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你有多少選擇是自願的

W是一家外貿公司的業務員,最近正在跟進一個比較大的項目,整個團隊都忙得焦頭爛額,W已經連續兩周在外地出差,沒有回去看望家人。那天,她接到了家裏的電話,說母親不小心燙傷住院了。W心急如焚,就向經理說明事情緣由,詢問是否可以請假回家一趟。

當W把母親受傷的情況說完,剛想提出請三天假的事,經理的神情突然變得很嚴肅,說:“我知道你很想回去跟家人團聚,你母親這個時候也很需要你,可我們這裏現在實在太缺人手了。如果你母親知道公司正考慮提拔你,我想她應該會理解你。況且,現在醫療很發達,你母親已經入院,即便你不過去,應該問題也不大。事情已經發生了,就算你真的過去,也幫不上什麼忙。我們這個項目需要團隊協作,每個人都得傾盡全力,你在我眼裏一直是這樣的人。不過沒關係,如果你真的放心不下,也可以回去一趟,多陪陪母親。以前我沒想到你這麼顧家,要是今後真做了項目主管,跟家人聚少離多的情況會更多……”

離開經理辦公室,W的心裏很是糾結。她在工位上坐了半天,最終拿起電話打給家裏,說工作太需要人手,實在離不開,讓母親安心治療,她稍後會給家裏彙過去一萬塊錢。其實,W很內疚,但是經理最後說的那番話還是讓她動搖了。她擔心,如果這一次真的離開項目組,會徹底失去晉升的機會,所以隻好留下來繼續工作。

經理沒有明確地說不允許W回家看望母親,言談之時似乎還把選擇權交給了W,可是W感受到的卻是:如果我回家看望母親,那就說明我消極怠工,不重視自己的工作,還會影響到上司對自己的看法,甚至影響自己的事業和前途。所以,她最後選擇自願留下來。

這樣的情形,你有沒有遇到過?看起來好像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可靜下心來時,才發現那根本是迫不得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我們違背自己的意願去采取某種行動呢?

請注意,這就是一個博弈的結果。通過對語言、行為甚至是感官的設置,創造出具體或理念的情境,如以上的例子中,“回家看母親=放棄晉升”“留下來=重視工作”,使得W接下來的行為傾向凸顯出積極的意義,與“被提升”聯係起來。W之所以留下,是因為她的內心需求被經理描述出的“重視工作”“積極進取”壓抑了,經理也就順理成章地控製了她的行為。

現實中類似的情形有很多,廣告、銷售、宣傳中都運用了這一心理策略,就是為受眾創建一個積極的情境,讓人們在不自覺中認同他們的觀點,並自覺自願地參與其中。可是,無論操縱者描繪出的情境有多積極,有一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我們依然在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價值觀念,生活在奴役中卻不自知,甚至還因為被奴役而快樂。

1961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做了一個“服從權威”的實驗,證實人類有一種服從權威命令的天性,在某些情境下,會背叛自己一直以來遵守的道德規範,聽從權威人士去傷害無辜的人。

米爾格蘭姆告訴被試,他的實驗是為了研究懲罰對單詞聯想記憶的影響,而這種懲罰,便是對作為“學生”的人施加電擊。他製作了一個極其逼真的電擊裝置,一共30個按鈕,每個按鈕都對應著不同程度的電壓,最低15伏,最高450伏。

米爾格蘭姆通過觀察被試對“學生”最終施加的電擊水平,來判定個體的服從權威程度。當然,有一點大家絕對放心,這個電擊裝置其實形同虛設,任何一個等級的按鈕都不會放出絲毫電流,唯一被蒙在鼓裏的,隻有被試一人。

起初任務很簡單,但隨著單詞記憶數量的提升,“學生”的出錯率也開始增加,被試對他施加的電擊強度也越來越強。到150伏時,“學生”會發出慘叫,如果被試動搖,站在他旁邊的權威就會命令他:“請繼續。”到300伏以上,“學生”開始猛烈撞擊,被試依然會猶豫地望向研究者,研究者則更嚴肅地說:“必須繼續進行實驗。”

你猜猜,在這種情況下,40名被試經曆了內心的掙紮後,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結果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頗具衝擊力的,包括米爾格蘭姆本人:所有人的選擇都在255伏以上,這是猛烈電擊的強度,而有26個人選擇了把電壓等級調到最高!這些被試中沒有一個人是虐待狂,也不存在任何人格缺陷,無不良嗜好。可是,在這個實驗中,他們都選擇了服從權威,沒有例外。

是不是嗅到了一絲恐怖的味道?服從權威,大概是每人心中的天性之一,隻要情景適宜,它就會被“激發”出來——天使和魔鬼有時隻有一步之遙。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完全是在道德意識和壞的權威之間做抉擇,這是對人性最大的考驗。

於普通人而言,遇到實驗中的情況畢竟是少數的,但做出“迫不得已”的選擇卻並不少見。下一次,當你做出了一個違背意願的決定,或是產生了某種讓自己費解的想法時,不要輕易地就服從那股“無形的力量”,暫時跳出來,衝著自己的心問一句:“我真的是自願的嗎?”

在理智的情境下,你聽到的那個心聲,才是你真實的意願。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