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動機適度,事情才容易做好

孔子有個弟子叫顏淵,他向孔子討教說:“我曾經乘舟渡過一個深潭,艄公駕船的本領神奇莫測。我問艄公駕船到您這份上可以掌握嗎?他肯定地回答說可以。善於遊泳的人隻要經過練習便可以學會,會潛水的人即使從未接觸過船也能操作自如。對於艄公的一番道理,我不是特別理解,但是艄公又不肯作進一步解釋,所以請先生給我講一講是怎麼回事。”

孔子聽了弟子的介紹,向顏淵解釋說:遊泳能手是不會懼怕水的,他對學習駕船不存在恐懼心理,心情完全是放鬆的;擅長潛水的人把陸上和水中看成一碼事,把船行和車駛看成一回事,把翻船更不當一回事。所以,即使從沒駕過船也能操舟自如,悠然自得。

孔子還給他打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就好比一個參與賭博的人,用瓦塊為賭注,心理毫無負擔,賭起來輕輕鬆鬆,對輸贏泰然處之反而常常獲勝;他用衣物下賭,就有些顧忌;如果他用黃金下賭,那就會顧慮重重,心情緊張,生怕輸掉賭資,他會患得患失。其實賭的規則和技巧都是相同的,由於產生怕輸的負擔,技巧就難以發揮,也就更容易輸掉。

孔子總結說:凡是以外物為重,懷有恐懼心理的,內心必然怯弱,行為也因此顯得笨拙猶豫。相反,對結果抱達觀態度,姿態放鬆的,會表現出最好的水平。

孔子的結論符合心理學上的動機適度定律。就是如果人的動機過強,就容易變得緊張,那麼渾身肌肉收緊,思維也感到局促,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大腦會一片空白,還怎麼能發揮出能力呢?隻有在動機適度,人比較放鬆的情況下,才能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心理學家通過分析動機強度與行為效率的關係發現,各種活動多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這裏的動機水平指的是,你有多麼的渴望完成這項任務。動機不足或者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

在某中學,有個一特別聰穎而又性格內向的學生,高考前形成的焦慮情緒,使他的複習和練習越來越不順手。一天下午,回到家裏,他把自己心愛的吉他砸得粉碎,若不是家長及時製止,電視機也難免“滅頂之災”。這是為什麼呢?

學習或工作的動機和效果之間有著相互製約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或工作的效果也會提高。但是,動機水平並不是越高越好,動機水平超過一定限度,學習或工作的效果反而更差。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於效果的提高。

同時,他們還發現,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難度密切相關:任務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激起水平也適中;任務越困難,最佳激起水平越低。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簡稱倒“U”曲線)。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有的事情,越想做好,越緊張,就越做不好,就是動機過強的原因。

據說演員演戲不是擁有越強的激情越好,而是要處於適度的激情狀態。因為激情過於強烈,也就是表演的動機過於強烈,反而會影響發揮的水平。可見動機適度定律適用的範圍很廣。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