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山高水遠

我從小就喜歡做有關流浪的夢,跟著船隊漫無邊際地走,或者上了火車,一直駛向不知名的遠方,夜裏把臉貼在車窗玻璃上,懷著恐懼和敬畏注視車窗外麵的黑色世界。

後來,我有了孩子。孩子會坐自行車的時候,吃過晚餐,我會把他放在自行車上,騎到火車站,聽火車轟鳴著進站,又發出汽笛聲離去。每一輛火車都是我的朋友。我喜歡想象遠方,雖然我不知遠方有什麼。我喜歡,雖然我不知山高水遠的地方有什麼。

再後來,孩子大了,去了遠方。我也從來不曾到過我的“遠方”。我一直在我的家鄉,用心勾勒我的遠方。

過了不惑之年,有一天,我搬離了市中心,在遠離城市的地方購置了住房,這是一個鎮鄉交界處。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在搬來住之前,我從沒有到過這裏。有一路公交車經過這裏,我坐著公交車進城一趟,起碼要花三個小時。這裏也說著軟軟的吳方言,但用詞與城裏不一樣。有意思的是,當地人稱城裏為“蘇州”,進城叫“去蘇州”。鎮上沒有桶裝礦泉水,沒有管道煤氣,沒有狗糧貓糧,沒有健身房,沒有美容院,沒有冰凍食品,沒有我需要的某些品牌的女性用品。鎮上有一家衛生院、一個隻有兩個人的郵局、一個銀行。大家不愛用布窗簾,即使是別墅,家裏也不裝布窗簾。從別墅邊走來走去的人,都看得見家裏人在幹什麼。說話和做事都慢,……經常停電,最高紀錄是一天停了十多次,但大家無所謂。隻有我為了一天停十多次電這種小事火冒三丈。

為了買貓糧和購置一些日用品,我需要進城。我回來的時候,熟悉的人會與我打招呼:去蘇州啊?

是啊,我是去蘇州了。我恍惚間,有點山高水遠的感覺了,也有點明白搬離鬧市的動機——陌生安靜的地方,有遠方的感覺吧。我小時候坐火車時看著外麵的黑夜裏,是不是就有這麼一塊陌生的地方召喚我?

從此我沒再進過美容院,任憑皮膚風吹日曬。我的頭發我做主,太長了,把頭發反過來披散在臉前,順著半圓形一刀剪下來,也算是精幹的短發了。

坐公交車的日子碰到許多有趣的事。有一個冬夜,我坐著四麵漏風、到處咣咣亂響的公交車經過火化場,車裏還有幾個與我一樣沉默的人。火化場這一站隻有一個瘦小的男人下車,我們都看見他下了車,但駕駛員久久不開車,我們就說:開吧,人早下了。駕駛員說:我眼睛一直盯著監視屏,沒有看見有人下車啊。是不是見鬼了啊?他猛地發動了汽車,瘋一般地在空無一物的路上開著。

這裏的老人大多不識字,隻要公交車來,便胡亂地上。有一次,三位老太太上來了,肩挑手提,全是蔬菜。車子開了一會兒,她們發現路途不對,一哄而上圍住駕駛員,問:你想把我們朝什麼地方拉?駕駛員也不著急,慢悠悠地問:你們想坐幾路車?她們說某某路車。駕駛員說:這不是某某路車。三位老太太便喊起來,停車停車。駕駛員說:好吧,馬上就到站了。到站了你們就下車吧。

