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智慧12

否卦:坦然接受,處變不驚

【原文】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解析】

否卦:為小人所隔閡,這是不利於君子的占卜,事業也將由盛轉衰。

《象辭》說:天地隔閡不能交感,萬物咽窒不能暢釜,這是否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在國家政治否塞之時,應思隱居不仕,以崇尚儉約來躲避災難,不要以利祿為榮。

否卦象征閉塞。阻隔的不是應該阻隔之人,筮得此卦不利於君子,因為此時剛大者往外,柔小者來內。初六拔除茅草而牽連其同類,占問必獲吉祥,亨通順利。六二被包容並順承尊者,小人可以獲得吉祥;大德大才之人反其道而行之,才會亨通順利。六三被包容而居下,終將招致羞辱。九四君王頒布詔命,必無災禍,眾人還會前來歸附而同享福祿。九五閉塞休止,大德大才之人筮得此爻可獲吉祥。將要滅亡啊,將要滅亡!但是如果把自己拴在根紮得很深的桑樹上,則安然無恙。上九開通閉塞;隻要閉塞過去,喜慶必將到來。

坦然接受不可避免的事

人生和事業都不會一帆風順,在每時每刻都有可能遇到“風浪”。一些人在麵對“風浪”的時候,能做到淡定自如,靠鎮定經曆它、戰勝它;而另外一些人,卻慌了手腳、不知所措,最終被它戰勝。這就是《否卦》上九中說到的“傾否,先否後喜”——隻要自己的內心不被外界所動,便能產生出一種臨危不懼、戰勝困難的勇氣及智慧。而接受已發生的事實,就是戰勝困難和克服不幸的第一步。

假如遇到一些令人不可接受而客觀上又不能避免的事實,那麼,你該怎麼辦呢?我們的觀點是:不要死纏不放,要立即轉換角度,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從而立即做下一個事情。

卡耐基碰到一個在紐約市中心一幢辦公大樓裏開運貨電梯的人,他的左手被齊腕砍斷了。卡耐基問他少了那隻手會不會覺得難過,他說:“噢,不會,我根本就不會想到它。隻有在要穿針的時候,才會想起這件事。”

如果有必要,我們差不多都能接受任何一種情況,使自己適應,然後就整個忘了它。

在漫長的歲月中,你我一定會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況。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一種不可避免的情況加以接受,並且適應它。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這樣的情況。能夠接受已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環境本身並不能使我們快樂或悲傷,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悲歡。

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都能忍受災難和悲劇,甚至戰勝它們。我們內在的力量堅強得驚人,隻要我們肯加以利用,就能幫助我們克服一切。

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哪一條母牛因為草地缺水幹枯,天氣太冷,或者是哪條公牛追上了別的母牛而大為發火。動物都能很平靜地麵對夜晚、暴風雨和饑餓,所以它們從來不會精神崩潰或者是患胃潰瘍,它們也從來不會發瘋。

不論在哪一種情況下,隻要還有一點挽救的可能,我們就要奮鬥。可是當常識告訴我們,事情已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轉機,那麼,請保持我們的理智,不要“左顧右盼,無事自憂”。

莎拉·班哈特曾經是全世界觀眾最喜愛的一位女演員,她在71歲那一年破產了——所有的錢都損失了,而她的醫生——巴黎的波基教授告訴她必須把腿鋸斷。她因摔傷染上了靜脈炎,腿痙攣,醫生覺得她的腿一定要鋸掉,又怕把這個消息告訴那個脾氣很壞的莎拉。然而,當他告訴她的時候,他簡直不敢相信,莎拉看了他一陣子,然後很平靜地說:“如果非這樣不可的話,那隻好這樣了。”

當她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她的兒子站在一邊哭,她朝他揮了下手,高高興興地說:“不要走開,我馬上就回來。”在去手術室的路上,她一直背著她演過的一出戲裏的一幕。有人問她這麼做是不是為了提起她自己的精神,她說:“不是的,是要讓醫生和護士們高興,他們承受的壓力可大得很呢。”

手術後,莎拉·班哈特還繼續環遊世界,使她的觀眾又為她瘋迷了7年。

當我們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之後,我們就能節省下精力,創造出一個更豐富的生活。

沒有人能有足夠的精力,既能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能創造一個新的生活。你隻能選擇一個,你可以在那些無可避免的暴風雨之下彎下身子,或者因抗拒它們而被摧折。

在加拿大,經常可以看到長達好幾百英裏的常青樹林,從來沒有人看見一棵柏樹或是一株鬆樹被冰或冰雹壓垮。這些常青樹知道怎麼去順從,怎麼彎垂下它們的枝條,怎麼適應那些不可避免的情況。

