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態度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重要影響

俄國著名作家果戈裏一直以勤奮寫作著稱。他每天都堅持寫作,廢寢忘食。他曾說過:“一個作家,應像畫家一樣,經常帶著鉛筆和紙張。一個畫家如果虛度了一天,沒有畫成一幅畫稿,那很不好。一個作家如果虛度了一天,沒有寫一個思想,一個特點,也很不好。”

有一次,果戈裏請一位朋友到飯館用餐,一份菜單引起了他的興趣,他於是拿起筆來,在筆記本上抄寫。飯菜上齊了,他還在埋頭抄寫,早把朋友忘到九霄雲外。朋友見他如此冷淡,嘟囔著:“你是請我來吃飯,還是請我來陪你抄菜單的?”氣呼呼地離開了飯館。後來這份菜單被用在了果戈裏的一篇小說中。

果戈裏為什麼會有這樣與眾不同的行為呢?從心理學來講,他的行為體現了他的態度:就是把寫作視為生活中最重要的。

所謂態度,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主要價值觀和自我概念。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對美的追求,那麼他對藝術就會持有積極肯定的態度。一個人喜歡維護正義,性格勇敢,他可能選擇當一名警察。一個人如果原則性不強,就會顯出與世無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總之,行為體現著一個人的人生態度,一個人的態度支配和左右著一個人的行為。

態度往往決定著我們對外界影響的判斷和選擇。

國外有人曾做過實驗,把普林斯頓大學和達得毛斯大學兩校的足球賽錄像,分別播放給兩校學生看。結果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發現,達得毛斯球隊犯規次數比裁判指出的多兩倍。可笑的是,達得毛斯大學的學生則更多地指出,普林斯頓球隊有許多次犯規而沒有受罰。

這兩種不同的判斷,是因為兩校學生維護各自學校榮譽的立場和期望本校球隊獲勝的態度造成的。

有時候態度會增強我們的忍耐力。比如一個人對自己所屬的群體有認同感、榮辱感和忠誠,就會表現出巨大的能量和驚人的耐力。曆史上許多革命者和愛國者身上驚人的耐力和犧牲精神,就是和他們崇高的信念和對祖國人民的忠誠態度分不開的。

在學習中,態度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好壞。一般的,對學習的意義了解的比較清楚,對學習懷有興趣的人,會對學習采取認真、積極的態度,也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同樣,態度對工作效率也有影響。人們如果喜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工作意義,就會認真努力地工作,也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

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一個人如何得到一份工作,85%取決於他的態度,而隻有15%取決於他的智力和業務知識。

有一位女孩從化工大專畢業後,被一家橡膠公司聘用,試用期為6個月。4個月後公司要裁掉一人,因為她的資曆較淺,被選中了,再有3天,她就要走人。

本來,女孩可以和公司把工資結清就走,但她認為,她還是公司的職員,就有義務把工作做好。最後那天,同事們讓她下午不必來了,活由她們包了。但女孩沒有同意,仍然和平時一樣認真地工作。她把工作台洗刷得一塵不染,把用過的燒杯和試管擺放得整整齊齊。

第二天,勞資部負責人告訴她,她被留下來了。就是因為她突出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態度。

米盧·蒂諾維奇在調教國足時,也一再強調“態度問題”。正是因為重視了“態度問題”,才使國足在2001年十強賽中一飛衝天,踢進了日韓世界杯,而米盧也成了2001年世界十佳教練。

可以說,態度決定一切。有認真的態度和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作風,做任何事都會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