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誰都相信自己不是最傻的

1630年,荷蘭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鬱金香,顏色和花型都很特別。物以稀為貴,當時不少王公貴族都以擁有鬱金香作為身份和權力的象征。為此,有些嗅覺敏銳的商人開始囤積鬱金香,緊接著一場瘋狂的鬱金香熱就掀起了。

在1633年,某個品種的鬱金香已經飆升到1000荷蘭盾,到1636年則漲到5500荷蘭盾,這個數字在當時已經足夠買下一棟豪宅,或是25噸奶酪!1637年1月,一個普通的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還是64荷蘭盾,僅僅過了一個月,就漲到了168荷蘭盾,已經超過了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150荷蘭盾。一些買家為了保證自己的鬱金香是獨一無二的,甚至願意付出一切代價買下別人手中的頂級鬱金香,然後毀掉。

所有人都忘了鬱金香及其種子本來的價值,隻知道如果自己不買,那就是別人眼裏的傻子。這個國家的所有行業都被忽視了,人人都跑去投資鬱金香,不惜用土地、房屋等不動產去換取這種植物,而婦女們也舍棄了穿衣打扮的錢,賣掉心愛的家具去換取種子。他們深信鬱金香種子會帶給他們想要的財富,人們的欲望已經膨脹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直到1653年11月的一天,一個毫不知情的水手來到鬱金香交易市場,隨手撿起一顆鬱金香種子吃了下去,所有人都看傻了。水手奇怪地看著他們,他隻覺得這顆“洋蔥”的味道有點特別而已。

所有人仿佛都從夢中驚醒了,他們意識到,過去的這些年裏,大家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控製住了,竟然不斷地哄抬一株植物的價格。隨後,鬱金香開始被大量拋售,價格暴跌不止,許多人都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鬱金香事件”可以算是人類曆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人們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讓鬱金香的泡沫越吹越大,最終導致千百萬人一貧如洗。大家都知道,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早已超過了它的實際價值,可為什麼人們還會熱烈追尋呢?

在資本市場中,人們大都有買漲的心理,完全不顧某個商品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他們預期未來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將花更高的價值,從他們那裏把這個商品買走,這就是博傻理論。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怕的是做最後一個傻子。

博傻行為不都是一樣的,因為“傻瓜”也分為兩種。

第一種:感性博傻。這類人在購買某件商品時,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卷入了一場博傻遊戲,更不知道隨時都可能崩盤。比如,股市高漲時,莊家在背後人為抬高股價,等一群不明真相的傻瓜砸進去大量資金後,莊家看手裏的股價漲得差不多了,就在股價高點拋售逃離,結果很多人跟風拋售,股價一瀉千裏,被套牢的就是那些在最後高點接盤的傻瓜。

第二種:理性博傻。這類人清楚知道博傻遊戲的規則,相信在熱潮的情況下,還會有更傻的投資者接盤,因此才會投入少量資金賭一把。玩得不大,就算賠了,也不至於傾家蕩產。

理性博傻能贏利的前提是,有更多的傻瓜來接棒,這個判斷是千萬不能失誤的。當大家感覺目前的價位已經偏高,需要撤離觀望的時候,真正的高點也就來了。接下來,你是選擇撤離,還是在高點上繼續等待傻瓜出現?

“不要做最傻的那個人”,說起來很簡單,可做起來太難了。然而,明知道難,依然有很多人義無反顧地投身進來,這又是為什麼呢?就像荷蘭人說的,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驅使著他們,這種力量是什麼呢?

簡簡單單一個字:貪!當一個人主觀意識認為一旦錯失某個機會就會造成遺憾時,即便是優柔寡斷的人,也會果斷地做出決斷,這就是人類的共性,在心理學領域被稱為傾向性效應。在博弈中,人們為了得到最大化的利益,總是期待最後一個傻子的出現,結果越貪婪越失去理性,一不小心就成了最後接盤的傻瓜。因此,當貪念湧起時,一定記得提醒自己:這是一個無止境的黑洞,會把人帶入破產的深淵!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