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是為了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但局勢惡化正是因為不抵抗。柳條河事變發生後的一周內,日本關東軍占領了遼寧和吉林兩省的三十座城市,包括沈陽、長春和吉林。日軍控製了東北的主要交通幹線。近二十萬人的東北軍,麵對隻有一萬多人的日軍,居然大部分放棄了抵抗。吉林省的最高軍政長官熙洽背叛祖國,派密使登上日軍裝甲列車,會見關東軍多門二郎師團長,達成賣國協議,出城迎接日軍,責令他指揮的守軍繳械投降,最後設立傀儡組織,脫離南京政府。管轄吉林省西北部的洮遼鎮守使張海鵬,公然向日軍投降。東邊道鎮守使於芷山和哈爾濱的張景惠,也先後變成了漢奸。
關東軍輕而易舉地攻占了東北南邊的遼寧和吉林,立刻把鋒芒指向北邊的黑龍江。驕橫的日軍以為黑龍江唾手可得,不料在這裏遇到了勁敵馬占山。
馬占山是綠林出身,後來投身軍旅,在戎馬生涯中連連擢升,當到了黑河警備司令。在日軍進攻前,張學良任命他為代理黑龍江省主席,兼任黑龍江省軍事總指揮。
四十六歲的馬占山臨危受命,立刻率軍趕到省會齊齊哈爾,在省府大禮堂宣誓就職。隨後,他將省內駐軍五個旅十個團一萬三千人集結在省會以南的大興地區,構成三道防線。同時,他公開懸賞緝拿叛軍首領張海鵬。他決心死守嫩江橋,保住齊齊哈爾和整個北滿的唯一屏障。
日軍利用張海鵬的叛軍當炮灰,向齊齊哈爾進發,被馬占山的部隊擊潰。東北軍憤恨張海鵬喪心病狂、認賊作父,用猛烈的炮火打擊叛軍。士兵們不聽上級勸阻,自發地將嫩江橋拆毀了三孔。
關東軍看到叛軍無能,決定自己出馬。他們派出林秀義少佐,約見馬占山。林秀義頤指氣使地說:
“馬主席,嫩江鐵路橋是貴國用日本借款修的。現在貴軍將鐵路橋拆毀了三孔,致使交通中斷,跟日本的南滿鐵路是有利害關係的。滿鐵將派員前去修複,我特來通知閣下。”
馬占山身材瘦小,但是麵目強悍,而且才略出奇。他冷冷地望著林秀義,高聲答道:“嫩江鐵路橋雖然是向貴國借錢修築的,但主權屬於我國,修不修、什麼時候修,都是我的事情,本主席不需要麻煩滿鐵!”
林秀義碰了個硬釘子,悻悻而去。隔一天,日本駐齊齊哈爾總領事清水正一約見馬占山,要求馬占山將省政府主席職務移交張海鵬。
馬占山聞言大怒,拍案而起,痛斥清水正一:“你回去告訴本莊繁,老子是中國人,不能將一個省的大權交給一個漢奸!本莊想要黑龍江,就叫他拿血來換好了!”
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惱羞成怒,調動兩個步兵大隊、一個野炮大隊和一個工程兵中隊,在五架飛機掩護下,首先將嫩江橋修複。日本空軍向守軍駐地投彈轟炸。黃昏,一百多名日軍過江,進逼到守軍陣地前沿猛烈射擊,東北軍官兵十六人負傷。
第二天拂曉,三百名日軍再次進攻,被守軍擊退。中午,日軍一個中隊在飛機支援下,向守軍一線陣地左翼凶猛撲來,並將大興車站炸毀。馬占山給前線指揮官下達命令:
“告訴弟兄們,將日本小鬼子放到百米以內打!要狠很地打!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後退!不論誰丟了陣地,一律槍斃!”
