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六節 隨機應變——勸說要因人而異

鬼穀子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製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開。”

鬼穀子說:“在情況還沒有明朗之前就去遊說的人,定會事與願違,在還沒掌握實情的時候就去遊說的人,定要受到非議。隻有了解情況,再依據實際情況確定方法,這樣去推行自己的主張,就可以出去,又可以進來;既可以進諫君主,堅持己見,又可以放棄自己的主張,隨機應變。”

鬼穀子要求我們在情況還沒有明朗之前就去采取遊說的人,一定會失敗,在還沒掌握實情就去遊說的人,也會受到非議。隻有了解了情況,再按照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方法,這樣去推行自己的主張,就可以出去,又可以進來;既可以進諫,堅持自己的觀點,又可以放棄自己的主張,隨機應變。

有一次,唐太宗去洛陽,路上住在顯仁宮。大隊人馬安頓下來,侍女奉茶,太宗一看茶盤、茶杯都是幾年前來這兒時用過的舊銀器,心中很是不快,命人把總管叫來,狠狠地訓斥了一通。總管心想:貞觀初年,皇上您自己省儉得很,怎麼如今嫌這嫌那的呢?心裏不明白,嘴上卻隻好認錯,趕忙命禦廚將皇上的晚餐多加了幾樣海鮮。晚上,太宗來到餐桌前,瞥了一眼,又大為不悅:“怎麼搞的,海味不見新奇,山珍又少得可憐,總管哪裏去了?快把他貶為百姓!”說罷拂袖而去。

第二天,魏徵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來到太宗的內宮。這時的魏徵已是唐太宗的寵信之臣,進出較為方便,與太宗講話亦自在得多了。行過君臣之禮後,魏徵轉入正題:“陛下,臣聞皇上為總管侍奉不好而發脾氣,臣以為這是個不好的苗頭。”

唐太宗不解:“我大唐國家殷實,多花幾個小錢有什麼了不起?再說,我可是一國之君啊!”魏徵深感唐太宗“當局者迷”,便決計為他指點“迷津”:“陛下,正因為您是一國之君,所以您一開頭,馬上上行下效,整個社會就要形成一種奢靡的風氣,那就糟了。”

“愛卿,請不要把話說得這麼嚴重。國君就我一人,其他人誰敢向我看齊?”魏徵越發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想:皇上經常把隋亡的教訓掛在嘴上,何不以此來警策皇上呢?

“陛下,當年隋煬帝巡遊,每到一地,就因地方上不獻食物或貢物不精而被責罰。如此無限製地追求享受,結果使老百姓負擔不起,導致人心思變,江山丟失。皇上怎麼能效法隋煬帝呢?”這一招真靈,唐太宗果然大為震驚:“難道我是在效法隋煬帝嗎?”

“是的,陛下!像顯仁宮這樣的供應,如果知足的話,會很感滿足的。但如果隋煬帝來,即使供應再豐盛精美一萬倍,也難填他的欲壑。”唐太宗聽了既震驚又感動:“愛卿,除了你,其他人是講不出這種話的啊!”

雖然,魏徵在進諫時一向直來直去,不過,這並不能說魏徵進諫就是亂說一氣。在魏徵進諫之前,他已經摸清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自然知道應該從哪方麵著手。他先是勸說不要讓朝廷內外形成一種奢靡的風氣,沒想到被唐太宗一句“我大唐國家殷實,多花幾個小錢有什麼了不起?再說,我可是一國之君啊”駁回來了。這可怎麼辦呢?直諫的魏徵靈機一動,皇上可是經常把隋亡的教訓掛在嘴上,何不通過這個來警策皇上呢?果然,聽到魏徵提到了隋亡的教訓,唐太宗才幡然醒悟。

進諫成功,自然仕途一帆風順。這個道理在現代社會一樣適用,在職場中拚搏的人,有哪個不想一步高升呢?但是,要想實現這個夢想,就需要經常和領導打交道,隻有得到了領導的欣賞和肯定,才可以在職場中拚出風采。而要得到領導的重視,則需要通過向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心理支招

在古代,衡量忠臣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文死諫、武死戰”。也就是說,當君主犯錯的時候,大臣們要“冒死直諫”。不過,韓非子並不讚同讓大臣去做無謂的犧牲,而是主張“進諫”要因人而異,從實際情況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懂得隨機應變,這才是智慧的進諫。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