除了有趣好玩的,還有溫暖勵誌的故事。七年前,我剛在這裏坐公交車時,發現本地人並不敬老,年輕力壯的男人女人都不給年老體衰的老者讓座。可能的原因是公交車班次太少,乘車的人大多是長時間的路途。我遵循著“蘇州”人的習慣,給老人們讓座,有時候,我勸說青壯年人給老人們讓座。我熱心地做著這件事,發現情況並沒有好轉,心裏十分沮喪。有一次,我一上車,就有一位奶奶在後麵招呼我過去坐,她把孫子的座位讓給我。這天我正病著,就過去坐了。過了一站路,有一位孕婦上車了,奶奶又站起來招呼孕婦,讓給她坐了。然後,奶奶對我說:你以前給我讓過座位,我現在讓你們。也許我是病著,一聽她的話,脆弱得不行,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小區的西邊是一條沒有路燈的小路,路邊是一片稻田。小區北邊緊挨著一大片菜地,菜地邊是一條小土路,小土路邊是一個村莊,村莊裏有小河、廟、狗、摩托車。小區南邊是低窪的水泊,以前應是一條不小的河,歲月變更,它成了一個邊緣模糊、水底起伏不平的小水窪。沒有水的地方很快長了茅草、蒿草、水芹、野薺菜、野薄荷、紅蓼、菖蒲、鬼針草……然後有許多人家在這裏開荒,種上了蔬菜瓜果,一小池一小池,精致而用心地種著,就如繡花一樣。我在這裏欣賞完野草野菜,再欣賞蔬菜瓜果。叫不出名的鳥兒從頭頂飛過,去覓食或尋友。江南多雨,春夏秋三季,每次下雨,不論積水多寡,這片生機勃勃的低窪地便會奏響蛙鳴大合唱。那時候,所有的夜晚都是寧靜的,它們在寂靜的夜裏縱情叫喊,叫聲如鼓。每當我在熟睡中被它們叫醒,不知身在何處,但內心是安寧的,遺憾不能認識它們。

夜裏,常有上夜班的打工妹、打工仔從我屋邊走過。他們經常說說笑笑,有時候會唱著歌走過,有時候會哭泣著走過。每次我被他們吵醒,不知身在何處,但內心是安寧的,遺憾不能認識他們。

到了這裏,我沒有什麼可著急的。我像當地人一樣,夜裏也不用窗簾了。隻有“蘇州”城裏人,才會用窗簾把自己遮得密不透風。白天,我泡一杯茶,坐在屋外,看天上的雲,看群飛的或孤飛的鳥,看著看著,心隨之飄蕩,不知身在何處,但內心是安寧的,遺憾不能認識它們。

我首先認識了遊蕩在這裏的野貓野狗,為生存而努力的它們,比寵物們更有智慧,更善於表達感情。我是被它們感動了才去收留它們中的老弱病殘。我救它們,它們也救我。我對許多人說過,我會寫它們,把它們寫成一部小說。

然後我認識了許多野草野菜。我開始整理我的院子,土地珍貴,我沒有把院子用各種石頭填沒。它現在看上去一片雜亂,可絕對不是荒蕪。鴨蹠草看上去是一位妝容精致的小婦人,我總是因為它們的小藍花而舍不得拔掉它們。龍葵容易生長,它個子高挑,引人注目,掛著一身圓圓的碧青珠子,我總是為了它們那些嬌嫩可愛的滿身珠子而不舍得拔掉它們。車前草長得到處都是,身材短粗,腳跟堅實有力,是個不折不扣的農夫。灰灰菜是小家碧玉。土參如皇後一樣高貴。奶漿草是野菜裏的胖妞,澤漆長得和它有點像,也是身體裏一包漿液,而且它們經常會長在一起,但奶漿草可以吃,澤漆的體液有毒。蒼耳子的果實毛茸茸的,一身刺,是個頑皮孩子。馬蘭頭的小藍花使它有點小資情調。小薊滿身是嫩柔的刺,我好像從未見過它們開花,應當是青春期的男孩。野芹菜開小小的黃花,配上它妙曼的樣子,說它是少女或許沒人會反對。酢漿草也是開小黃花的,可是它們與野芹菜的樣子不一樣。它們亂糟糟地長成一大堆,生命力頑強,怎麼看也是鄉村憨姑娘。蕁麻的葉子與眾不同,手感和形狀都像桑葉……它們與我為鄰,是我漸漸認識的朋友,拔掉它們,讓我很心疼。所幸野草拔不淨,春風吹又生。我不用除草劑,除草劑讓土地板結如鐵,讓許多野菜野草斷子絕孫。……如果我要寫小狗小貓,我也一定要寫它們。