東北軍遵照馬占山的命令,個個沉住氣,等日軍前進到離陣地幾十米的地方,一齊射擊。日軍傷亡慘重,士氣大挫。守軍指揮官一聲令下,戰士們紛紛躍出戰壕,與日軍展開白刃格鬥。
黃昏時分,日軍一個大隊的兵力在七架飛機、四列鐵甲車和火炮的掩護下,向徐寶珍的衛隊團陣地正麵發起猛攻,雙方展開激烈戰鬥,一直打到晚上8點。這一天,軍械缺乏的東北軍部隊鬥誌高昂,和日軍激戰十多個小時,迫使日軍丟下四百具屍首,退回嫩江橋以南。
第三天,日軍把張海鵬的叛軍調到第一線,馬占山的步兵正麵迎擊,吳鬆林和程誌遠的騎兵從兩翼包抄,激戰一天,迫使叛軍撤退。
第四天清晨,日軍作戰兵力由四千人增加到八千人,在幾十門野炮和八架飛機掩護下,向守軍大舉進攻。馬占山急調一個騎兵團和兩個步兵營增援一線陣地。守軍頂著天上飛機的轟炸掃射和地麵的大炮轟擊,浴血奮戰,幾乎全殲了日軍濱本步兵聯隊,重創了日軍高波騎兵第二旅團。
晚上,日軍將張海鵬叛軍的兩千人派上陣來,和白天後撤的日軍一起,撲向守軍陣地。經過殘酷的爭奪戰,江橋陣地中段失守。接著,江橋陣地被日軍炸毀,守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當天夜裏,馬占山下令,守橋部隊的主力後撤二十五公裏,在三間房陣地布防,這是保衛齊齊哈爾的第二道防線。
在三間房一帶的村落,馬占山早已命令暫編步兵第一旅和騎兵第一旅構築了防禦陣地。現在,他派步兵第二旅和第三旅各一個團在大興接替騎兵旅的防地,並將騎兵旅調往防線東邊,掩護左翼,以防日軍從側翼攻擊。
第五天,日軍七八架飛機空襲守軍陣地,馬占山的部隊苦於沒有高射炮,隻能用步槍齊射,打落了一架日機。馬占山乘車趕往前線,途中被日機發現,三架日機對他輪番掃射轟炸,將汽車炸得遍體彈孔。馬占山怒氣衝天,對司機吼道:“不要理它們!”一直驅車來到前沿陣地的戰壕。他一下車,就指揮部隊反擊日軍。
總指揮來到前線,全軍士氣大振,一萬多名將士與日軍和叛軍血戰到天黑,付出傷亡近千人的代價,打傷打死日軍五百人和叛軍七百人,奪回了所有失去的陣地。
又過了五天,經過補充和休整的日軍,派出七千多人的兵力,在飛機和火炮掩護下,向三間房陣地發起猛攻。守軍各部官兵奮起還擊,敵我雙方傷亡慘重。日本政府急忙下令增派援軍。由於馬占山的部隊殺敵勇猛,日軍已經是第二次增派援軍了。
三天後,日軍派出步兵、騎兵和炮兵四千多人,在飛機和坦克掩護下,發起全線進攻。守軍勇猛抵抗,兩軍進入爭奪陣地的混戰狀態。
隔一天,日軍得到陸續到達的增援後,又出動大約三個聯隊約一萬一千人的兵力,騎兵和步兵分為兩路,向三間房主陣地實施猛攻,還有飛機、坦克和重炮配合作戰。從拂曉到午夜,日軍連續發動十多次進攻,對三間房一線形成了包圍態勢。淩晨2點,日軍坦克突入守軍陣地,將守軍分割,守軍各部自行作戰,與日軍肉搏,直到拂曉。
守軍且戰且退,向後備陣地轉移。馬占山聞訊,再次趕到前線,命令部隊回頭反攻日軍,將丟失的陣地奪回。這時,偵察兵發現了日軍前沿指揮所的位置,馬占山立即派騎兵從側翼出擊,突然將它包圍,擊斃二十多名日本軍官,摧毀了日軍指揮所,差一點抓住日軍的多門二郎中將。日軍後方受到威脅,自行撤退。馬占山率領手槍隊,將丟失的陣地全部奪回。
一次,日軍飛機低空掃射,有恃無恐。中國官兵怒不可遏,持槍臥射,日機被擊中,墜地毀亡。一名戰士徒手衝過火線,連奪兩挺機槍,人稱“孤膽英雄”。
守軍經過十多天血戰,傷亡總數超過六千人,彈藥快打完了,部隊十分疲憊,已無力再戰。為了保存實力,馬占山決定放棄全線陣地,撤退到齊齊哈爾。第二天,為了避免日軍炮轟齊齊哈爾市區,又率全軍撤退到海倫。
馬占山領導的江橋抗戰,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對日軍的首次大規模的和最激烈的抵抗,使日軍在入侵東北後第一次嘗到了中國軍隊的鐵拳。日軍在“九一八”以來第一次受挫,害怕消息傳開,動搖軍心,便造謠說,是蘇聯向馬占山提供了軍火。
江橋戰役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社會各界通過各種方式慰問馬占山的部隊。馬占山聲名大起,在繁華的大上海,音樂家集會譜寫了《馬家軍之歌》,市麵上出現了一種“馬占山牌香煙”,廣告詞說:“願人人都學馬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