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伊始,周大新在完成20世紀的史詩後,就將寫作方向投向現實生活,他以敏銳的視角審視各種社會問題。他以《21大廈》作為開篇,寫出城市化進程中的種種亂象。小說以一位保安的視角,觀察一棟大廈中各個階層的人物,進而全景式展現當代都市社會的人生畫卷。他在這一時期進一步思考文學創作問題,曾在日記中記述:“今天是一個多種文化形態並存的時代,我們當下的社會是一個平和的商業的消費社會,世紀之交的文學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動。文學得以流傳的秘密是對人性內容的不斷發現,使人對自身的認識更趨全麵;對人的生命過程的禮讚,使人覺得自己活得有意義;對人的尊嚴的肯定,使人與社會的和諧程度更高,使社會變得更美好,使人變得更崇高。作家創作作品的目的是保存人類生活經驗的豐富性;多少個世紀以後,詩人從我們的作品中知道21世紀的人是怎樣生活的。文學創作要的是極端。中庸可以是我們做人處事的態度,但文學創作不能中庸。文學就是好玩。熱愛文學的人都是愛做夢的人。” 摘自周大新日記,未發表。
長篇小說《湖光山色》是周大新的代表作,也是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周大新再次回到家鄉鄧州,尋找寫作資源,最終寫出縈繞他心中十多年的故事。他每次返鄉都會發現家鄉的變化,也會思考,中國的農村該往何處走,並將自己的思考融入小說創作中。小說描述了一個曾在北京打過工的鄉村女性暖暖與命運不屈抗爭、追求美好生活的經曆。生活在依山傍水的楚王莊的她,在窮困苦痛中因一段楚長城被發現,而改變命運走上了一條新路。小說寫的是春種秋收、擇偶成家、生病離婚、打工返鄉、農村旅遊這些鄉村尋常生活,展示的卻是對人性嬗變、曆史遺產和權力運作的思考。在這部充滿悲情和暖意的小說中,周大新以他對中國鄉村生活的獨特理解,既書寫了鄉村表層生活的巨大變遷和當代氣息,也發現了中國鄉村深層結構的堅固和蛻變的艱難。0周大新評傳戰士與哲人:周大新創作論0
這部小說的茅盾文學獎授獎詞為:《湖光山色》深情關注著我國當代農村經曆的巨大變革,關注著當代農民物質生活與情感心靈的渴望與期待。在廣博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上,通過作品主人公的命運沉浮,來探求我們民族的精神底蘊,這是《湖光山色》引人注目的特色與亮點。“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艾青的不朽名句,恰是《湖光山色》創作情懷的貼切寫照。
他的長篇小說《曲終人在》是對反腐倡廉問題的文學思考。小說采用二十多篇采訪記錄,通過這些互相矛盾又互相佐證的采訪,還原出一個完整的歐陽萬彤的形象,進而傳達作者的政治思考。小說的主人公歐陽萬彤,寄托了周大新的理想。通過他的經曆、作為、命運,讓人們看到要做一個好官是如何的艱難,從而呼喚有更多的高級官員能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著想,成為令人尊敬的政治家,成為合格的社會管理者。
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是他對老齡化問題的關注,也是中國首部關注老齡化社會的長篇小說。小說同樣以“擬紀實”的方式展開,周大新以萬壽公園的黃昏納涼活動為場景。在萬壽公園中,周一到周四,來自不同機構、不同專業的人士向前來納涼的老人們或推銷養老機構、長壽保健藥丸,或展示返老還青的虛擬體驗,或講授人類未來的壽限;而周五到周日,從事家庭陪護的女青年鐘笑漾自述了十餘年間陪伴護理老人蕭成杉的經曆。小說通過陪護員對一個家庭生活的近距離觀察和親身參與,反映了中國老齡社會的種種問題,如養老、就醫、再婚、兒女等,既寫出了人到老年之後身體逐漸衰老、慢慢接近死亡的過程,也寫出了老年人精神上刻骨的孤獨,更寫出了人間自有真情在。
他的小說《洛城花落》,為其長篇小說封筆之作。小說關注的是年輕人的婚姻問題,以古今多條線索交替進行,闡釋女性與婚姻質量問題。在周大新看來,現在的年輕人對婚姻質量的要求比前一代人要高。以前的人結婚,也許就是在一起生活;現代人對情感的要求更高,容忍度降低,一旦發現對方的缺點和人格或體型上的缺陷,就可能產生厭棄的情緒。對此,誰也沒有特別的辦法。他以一個老人的身份,覺得結婚隻是常人的一段日子,並不能保證一定幸福;如果想獲得幸福的婚姻生活,就必須學會經營,在婚後也一點兒不能大意,婚前如何對待對方,婚後也要如此。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寬容。小說書名來自歐陽修《玉樓春》中的“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歐陽修是周大新一直很喜歡的文學家。他少年時讀《醉翁亭記》,印象非常深刻,就記下了他的名字;青年時讀他的《生查子》,覺得寫愛情特別到位;後來讀到《玉樓春》,寫情人分離的傷感,覺得特別好。寫這本書的時候,他就想到了用這首詞裏的意境來命名,表達對婚姻一種傷感的情緒。
評論家李敬澤將《洛城花落》比作福樓拜的《情感教育》:這是一部中國人的情感教育小說;不是小說家要教育你,而是小說家用一個故事,帶著我們每個人進行情感的自我教育。更有意味的是,伴隨著書的出版,2021年1月1日中國《民法典》出台了“離婚冷靜期”製度,迅速引起社會討論。“離婚冷靜期”成為熱搜詞,為婚姻製度、為女性如何確立在婚姻中的位置提出了新的話題。周大新在接受《中華讀書報》采訪時,被問及《洛城花落》寫離婚,作品出版恰逢《民法典》出台“離婚冷靜期”製度,是趕巧了嗎?他回應開始寫作本書時還不知道國家要頒布《民法典》,更不知道《婚姻法》中關於離婚增添了冷靜期,這的確是趕巧了。在小說中,周大新關注的焦點是:考驗婚姻的,從來不是現實困難本身,而是兩個人的感情。也正因為如此,周大新想要探究原生家庭帶給人的情感能力,探究在智商、情商、財商之外,“婚商”的問題。可以說,他用這部小說,融會法律和人情、偏見和洞見,書寫了一部“理性婚姻指南”,更書寫了“愛的幸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