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子曰:“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見其謀事,知其誌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誌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禦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鬼穀子說:“凡是談論過去的事情,要先有順暢的言辭,凡是談論未來的事情,要采用容易、變通的言辭。善於變化的人,要詳細了解地理形勢,隻有這樣,才能溝通天道,化育四時,驅使鬼神,附合陰陽,牧養人民。要了解君主謀劃的事情,要知曉君主的意圖。所辦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為對君主的意圖還有不了解的地方。意見一致了,而不能密切結合是因為隻停留於表麵親近,而背地裏還有距離。如果與君主的意見沒有吻合的可能,聖人是不會為其謀劃的。所以說,與君主相距很遠卻被親近的人,是因為能與君主心意暗合;距離君主很近卻被疏遠的人,是因為與君主誌向不一;就職上任而不被重用的人,是因為他的計策沒有實際效果;辭職離去而能再被返聘的人,是因為他的主張被實踐證明可行;每天都能出入君主麵前,卻不被信任的人,是因為其行為不得體;距離遙遠隻要聽到聲音就被思念的人,是因為其主張正與決策者相合,正等他參與決斷大事。”
鬼穀子所強調的重點是“以合其謀”,要了解君主謀劃的事情,要知曉君主的意圖。所辦的事情凡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為對君主的意圖還有不了解的地方。簡單地說,就是要合了君主的意圖。聰明人在說服對方的時候,懂得去暗合對方的心理,這樣能讓他人感到受尊重。當然,在說話時利用語言來暗合對方的心理,需要“合”得巧妙,千萬不能讓對方看出破綻。在日常生活中,麵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他們有著不同的心理需求。當我們與他們進行語言交流的時候,需要從對方的言語中明白其心理需求,或者通過察言觀色來洞悉對方的心理,再通過語言表達來暗合對方的心理,令對方無法反駁。
一次,曾國藩用完晚飯與幾位幕僚閑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大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隻是生平不好諛耳。”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說到這裏,他說不下去了。曾國藩又問:“你們以為我怎樣?”眾人皆低頭沉思。忽然走出一個管抄寫的後生插話道:“曾師是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後生告退而去。曾國藩問:“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家貧,辦事還謹慎。”曾國藩聽後說道:“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後生去揚州任鹽運使。
眾人皆知,曾國藩認為自己“仁德”,希望大家都附和他,希望他的仁德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那位後生,真可謂區區一句話,勝讀十年書。正是他抓住了曾國藩自以為“仁德”這一點,暗合其心理,投其所好地進行了讚美,結果就得到了曾國藩的信任,甚至重用。
安東尼·提莫克是新英格蘭窮牧師的兒子,剛剛從菲利浦斯學院畢業,18歲的他還處於人生事業的起步階段,所以他是一個辦公室的小工,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向紐約銀行行長推銷一些公債券。
安東尼·提莫克在替一個商人幹點雜活,一個星期隻有一塊半的工資。不過,老板覺得他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小夥子,就讓他去銷售鐵路公債券。因為這樣,安東尼·提莫克就有機會與紐約銀行行長摩西·泰勒說幾句話,他知道泰勒對鐵路很感興趣,但自己怎麼做才能引起這位銀行行長的注意呢?
有一天,安東尼·提莫克獲得了這樣一個機會,他走到泰勒的辦公桌前,這時泰勒正不耐煩地對一個說話囉唆的人說:“說正題!說正題!”不一會兒,泰勒就搖了搖頭,把那個人趕走了。接著,他向安東尼·提莫克點頭,示意他過去。安東尼·提莫克把公債券放在了辦公桌上說:“97。”泰勒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拿過他的支票簿問道:“你的老板叫什麼名字?”“伯蘭克先生。”提莫克回答。簽好了支票後,泰勒又問:“伯蘭克先生給你多少回扣?”“0.25%。”提莫克繼續回答,“太少了,你管他要1%的回扣,如果他不付給你,我就替他付。”泰勒開玩笑道,就這樣,提莫克成功地把公債券賣掉了,同時,他也成功地引起了銀行行長的注意,3年後,他就成了百萬富翁。
提莫克憑借著敏銳的眼光,看出泰勒是一個有著強烈脾氣的人,他喜歡使用簡潔的語言,討厭那些繁文縟節。所以,當提莫克了解了泰勒的心理要求之後,他就一直使用簡潔的語言來應付他,不說一句廢話,這暗合了泰勒的心理,泰勒再也不會大聲說“說正題”,也不再為難提莫克。後來,泰勒繼續購買提莫克的公債券,還在其他事情上給了他有力的支持。提莫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暗合了許多人的心理,自然得到了他們的鼎力支持。然而,提莫克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他早就深諳這個心理策略的重要性,那就是:從最細微的細節裏去迎合他人的心理。
心理支招
以合其謀,才是鬼穀子的終極目標。在遊說過程中,我們也要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兒上,迎合其心理、其謀劃,這才是最關鍵的。每個人都比較自我,一旦對方的言語觸碰了心裏的禁忌,他們像被攻擊的刺蝟一樣,用尖銳的語言反擊對方,為難他人。鑒於這樣的心理特點,為了獲得對方的好感與信任,我們需要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同時,還需要通過語言來暗合對方的心理,這樣才會說服對方,令對方無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