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2.聊家常的方式,讓對方放下顧慮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紐帶,在實際生活中,以什麼樣的方式溝通就會收到什麼樣的效果。“拉家常”是人們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有效方法。作為一種最樸實的溝通方式,主持人如果能夠在節目中,用這種方式與選手和觀眾溝通,這顯然是非常有利於緩解他們的壓力的。

在某期的《星光大道》上,上來一位賣豆腐的農民選手。因為是初次登台,緊張的不行。老畢還沒跟他說幾句話,他就緊張的手足無措,不知道該說什麼,左顧而言其他,不著邊的話倒是一堆。老畢一時不知該如何跟他“接頭”,眼看現場氣氛即將陷入僵硬尷尬,老畢靈機一動,他知道這位選手是買豆腐的,於是就開始和他聊起了豆腐。

說起了豆腐,選手頓時來了精神,不僅誇讚自己做的豆腐好吃,還當場拿出來一塊豆腐,說自己不用稱,要多少就能直接切多少。老畢當即說要二斤,當選手給他切好之後,他當場稱了稱,剛剛好,於是高興地拎著豆腐下台了,邊走邊說:“好了,你忙吧,這是我的了,我得拿走。”這一舉動令觀眾們大笑不已,選手也沒有了先前的緊張感,輕鬆地準備比賽了。

不少人對陌生者有一種抵觸心理,一見到陌生人就感到渾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談,即便有再多的話也不知道從何說起,這位買豆腐的選手顯然就是這類人,當他站到《星光大道》這個閃亮的舞台上,麵對無數的陌生觀眾時,緊張感就更加強烈了,所以畢福劍要通過聊家常的方式來讓對方放下緊張和顧慮。

平淡的語言,真情實感的流露,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相反,生硬的語言,盛氣淩人的“拷問”,隻會增加彼此間的隔閡。“拉家常”是加強彼此之間關係的擺渡船,平淡普通的話語,平等親切的溝通,再大的矛盾也能消除,再遠的距離也能拉近。

不善於拉家常的人,算不上是一個口才好的人,習慣性的說教訓導,很容易激發了反感和抵觸情緒。滿嘴空話、套話,教條化的說教,根本沒人愛聽。反之,隻有善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善用平常語言交流,才更容易被對方接受,說出的話才更容易讓對方心悅誠服。

公元前266年,秦國舉兵攻打趙國,一舉攻占了趙國的三座城池,當時主持政務的趙太後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係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提出趙國必須派太後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趙太後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後公開對左右近臣說:“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我一定往他臉上吐唾沫!”

左師觸龍請求見太後,太後猜測他是來勸自己的,於是滿臉怒容地等著他。但觸龍見了趙太後,隻是拉家常,說些衣食住行的事,然後提出一要求:想給自己十五歲的小兒子走個後門,讓他到皇宮裏當侍衛。

趙太後說做父親的也愛憐他的小兒子嗎?觸龍點頭說是,而且自認為比太後還要疼愛自己的孩子,並說太後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女兒燕後,而不是長安君。太後辯解說最疼愛的是長安君,觸龍舉例說燕後出嫁的時候,雖然趙太後依依不舍,但是女兒出嫁後,卻一直擔心女兒被趕回來,這是為女兒的將來做打算,希望她的子孫能夠世代做國君。

趙太後覺得觸龍說得很對,觸龍又勸趙太後說,為人父母的疼愛子女,就一定要為自己做長遠打算,現在長安君於國家社稷沒有功勞,將來憑什麼在趙國立足呢?一句話驚醒了夢中人,趙太後爽快地答應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去了,趙國的圍也就解了。

會說話的人,不僅僅是賣弄華麗的語言,還要具有真情實感,讓聽眾產生共鳴。拉家常可以使對方覺得你說的是身邊的事,從而對你放下抵觸的心理。因此,要與對方拉好家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放下架子,先從身份上拉近彼此的距離。這就要求我們要“回位”,原來從群眾中來,現在重新到群眾中去,得“複歸還原”,調整好心態,設身處地,把自己當作群眾中的一員,放下架子,端正位子,把聽眾當朋友,當親人。

其次,巧用對方的方言土語,少說“高水平”的話。對方一口方言,我們卻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這樣顯然是不合拍的,也說不到一塊去。說得上話,才有話可說,才能互相傾吐“拉家常”,出自肺腑說心裏話。畢福劍經常在節目中學習方言,或者是用方言與嘉賓對方,以此來拉近與對方的距離。,

再次,說話切忌嘩眾取寵,信口開河。“拉家常”,就是說家常事,說百姓的事,不論對誰,是貧是富,是好是差,都應該一視同仁,不能談得來就多談,談不來的就少談或者不談,選擇性談。把自己置於群眾之中“拉家常”,說得來,談得攏,越談越親近,越融洽。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