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心不老,人不老”、“老有少年心,疾病去七分”。人可以長胡子,但不能長暮氣,如果我們能夠始終都保持一顆童心,那麼就會渾身充滿朝氣,生活充滿快樂,就會有一個永遠年輕的精神世界。
許多人都說,央視的主持界有了一個畢福劍,恰如《射雕英雄傳》裏麵有著一個老頑童,少了他,必定會少去許多幽默的因素與精彩的看點。
在一次搜狐網“答網友問”的訪談節目中,有網友針對老畢的節目中五花八門的搞笑說:老畢是一個頑童。
老畢則無比謙虛地回答:“符合我們節目的定位,我們樂,不玩樂不起來。至於說加了一個童字,說老畢是頑童不如說老畢是個老不死的。”
老畢的童心許多人有目共睹,尤其是當他麵對小孩子時,玩心更盛。有一次《星光大道》上,一位選手的女兒跑上前來送給了老畢一顆糖。這可把老畢高興壞了,當即就剝開填嘴裏了。沒想到,這小姑娘卻在這時說了一句話:“你要是不讓我爸爸當冠軍,就把我的糖還給我!”此言一出,全場哄堂大笑,老畢猶如遭了個晴天霹靂一般,瞬間呆住。吐也不是,繼續吃也不是,老畢幹脆對著台下觀眾說:“誰想吃糖,給你。”說著還鄭重其事地張開嘴露出那顆糖來,這一動作更是讓台下觀眾笑翻了天。
老畢的童心不僅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在舞台上麵對小選手時,仍能與他們聊得很來。在某期的《星光大道》上,一個隻有五六歲的男孩,調皮搗蛋,老畢起初還跟他逗樂,不料那孩子羅嗦個沒完,老畢“怒”了,扯起嗓子蓋過他的聲音,大聲宣布下一位選手上場,就麻利地提起他夾在腋下大步流星走下了台。這一幕令觀眾們大笑不已。
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理學大師、北宋大學者程顥寫過一首七言絕句《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理學大師卻不板著麵孔,偶爾還要當一把老頑童。
而近代傑出詩人臧克家老先生即使到了九十多歲,依然童趣不失、笑聲爽朗。每次散步,看到小朋友玩耍,他經常就會湊上去,和他們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這時候,臧老也變成了“老天真”。當小孩有什麼不快樂的事時,也樂意哭著找臧爺爺說個痛快。這時,臧老就邊哄小孩邊給他們些糖果吃。在孩子們中間,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寫道:“我喜歡這許許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變成了他們當中的一人。”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偉大的人物永遠是小孩。死了,他把天真留給了世界。”成年人雖然有著成熟的思維與言行,但如果生活就是這樣一成不變的蒼白呆板,任誰都會感到厭倦,這時候,不妨轉換一下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問題,會發現許多幽默的情趣。
許多人喜歡錢鐘書,一方麵是因為他學富五車,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他那孩子般的童心。錢鐘書在清華工作的時候,養過一隻非常聰明的小貓。小貓長大後,經常和鄰居林徽因家的一隻名為“愛的焦點”的小貓爭風打架。每到半夜兩貓打架的時候,不管多冷,錢鐘書就急忙拿起自己早就備好的長竹竿,幫自己的小貓打架。
錢鐘書的妻子楊絳也曾回憶說:“我們在牛津時,他午睡,我臨帖,可是一個人寫字很困,便睡著了。他醒來見我睡了,就飽蘸濃墨想給我畫個花臉。可是他剛落筆我就醒了。他沒想到我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為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惡作劇,隻給我畫了一幅肖像,上麵再添上眼鏡和胡子,聊以過癮。回國後暑假回上海,大熱天女兒熟睡,他在她肚子畫一個大花臉……”
錢鐘書與楊絳四十多歲的時候還會在果園裏麵玩捉迷藏的遊戲。他們完美的婚姻除了因為兩個人都才華橫溢、誌趣相投外,感情中的童心童趣也是感情保鮮的一個添加劑。
童心不泯的人,會有著幽默、可愛的一麵,並能時時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樂趣,樂在其中。不少人隨年歲的增長,往往會產生一種“看破紅塵”的惑解,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了。其實這樣非常不利於心理健康,如果我們仍保持一顆童心,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好奇,無論對知識更新,還是對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
牛頓在暮年時期還常用麥杆對著陽光吹肥皂泡,並如癡如醉地觀賞肥皂泡那絢麗多姿的色彩;畫家豐子愷看到孩子把腳上的鞋子脫了,套在凳子腳下,於是,創作靈感頓時油然而生,畫出了一副充滿童趣的名畫《凳子四條腿,阿寶兩條腿》;魯迅在廈門大學教書的時候,曾經因為一頭豬在他麵前啃相思樹葉,而和那頭豬展開了一場搏鬥。
作家冰心曾經說過:“人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心老易死。”保持一顆童心,就能使人保持樂觀和幽默的年輕心態。在與人交際中,運用天真的“童心未泯”幽默法來善待,不僅可以活躍氛圍,增進信任,彌補思想鴻溝,使彼此關係更加和諧美好,還能使我們用這一幽默感更受他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