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美好的,充滿著無窮的回憶和向往,在褚時健童年的回憶裏,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門外的那條滇越鐵路,那是讓褚時健充滿向往的地方。
每次看到父親離去的身影,年幼的褚時健總會問母親:父親去哪了?
母親指指外麵的鐵路告訴他,你父親坐著火車離開了。褚時健也曾經順著鐵路向遠方走過,走了很遠都走不到父親所在的地方。他登上村後的山頂,順著鐵道的軌跡向遠方望去,依然望不到父親。
鐵路從家門前經過是少年褚時健生活中抹不去的記憶,蜿蜒的鐵軌、飛快行駛過的火車讓年少的褚時健對外麵的世界更加向往,每次父親回來,他總有一種想問問父親外麵世界的樣子的衝動,但或許是因為他是個懂事的孩子,很多時候看著沉默的父親他都忍住了。
1932年,這條貨運鐵路上駛來一列小型的豪華客車,這輛列車製作精美,外形堅固,車長20米,分主車和掛車,主車為客車,掛車為行李車,使用的是引擎發動機,功率達到1176千瓦,超過了蒸汽發動機,從昆明到海防港隻需要一天的時間。這列與眾不同的列車讓鐵路邊的山村孩子們大開眼界,他們經常在車輛經過的時候聚集在鐵路旁邊靜靜地看它行駛,列車內的乘客似乎都充滿著一股神秘的氣息,他們對新奇的列車充滿了向往。列車上的乘客偶爾會向窗外扔出一些餅幹盒和各種各樣奇怪的小盒,列車駛過後小夥伴們會一擁而上跑去撿,也算是褚時健小時候印象深刻的回憶了。
滇越鐵路對褚時健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啟蒙老師,它帶給褚時健的並不隻是單純的曆史背景和坊間傳說,更多的是對工業產品的向往,激發著他對外麵世界的憧憬。
在1937年的9月,褚時健在父親的帶領下進入當地的車站小學。學校要求住校,每周能回家一天。矣則村離車站大概有兩三公裏,當時沒有從矣則村直達祿豐車站的公車。對孩子們來說,去學校最近的路就是沿著鐵路一直走。由於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要比矣則村較高,每當火車爬坡的時候就會適當地減慢速度,這正是扒車的時機。
其實扒車這件事情對每個小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驚險刺激的事情。滇越鐵路的軌道是米軌,機車相對現在的火車來說小一些。火車來時,等著扒車的孩子要小跑跟上,火車經過之時瞅準時機拉住火車尾部的把手,然後迅速地踩上去,就算扒車成功了。很多孩子都會這樣做,關鍵是要膽子大、手快,褚時健一次都沒有失誤過。孩子們扒車的次數多了,和火車上的工人也都熟絡了,有時工人們甚至會拉他們上車。
去學校的時候可以扒車,但回家的時候扒車就行不通了。由於地勢的緣故,火車走下坡路時速度較快,到矣則村也不會減速,就算扒車上去到家時也下不來,孩子們隻好老老實實地走路回家。
然而褚時健卻不一樣,他不想走路回家,就琢磨出了一個辦法。他把衣服包好,頂在額頭上,然後躺在江水裏,讓江水送他回家。盤江的水流很急,江內有很多暗礁,而且江邊有很多大石頭,漂流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會被卷入暗湧中或撞在岸邊的石頭上,不論哪種情況都非常危險。
不過年少的褚時健對自己的水性非常自信,隻要水溫合適,他就會用這種辦法回家。“沒有把握的事情我不做”,這是他當時說的話。這個辦法也隻有褚時健一個人可以用,別的孩子都不敢效仿,畢竟太危險了。可見少年褚時健已經有著超出常人的勇氣和判斷力。
雖然生活艱苦,但褚時健依舊過得有滋有味,不僅生活中這樣,在學習上也一樣。上學期間,老師和學生們都住在學校,褚時健和老師的關係非常好,在學習上有不懂的問題都會主動地向老師發問。老師除了教孩子們基本的課程外,還教音樂,閑暇還會給孩子們講一些人生道理。當時褚時健還聽不懂老師的那些話,直到很多年以後他才深刻體會到老師說得很有道理。
有一天,褚時健發現自己的班主任老師不見了,有兩名年輕老師也不知所蹤。幾天後他們才聽說這幾位老師都是地下黨員,被特務察覺身份之後一起被轉移了。對於這些新名詞褚時健當時並不理解,隻是覺得以後再也見不到那幾位老師難免有些失落和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