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最好的時光

《》是一部電影的名字。電影沒有看過,名字卻是過目難忘。詞語自有其魔力,簡單的一個組合可以迅捷地擊中人的生命經驗。女兒長大,去國外讀書了,原本熱鬧的生活一下子安靜下來,突然感覺生命的空曠與寂寞,內心惶恐地想起“空巢”這個詞。歲月真的有其不可違背的意誌力,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讓你感到時光流逝。想起在《文學港》做編輯的日子,竟有了隔世之感,無端地想起這部電影的片名。

在寧波,《文學港》雜誌社應該是所有有誌於寫作的人都樂意去的單位,倒不是收入有多高,是因為在那兒上班寬鬆,上半天班,有足夠時間寫作。一個寫作的人大都有理想主義情懷,與寫作比,收入似乎不是太重要的事。人生有很多種成功的經驗,但有一條我認為是最為根本的,就是工作與興趣一致。這會激發生命的創造力,讓勞動成為一種樂趣和需要。

我是2000年調入《文學港》的。那時候年少輕狂,我的寫作似乎存在無限的可能性,那會兒寫創作談也起諸如“無限之路”這樣的標題,我真的覺得未來的光芒在吸引著我。在《文學港》期間,我寫出了可能是我此生最為重要的作品,如《愛人同誌》《風和日麗》。

編輯是我的本職工作,看稿、約稿是常態。作為一個地方性刊物的編輯,我的影響力也有限。我自己從事寫作,對文壇的情況比較了解,特別關注一些剛剛起步的年輕人,比如田耳、曹寇、徐則臣、楊怡芬等,都在《文學港》以專欄的形式推出過。如今他們的名字在文壇已十分響亮,有的已是全國獎的得主。田耳的處女作應該是在《文學港》發表的,雖不成熟,但銳利有力。我一直認為對剛起步的寫作者,其作品不一定要很成熟,但要看到其“銳利”的精神性的一麵,隻要有這點東西,日後就極有可能成為一位好的小說家——小說的技術問題是可以慢慢解決的。《人民文學》這樣的刊物需要發成熟的作品,像《文學港》這樣的刊物可以發不成熟但有個性的作品。

總會有一些文學之外的事情。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個經濟年代,經濟生活幾乎主導著一切,包括人們的興奮點。那幾年正值股票牛市,股票的信息也會傳入月湖邊那個小小的編輯部所在的建築——賀秘監祠。我大概是編輯部唯一沒有涉足股市的人。我發現一個規律,上午我進入辦公室時,如果眾聲喧嘩,那一定是牛市。如果靜悄悄一片死寂,那就是股票在跌。我從中看到金錢驚人的力量,它可以輕易刺激到人的興奮點。

編輯部總是很熱鬧,會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來。我此生見過的最奇怪的人大都在《文學港》雜誌社。他們有的不再年輕,可能這輩子都在寫作,盼望著發表的機會。他們背著厚厚的稿子來到編輯部,渴望認同,其行為和邏輯都非常特別。在做編輯的日子,我體會到了自己內心的柔軟和冷酷。我喜歡有才華的人,即使他們身上有諸多毛病,而對那些顯然不適合寫作、一直生活在文學夢裏的人,我即便心裏滿懷悲憫,但絕不鼓勵,甚至表達得非常冷淡。我多麼希望他們有正常的人生,而不是被文學夢所戕害。這個時候,我覺得文學就像是股票,一不小心也會套牢整個人生。

2016.11.2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