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葫蘆島有關方麵接到蔣介石任命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並指定杜的司令部設於葫蘆島的消息。想當初,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黨接收東北,蔣介石派熊式輝為東北行轅主任,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率領第十三軍及第五十二軍,首先由秦皇島登陸,攻占山海關繼續向東北境內進攻,那是1945年11月間的事,直到1948年11月間,國民黨軍從葫蘆島撤走,算來盤踞在東北整整三年。這出曆史醜劇的演出是由杜聿明指揮開場的,而終場又是以杜聿明重來葫蘆島謝幕的,倒也算是巧了。
10月21日,杜聿明飛到錦西,看他麵帶病容,疲憊不堪,步履艱難,坐上吉普車後,背後還靠著一個暖水袋。汽車駛向葫蘆島,召集軍事會議。杜分析了情況,並下達了繼續進攻塔山的命令。杜聿明還為大家加番油,打些氣。但看樣子,他的作戰信心並不強,態度也不是很堅決。對杜的命令,在場的各指揮官算是接受了,但而後貫徹執行時,隻是若斷若續,有氣無力地打了兩天。卻也湊巧,解放軍在解放錦州後,主力兵團已東進參加殲滅廖耀湘部的戰役,在塔山的部隊也完成了阻擊使命,兵力已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軍的前哨才又偷偷摸摸地躥回了塔山。他們居然大加哄傳,說什麼“克複了塔山”,真是天大的笑話!到27日,蔣介石派飛機接杜聿明去北平。當天午後杜飛往沈陽,經錦西臨時降落。杜下命令,立即停止攻擊,轉取守勢,以防解放軍進襲錦西。到這時,我們方才明了廖耀湘所部已完蛋,整個國民黨軍在東北的處境起了根本變化,需要考慮下一步的措施了。
10月30日黃昏,我在葫蘆島接到錦州鐵路局局長萬國賓從錦西飛機場打來的電話:“我隨衛總司令的飛機,飛出了沈陽,一起來的還有很多人,馬上到你那裏。”我見到萬國賓後才知道,跟衛同機來的有趙家驤(東北“剿總”參謀長,這時他已發表為第六軍軍長)、高惜冰(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董彥平(安東省主席)、董文琦(沈陽市長)、徐梁(遼北省主席)、王鐵漢(遼寧省主席)、劉耀漢(第六補給區司令)等軍政大員二十餘人。衛立煌和趙家驤住在杜聿明的司令部裏,萬國賓住在我的宿舍裏,其餘諸人都下榻在港口司令部的辦公大樓內。他們倉皇逃命,不但行李未帶出來,就連更換的襯衣和洗漱用具也沒有。此時已屆深秋,早晚海風很涼,軍用倉庫裏還存有士兵用的灰布棉軍被,每人發兩條,另外給一件棉布大衣,這批高級軍政大員屈尊降格胡亂地過了夜。但他們驚魂未定,心事重重,在秋風秋雨之夜,哪裏能夠酣然入睡,隻有相互披衣胡聊,坐以待旦。他們像熱鍋裏的螞蟻一般,急著想逃往北平,天天盼有飛機飛走,一副狼狽相。當時在葫蘆島流傳這樣一首打油詩:“一夕炮聲驚好夢,黃金鬥印化塵埃。搶登飛機逃命去,袞袞諸公沈陽來。”
