研究室,改為從事中文密碼的偵譯。由於任務減輕,不得不采取措施,對原有300人進行裁減。

1945年冬,陳潔予離職。1946年1月,王俊傑接任技術研究室主任。

王在任期內,由於忙著人事變動和還都南京,沒有開展什麼技術業務,被人稱之為“看守內閣”。當時經過緊縮編製,隻有一個主任辦公室和三個組。

1946年6月1日,國民黨國防部在南京成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撤銷,所屬機構大多數並入國防部各廳或各總部。原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全體人員,由王俊傑率領到國防部第二廳第一司,新成立第四處,王任處長。不久又改組為國防部第二廳技術研究室,王任少將主任。1947年春,王離職去台灣省台中市政府任秘書長。

技術研究室是一個全能的密電碼研究的情報機構。它的研究材料主要是由該室第四組各科的電台自行搜索偵獲的。從統計、研究到破譯成情報,均在室內各組處理。蔣介石之所以重視這個機構,除了他早年嘗到過密電碼的甜頭外,還有以下幾種原因:

1.由於所偵獲的情報是第一手的情報。例如所偵獲的日本外交方麵的密電碼情報,是直接來自日本外務省、大東亞省同它們所屬的駐外使、領館的來往秘密電報,沒有經過中間的轉手。

2.情報的時效極高。從偵收到研究、研譯,快的隻要幾小時,慢的也不過一二天,有時比日本收報一方所收到的時間還要早一些。情報的時效性非常重要,如失去時效,就毫無價值可言。

3.自己偵譯取得的情報最可靠。假手於他人取得的情報,一會受騙上當,二會出現殘缺不全或半途中斷的情況。自行偵譯的情報,有連續性,並具有完整的特點。

4.情報內容重要,涉及麵廣。政治的、軍事的、外交的、經濟的、文化的都有。如日本外務省係統的密電碼情報,不僅有整個對華的方針、政策,還有每個時期日本外交上的秘密活動和重要談判內容。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夕,美日之間在華盛頓的談判,檀香山日本總領事逐日彙報關於珍珠港美國海軍布防的情報,都是事關整個世界大局的重要情報。

技術研究室的任務,就是通過對密碼電報的偵研,從中譯出三個方麵的情報:主要搞日本的政治、軍事情報;其次破譯國內其他派係和共產黨的情報;再次是偵獲英、美等國的密電碼。

搞日本方麵的情報有下列幾方麵:

1.破譯日本外務省、大東亞省係統的密電碼。技術研究室研究成功的有14種密碼本,對日本外交方麵的密碼電報可以譯出百分之七八十。每天譯成的情報約在一萬餘字。

2.研究日本軍事係統的密電碼。對日本陸軍部隊的“5678”和“111”等密電碼的破譯,難度很大,未能出成果。對日本空軍密電碼的研究,取得了成就。如太平洋戰爭前夕,原駐我國武漢、運城各大基地的日本空軍機群,幾乎全部調防,飛往海南島、廣州、越南的基地。不久數百架日機傾巢出動,襲擊了英國主力艦“威爾斯親王”號和重巡洋艦“卻敵”號,沉重打擊了英國駐遠東的海軍主力,致使新加坡、馬來亞、印尼、緬甸失去了屏障,完全暴露在日本陸海軍登陸攻占的地位。這一軍事密電情報,當時曾被破譯,但未受到英、美兩國重視,直到事後英方才相信,後悔不迭。另外,還破譯了日本空軍基地的氣象密碼。這對於美國駐華的第十四航空隊、第二十航空隊的空軍部隊襲擊日本國土和在中國的日本空軍基地提供了可靠的氣象資料。

1942年春,軍統人員脫離了技術研究室,有關日本空軍的密碼情報,不再和技術研究室發生關係,而由軍統同航空委員會直接聯係。

偵譯國內密電情報,分甲、乙、丙三類(即隱蔽、保密的代號)。甲類是指非蔣各派係地方勢力,如川康係的劉文輝,滇係的龍雲,晉係的閻錫山等派係的密電碼情報;乙類是指汪偽漢奸政權的密電碼情報;丙類是指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新華社的密電碼情報。

甲類情報,技術研究室經常能破譯,每天可譯出十份左右。乙類情報也能破譯,在1943年間,曾破譯偽第二綏靖區司令孫良誠方麵的情報。丙類情報很少能破譯,有時隻能破譯新華社的密碼電報,整個破譯過程需要二三天,待破譯出後,重慶《新華日報》上已刊出電報內容,失去了價值。

搞英、美等國的情報,破譯法國維琪貝當傀儡政權密碼電報,每天可譯出四五份。對英、美及蘇聯三國的密電碼,始終未能破譯。隻在第七組內,各設一個科,派幾個懂英文、俄文的人,翻翻看看每天由電台偵獲的密碼電報而已。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