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3.平實的語言最感人

最樸實的東西才最具有生命力,語言的魅力在於它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的工具,能讓兩個不同的個體之間達到交流的目的,而不是華麗的辭藻和複雜的音韻。說話要有魅力,要具說服力,就必須使用最平實的語言。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華麗或誇飾的辭藻,實事求是、簡潔明了地敘說事實,剖析事理,反而能得到人家的肯定。

曾有人問老畢,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老畢用一如既往的調侃和幽默口吻說:“想好眼前的事,讓其它的事見鬼去吧!”畢福劍自我評價“嚴格來說沒有理想”。他表示,對於他而言,頂多是想想這一星期幹什麼,很難對自己的未來做出準確判斷。“要做就做自己認為力所能及的事,想好眼前的事怎麼做好。”

老畢屬於典型的大器晚成的類型,他考入大學是26歲,開始踢球時32歲,正式做主持人時已經37歲,他說:“我是農民出身,從小沒有遠大理想,十來歲隻希望做個拖拉機手。1990年到中央電視台,盼望著可以開捷達去踢球。遠大理想隻能作為信仰,否則會老得早。”

老畢的這些話在文字上平實無華,沒有什麼出奇的,但是卻展現了他簡單和樂觀的心態,同時也非常感人。由此可見,“平實”並不意味著貧乏、單調、呆板,事實上恰恰相反,以“平實”為基準的語言,反而更能夠凸顯言語的真摯,從而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

平實的概念是更接近生活,更接近你的聽眾,也能容易感動他人,說服他人。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華而不實的用語,過多地使用形容詞、描繪性詞語,大量地堆砌辭藻,過度地誇飾等等,輕者讓人有賣弄、浮誇的感覺,重則讓人感到虛假、不真誠。

說話其實就像是寫文章,“平凡的瑣事,沉浸真情,最平實的,就是最感人的。”朱自清先生的《女兒》稱得上是寫親情的經典之作。作為一位五個孩子的父親,作者滿懷真摯、深厚的父愛記下兒女們的種種趣事,在平平靜靜地敘述中,作者抓住了平日裏發生在孩子們之間的瑣碎之事,素樸無華的筆下浸透更多的是父母之愛,兄弟姐妹的情深,從而營造了一種普通家庭的和諧、溫馨之美,顯得那麼自然、那麼親切、那麼感人。

平實質樸的語言不追求詞藻的華麗,但它顯然不同於平庸和淡而無味。它不做作,不雕飾,不尚辭藻,但卻於平淡中往往蘊含著深意。幾句平實的語言,就把自己的觀點鮮明的表達出來,讓人感到很真實。隻有把握平實的語言,才更具有感染力、親和力。

2007年,馬雲在一次商業問談中會話郭台銘,因為這場會談是郭台銘第一次參加公眾場合的演講,因此在場的氣氛很是融洽。尤其是當郭台銘演講完,馬雲上台後所發表的演講,更是直入人心。

馬雲說:“今天我很感謝郭先生給我們做的演講。兩個月前我跟郭台銘先生說好以後,他說你要把提綱和題目給我,前天早上我們還在開電話會議討論怎麼講,我還沒見過一個大老準備演講這麼認真過。前麵兩次我們爭論比較多一點,但是我坐在下麵爭論了,不斷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沒有時間聽。我在下麵一直想,有些東西是讓我感慨,第一他感覺到成功,我自己也覺得,我不知道什麼叫成功,但我知道什麼叫失敗,我不敢說我們是成功的,人開始承認自己成功的時候也是開始走向失敗的時候。”

馬雲的用一種非常樸實的語言闡述了自己的想法。盡管他本身與郭台銘一樣都是商界奇談人物,但是他卻用一種向對手學習的思想去談論自己的觀點,言語中對對方更是充滿了敬佩與尊重。

其實,語言的魅力往往來自於說話人內心是否樸實與真誠,越是平實的語言,通常就越顯得有人情味兒。即便隻是短短的幾句話,都能夠引起聽眾的強烈共鳴。正如同上麵馬雲的談話,讓人無不感到親切。

平實質樸的語言,平常卻極富有情味的。給人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親切之美感,它是真摯心靈的表達,是美好情感的展現。

正所謂“話如其人,言為心聲,”平時為人處世質樸真誠,說話也就自然不會扭捏做作。語言的樸素美貴在保持個性,該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或嚴肅,或幽默,或直率,或調侃,或委婉,隻要是發自內心,保持本色。

一位著名主持人曾說過:“我是不主張煽情的,不要為感動而感動,要真實而真誠。這種情緒應當適當,不要太肉麻地反映出來,不要擠眼淚,也不要感動自己。對我來說實實在在傳達自己的感覺,語言到位就成了。”

因此,不妨學著用平實的語言方式去與對方交流吧,它能夠讓你更容易拉近人際關係的良性互動,成為你打開對方心門的利器。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