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宣王執政的時候,孟子來到齊國。他看到當時的齊國國內社會不安寧,老百姓有些饑寒交迫,可國君齊宣王卻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就請求麵見齊宣王。
齊宣王同意召見孟子。孟子一見麵,就對齊宣王說:“如果您手下的一位大臣,把他的妻子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去周遊列國。等他出遊歸來,發現他的妻子兒女受凍挨餓已有好長時間了,那位朋竟不顧信義到如此程度。請問,對這樣的朋人,您會怎麼對付他呢?”
齊宣三毫不遲疑地說:“當然是和他斷絕往來!”
孟子又接著說:“假如一個國家,管理刑罰的長官,卻不能管理好他的部下,您說,應該如何處治他呢?”“那還用問,罷他的官唄!”齊宣王回答得仍然十分幹脆。
孟子緊接著又問:“一個長官管理不好他的部下要罷官。那麼,假如一個國家的政務處理得不好,老百姓挨餓受窮,那麼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一想,這不是要讓我這個國君承擔責任嗎?他自知理虧,無言以對,’就把話題扯到別的事情上去了。孟子見他這副樣子,覺得再勸說也沒有用,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