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則村裏土地很少,也沒有什麼水利設施,村民們都是靠天吃飯,收成好了每年能有些餘糧,遇上大災大旱,那些缺乏勞力的家庭隻能以借糧度日,生活過得很拮據。
1928年農曆大年初一,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時間裏,褚開運的妻子褚王氏臨盆了。這是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前麵的兩個兒子都因為意外夭折了。或許是因為兩個孩子早逝,褚開運夫婦有些迷信,聽一個走訪的風水先生說“死過人的屋子陰氣重,對孕婦和新生兒不利”,褚王氏懷孕後搬到了江邊的一處小院內暫住。
這一天好像格外漫長,褚開運在屋外焦急地等待著,似乎過了一年之久他才聽到屋內傳出小孩的啼哭聲。這個正好在龍年頭出生的孩子著實給褚家的新年增添了不少歡樂。按輩分,這個剛剛誕生的嬰兒是“時”字輩,由於他兩個哥哥的夭折,父母希望他能夠健康長大,故取名為“時健”。
幼時的褚時健長得很像父親,濃眉大眼,膚色黝黑,還有點活潑好動,爺爺奶奶給他取了個乳名叫“石柱”,褚時健跟石柱這個名字倒是像極了。褚家老屋後有一條鐵路,名為“滇越鐵路”,不時有火車通過。火車的鳴笛聲和江水的嘩嘩聲陪伴著褚時健走過了整個童年。
1931年,褚時健三歲,褚王氏給褚家又添一名男丁,名為褚時候。1934年,褚王氏再生一女兒,取名時英,一年後又產一子為時佐,此後一家六口人過得也還算幸福。
那個年代村裏孩子的娛樂項目並沒有太多,不是上山采果就是下河抓魚。在石柱的記憶裏,三四歲的時候他就跟村裏的小夥伴結伴在江水裏玩耍了。當時他還不會遊泳,隻能跟著夥伴們在較淺的河邊玩,到了五六歲已經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泳。石柱的水性越來越好,膽子也越來越大,後來還練出了一手抓魚的絕活,在村中小有名氣。
石柱抓魚的本事沒多少人能比得上,他抓魚的手法有很多種,用手摸、用腳探或是用樹枝做魚叉等。成天在外玩耍的褚時健曬得又黑又亮,身上的皮曬掉了一層又一層,就這樣一年一年地曬,褚時健變得越來越黑,在全村也是出了名的“黑”。
少年石柱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家裏人口多,他作為家裏最大的孩子從來沒有讓父母操心過,還經常抓魚砍柴貼補家用。母親也從不擔心兒子在水中遊玩,在她的印象中石柱是一個很可靠的孩子,很會為家裏著想。這身抓魚的本事陪伴了褚時健一生,後來他被發配到紅光農場的時候,正是靠著下河抓魚解決了難挨的饑荒。
石柱的青少年時期充滿了美好和回憶,那些年的時光或許是他這輩子最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