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篇一切的開始
1927年,中國內憂外患,褚時健出生在玉溪華寧縣南盤江畔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商人,母親則在家中務農。童年是褚時健最幸福的時光。此後父親意外早逝,褚時健被迫扛起了家中的擔子。異常艱苦的生活條件讓年少的褚時健體驗到了生存的不易,或許就是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傳奇的一生。
第一章
男兒當自強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古有句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褚時健的父親去世早,讓原本還算不錯的家庭瞬間失去了生活的依靠。15歲的褚時健挑起了家庭的擔子,幫助母親照顧弟弟,一路走來充滿了坎坷。
第一節起始的地方
矣則村位於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屬於南盤江流域,是華寧縣內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莊。從村外一眼望去,村子背靠一座光禿禿的山,一條溪流從村中穿過,房屋稀稀拉拉地點綴在村裏的平地上。
村後的那座山算得上是鶴立雞群。山脊裸露,巨石堆積,南盤江從山腳流過,湍急的河水拍打著岸邊的巨石,讓這個平淡無奇的小山村透露出些許不為人知的力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裏,誰能想到會誕生出一位傳奇人物——褚時健。
矣則村隻有十幾口人,大多數人家都屬於貧困戶,褚家當時算是村裏的大戶,家中的四合院在村中顯得格外氣派,家主褚發珍在當地當過鄉長,曾捐過功名,被鄉人們稱為“褚監生”。根據褚時健的描述,他們的祖輩並不是玉溪地區的土著,而是清朝鹹豐年間從河南地區遷移至此的。
褚發珍有三個兒子,或許是應了那個年代的風氣,大兒子叫褚開學,二兒子叫褚開科,三兒子叫褚開運,還有一個女兒。
褚時健的父親褚開運在家裏排行老三,他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常年在外奔波,靠著智慧在當地做起了木材買賣,每次回家都很少說話,不是一個善於表達感情的人。褚家門外有一條鐵路,褚開運在各地收到的木材就靠這條鐵路運輸到各地。在當時那個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年代,做鐵路運輸行業非常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