錦州、沈陽相繼解放,範漢傑、廖耀湘所指揮的兩個兵團,先後被消滅,國民黨在東北的醜劇已入尾聲,杜聿明出來指揮殘存在營口、葫蘆島兩地的國民黨軍撤退。蔣介石對在營口的第五十二軍(軍長劉玉章)撤退一事已指定桂永清派海軍掩護。桂永清乘“重慶號”並帶海軍運輸艦“峨嵋號”,還有招商局的一隻登陸艇、一隻小火輪,於11月1日到營口。這時解放軍對即將竄逃的國民黨軍正進行猛烈攻擊,戰鬥很激烈。桂永清害怕兵艦駛進遼河(掩護登陸艇去營口碼頭接運軍隊)遭到岸上解放軍的炮擊,有艦毀人亡的危險,因此把兵艦停在營口外海不敢進港,用艦炮盲目射擊,就算海軍在支援陸軍撤退方麵盡了掩護之責。到11月3日晚上,解放軍暫停攻擊時,登陸艇和小火輪才靠碼頭。那隻火輪因逃兵爭著搶搭,載重過量而擱淺,被岸上解放軍發炮擊中起火燒掉。劉玉章的第五十二軍結果僅以一隻登陸艇撤出幾千人,其餘有的被淹死,有的投降解放軍,有的還被國民黨海軍亂炮打死了,傷亡可謂慘重。桂永清回到葫蘆島見人就吹噓說:“劉玉章被敵人粘住了,有被消滅的危險,沒有海軍的得力掩護,是撤不出營口的。”
桂永清回到葫蘆島後,派海軍人員強行從後勤機關倉庫內搶走所存的幾千套美式冬季裝備,不按手續也不打收條。他說:“到東北的陸軍部隊,每人一套美式裝備,獨對海軍例外,這是聯勤總部的混蛋做法。現在打仗了,靠海軍幫忙,這樣冷天,庫裏有冬服不取來,難道等著資敵送禮不成!”此外他們還把油庫的汽油盡量用吸油機裝進“重慶號”油艙裏。第六補給區的主管人員見他們不出收條,要求桂永清給聯勤總部打個電報證明,他也置之不理。桂永清的這種蠻橫作風,也是令人歎為觀止的。就在解放軍轉移兵力,戰鬥暫停的時候,聚集在葫蘆島的這批敗軍之將,個個都是驚弓之鳥,唯恐解放軍一來,就逃不出去。特別是從華北來的各軍師,爭著搶先要船運離葫蘆島。杜聿明對此是很費苦心的。他派一個高級參謀,在港口裏設立一個東北“剿總”臨時駐港口指揮所,專司調動船隻,指導部隊裝船撤退,以免重演營口慘劇。
杜聿明為了迷惑對方,轉移人們的注意力,秘匿軍隊行動,也有他的一套。當國民黨軍第六十二、九十二兩軍及獨立第九十五師撤退時,杜下的命令是“據報營口方麵第五十二軍之一部,本日淩晨已擊退當麵之敵,刻向田莊台方麵前進中。該軍(師)即由葫蘆島船運營口增援第五十二軍的作戰,限某時登船完畢啟碇”。杜的這一著,連奸狡已極的羅奇也被蒙在鼓裏。羅奇曾打電話問我:“部隊為什麼又向營口運,你得著點消息沒有?”待船駛離港口,他另以無線電下達補充命令,指示船開秦皇島,仍歸華北戰鬥序列,聲東擊西極力保持軍事機密。在杜離開葫蘆島的前夕,曾布置將一些重要軍事設施、海港碼頭和機車等進行破壞,並已下命令由海軍負責破壞海港碼頭給水塔等設施,責成第五十四軍最後撤退時須將機車加以破壞,並將各工廠重要機器運走。
到11月8日下午4時許,杜才由錦西機場起飛赴北平。杜聿明在葫蘆島這場“謝幕”,到此才算終結。
杜離開後,桂永清也於當晚乘“重慶號”跑了。留下一艘海軍炮艦,等殿後的闕漢騫軍撤退下來上船離港後,開炮轟擊碼頭。誰想到炮艦雖然發射了幾發口徑不大的炮彈,但落在龐然大港堅實的水泥碼頭和防浪堤上,猶如在巨人頭上用手指彈了幾下一樣,並未損傷什麼。所謂海軍破壞,實際是個象征性的。闕漢騫軍最後撤下來的僅兩條船,已擁擠不堪,哪裏還有空噸位裝運笨重的大機器?!加之情況已很緊迫,國民黨軍急於逃命,拆卸和搬運大機器,在時間上也很難辦到。
遼沈戰役曆時50餘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47萬餘人,解放了整個東北。國民黨軍隊僅有一萬餘人從海上乘船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