“對必然的事,要輕快地去承受。”這句公元前399年的話,對現代人仍有教育作用。

不要被小事影響心情

人麵對著現實世界,有多少令我們心境不寧的事情——在家中,在單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都會遇到許多煩心的事:孩子功課不好,又不用功;單位領導莫名其妙地衝你發火,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評了你一小時;路上,一人嫌你擋了他的道,罵罵咧咧沒完沒了……

正如古人所說,人麵對著外界的這些幹擾,心情自然承受著來自各方麵的壓力。

美國學者馬爾登說,不安和多變,是形容現代生活的貼切詞語。我們必須麵對不安的生活,使我們的船駛過人生的險道——否則的話,就隻有退回子宮,恢複妄想和苦悶。因為能為我們擔保的東西很少,我們就隻有學習盡力去克服那些危險,才能過上更滿意的生活。

《三國演義》裏有一則故事:曹操發兵攻打劉備,劉備欲聯合袁紹共同抗曹,便派說客去見袁紹。說客給袁紹分析軍情:曹操征討劉備,他的老窩許昌就空虛了。袁紹發兵乘虛而入,就可打贏曹操。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誰知袁紹根本無心談論此事。但見袁紹形容憔悴,衣冠不整,一口一個“我要死了”。原來是他的第五個兒子生了疥瘡,他的心情也就恍惚不寧了,哪有心思去打仗。說客用手杖敲著地,說:“這樣難得的打敗曹操、奪取天下的機會,就因為兒子生病而錯失。大勢已去,真可惜呀!”跺著腳歎著氣走了。

所以,不要因外界的紛紛擾擾而自亂陣腳,亂了自己生活的步子,更不要心生煩躁、憂慮、焦灼,要保持內心的寧靜。

一位空軍飛行員談到他在空中翱翔的感受:“當我從高空往下望,看到人如螞蟻、屋如火柴盒時,發覺一切事物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下了飛機後,整個人就開朗多了,很多從前想不開的事情,都已不再那麼在乎了,也不再那麼計較了,因為心境已全然不同。”

當你麵對不如意的事,拉高視野,向下望一望時,不覺得那些小事都很好笑嗎?想一想,過了一二十年,誰還會記得這些呢?

千萬不要上當,這些小事隻想把我們綁住,耗損我們的心力,以至於無法專注於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下次再碰到不如意的事時,不妨用旁觀者的心情,冷靜看著這些事,超然於這些事情之上。

我們浪費太多的力氣在小事上麵,反而無暇注意生命中更美好、更偉大的事物。《勸忍百箴》中認為:顧全大局的人,不拘泥於區區小節;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細碎小事;觀賞大玉圭的人,不細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為其上的蠹孔而怏怏不樂。糾纏在小事之中擺脫不出,隻會令自己更加苦惱。

有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他要求一群實驗者在周日晚上,把未來七天所要煩惱的事情都寫下來,然後投入一個大型的“煩惱箱”。

到了第二周的星期日,他在實驗者麵前打開這個箱子,逐一與成員核對每項“煩惱”,結果發現其中有九成並未真正發生。

接著,他又要求大家把那一成的字條重新丟入紙箱中,等過了三周,再來尋找解決之道。結果到了那一天,他開箱後,發現剩下的那一成煩惱也已不再是煩惱了。

在一片混亂之中保持平靜和安寧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你的“風暴之眼”。所謂“風暴之眼”,原是指台風、颶風甚至是龍卷風的中心地帶,一塊自始至終風平浪靜的地帶。這片地帶以外的任何事物都被席卷而去,隻有這個中心仍舊保持著平靜。如果我們能在“社會風暴”和“人際風暴”中找到它的“風暴眼”,則不論周圍環境有多惡劣,噪聲有多大,我們都能夠做到耳根清靜,心情平和,臨危不亂。而這個“風暴眼”其實就是我們自己鎮靜從容的心境。

而要保持這種平靜心境,就要學會去注意我們的感覺,注意我們生命的質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停止擔憂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對自己不友好,這次提升有沒有我,別人買了汽車而自己還沒有,等等。我們還要學會不要昧於事理,讓生活失去了平衡,就是說,不要讓工作上的壓力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

世間的事不是我們都能掌握主動權或隻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許多事我們隻能盡到本分,僅此而已。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因遭遇外界的壓力和苦難而使自己也變得鬱鬱寡歡或煩躁不安。對人世間的痛苦我們都會產生同情,這是正常的合乎人性的反應。但我們也要與它保持適當的距離,隻有這樣,才是處理痛苦的妙方,也是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的唯一方法。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