我要種蔬菜了。幾年下來,我認識的蔬菜有一大堆……甜菜、韭菜、蓊菜、辣椒、番茄、絲瓜、豆角、萵苣、香菜、菠菜……你也認識它們,可我與你不同,我熟知它們的特性,它們愛幹燥還是潮濕,愛陰涼還是陽光,愛肥料還是愛寡淡……我如果要寫野菜野草,我一定也要寫它們。

不能沒有樹。我一住進來就種了一棵姿態漂亮的大丁香。每年4月,它開一樹潔白的花,就是在夜裏也明亮得晃眼。它還是鳥兒們的遊樂場。丁香樹過後,我種了玉蘭、蠟梅、紅楓、紫薇、楊梅、龍棗、冬棗、白棗、白沙枇杷、青種枇杷、牛奶柿、扁柿、金橘、柚子、橙子、梨、蘋果、櫻桃、水蜜桃……我知道樹能感知人的情緒,或者說,它們能聽懂人的語言。有一棵橘子樹,第一年結果,皮厚肉酸,一肚子籽。第二年還是。我就威脅它說:你再這樣結果子,我明年就把你挖掉。結果,第三年,它結的果子皮薄肉甜,肉裏沒有籽。這樣的事情發生不少,你就覺得理所當然,然後你就與它們成為一體。我有一次與朋友談起這些事,有一位也種樹的朋友肯定地說:樹,肯定聽得懂人的語言。我要是寫菜們,一定寫樹們。

聽得懂我的語言的,還有雞鴨們。雞叫麻花;鴨子,一隻叫大卡,一隻叫小卡。麻花睡在欄杆上,來去自由,回不回窩下蛋,全憑它當時的想法。大卡與小卡,天天下蛋,不過有時候我也得找它們的蛋,它們喜歡在外閑逛。我對它們發火責罵,它們會嚇得逃遠。

我還認識一條青蟲。這條青蟲長得很大了,吃葡萄的葉子。我捉住它,它對我吐紅色的小舌頭。它頭上還長了一個青角,樣子凶惡,但我知道它是虛張聲勢,它要保命。所以我就放了它,扔到與葡萄樹一牆之隔的綠化帶裏。第二天,我在葡萄樹上又看見它了,它夜裏翻山越嶺地回來了。我已認識它,但我不能讓它在這裏。這次我把它流放到遠處的樹林裏……三年前的事了,我還惦記它的樣子。

有一天夜裏我回家,看見金花對著外牆吼。我打開手電筒一看,是一隻刺蝟偷吃貓糧。它站在貓糧盆子裏,臉朝著牆,雙手向上就像投降,肚皮貼在牆上。它也知道用這種方式保護自己。我後來見過它幾次。它不怕我,我在院子裏散步的時候,它在路邊的落葉裏竄來竄去,故意把動靜弄得很大。

我的院子裏鳥兒很多,最多的是麻雀、野鴿子和烏鴉。它們吃狗貓雞鴨的東西。它們成群結隊,互相招呼,吃得一個個滾瓜溜圓。我覺得它們可能已經編了一首鳥歌唱起來:有一個老太婆,心腸真不錯。她家東西多,我們去啄啄……

我認識了這麼多東西,當然我也從此認識了我自己。我認識了自己,從此有了關於吳郭城和花碼頭鎮的係列故事。此篇小文,談的是我七年來的生活狀態,風花雪月,喜怒哀樂……處處文學。

山高水遠,好做書齋。但遠方是什麼?所有的遠方都是一個井吧?我在井裏觀天,井裏或者就是遠方。

2015年3月6日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