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88

1840年春天,鴉片戰爭前夕,廣東那邊的火藥味越來越濃。英國人公然觸犯林則徐頒布的鴉片禁令,擺明要訴諸武力了。

左宗棠在這時來到了安化的小淹村,履行對已故陶總督的諾言,教授他的遺孤。陶桄很聽話,也堪雕琢。左塾師是公子未來的嶽父,在授書之餘,還要幫同料理家務。

左宗棠身居山野之中,卻密切注視西方列強的動向,發現動武的預兆越來越明顯。他為自己新開幾門課程:西洋曆史,外國地理,現代軍事學。

他對照陶澍家所藏的《康熙輿圖》和《乾隆內府輿圖》,悉心考究,依據新得的資料,修訂往年所繪地圖的錯誤。陶澍的女婿胡林翼對這位死黨佩服得五體投地,到處宣傳。

左孝廉品高學博,性至廉潔。

其體察人情,通曉治體,當為近日楚材第一。

這年6月,英國軍艦侵入廣東海麵,鴉片戰爭爆發。左宗棠聽到戰況,急得背著雙手在房子裏走來走去。抬頭仰望夜空中的“妖星”,發現它閃爍不定,預言英國人會吃敗仗。看星星,卜國事,聊以自慰。

山館無聊,言念時艱,不勝愁憤!惟夜望妖星明滅,以此卜西寇剿除之期耳!

他把自己當成了前線統帥的參謀長,分析敵情,製訂作戰方案:英國軍隊勞師遠征,艦船有限,兵員不多,補養不足;隻要我方嚴陣以待,堅持抗戰,是可以打敗英軍的,決不能屈辱求和,更不能不戰而降。

他建議正規軍增設碉堡,訓練精兵,改造船炮;又提議發動海上的漁民和水勇,乘坐小艇,用木炮趁著黑夜襲擾英國軍艦。他認為,開展人民戰爭,勝算更大。

對付侵略軍,他有一肚子的辦法。可是他能給誰進言呢?前線的抗敵軍隊如何才能得到他的指點?對了,把作戰方略寫下來,寄給恩師賀熙齡吧。恩師雖然隻是個監察禦史,或許還是有辦法上達天聽,轉給廣東的林則徐大人也行。

左宗棠攤開紙,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下六篇軍事方案。

打仗要知己知彼,必須全麵而準確地掌握敵對國家的情況:國力怎樣?兵員幾何?使用哪些武器裝備?運輸是否便利?後備力量強不強?這一篇叫做《料敵》。

光有對敵的軍事策略還不夠,還要采取外交策略。這一篇叫《定策》。

沿海地區的軍艦、炮台和兵員,必須相互配合,合理配備。這是《海屯》

軍艦、槍炮和彈藥裝備必須增強。這是《器械》。

諜報工作很重要,一定要多取情報,加強偵察,了解敵人的虛實與動向。這是《用間》。

戰爭的善後事宜,必須事前考慮。這是《善後》。

寫完之後,覺得還有不足,又補充一份提案,建議開設工廠,製造炮船與火船。

這個未經朝廷任命也未到任的參謀長,指出最高統帥機關在軍事上的失策。他說,朝廷每當接到海防警報,便把遠近的官兵都調去防守,而這些部隊對於海防並無經驗,還沒開戰就潰敗了。部隊由於換防而降低了質量,軍餉由於太多而難以籌措。

左參謀長說,正確的做法是讓一個省的兵力足以擔負本省的攻防,便能節省兵員和軍餉,打一場持久的防禦戰。

官軍高層若能按照左參謀長的意見去辦,鴉片戰爭獲勝的一方很可能就是大清帝國了。無奈這個參謀長是虛擬的,真正的參謀本部都是一些飯桶,而且多數是投降派。虛擬的左參謀長隻是一名鄉村塾師,即便他聲嘶力竭地叫喊,聲音也傳不到決策的層麵。賀熙齡也無法把這些作戰方案擺到天子的案頭上。他愛莫能助,為左宗棠報國無門而惋惜。

小小舉人左宗棠,偏要去想由軍國首腦考慮的軍國大計,卑微的身份和高端的思維,形成巨大的反差,給他帶來巨大的痛苦。想了也是白想,徒然令自己生氣。這個反差,反映了清末官場的愚昧腐朽,反映了個人命運的不公,也反映了左宗棠心中的悲涼。

那麼就不想了?不,左宗棠辦不到。他沒有計較官方對他的冷淡,依然執著地報效國家,他心中蘊藏著熾烈的愛國熱忱!

8月至10月,英軍大舉北犯,廈門、定海、鎮海、寧波相繼失守。左宗棠聞訊,更加憂慮。他對賀老師說,官府實在是腐敗不堪了。他打算參照明朝抵禦法國與荷蘭侵略軍的戰略戰術,結合目前的見聞,撰寫軍事論文。但他恐怕自己人微言輕,當局不會采納一名窮書生的意見,隻得作罷。

道光爺害怕了,10月份將林則徐革職,發配新疆,以向英國人示好。他的思路很清楚:你們不喜歡林則徐,說他擋了你們的財路,朕就把他撤掉,換上琦善做兩廣總督,你們總可以停戰了吧?可是英國人還有更大的企圖,要求租借香港,於是繼續用武力施壓,攻陷了沙角和大角,沿海大震。

左宗棠聽說林則徐被罷了官,還被指責為“誤國殃民”,恨得直拍桌子,手掌都拍紅了。

是非顛倒如此,可為太息!

冷靜下來一想,原因何在?因為臣子欺騙皇帝,致使皇帝分不清誰是好官誰是壞官。

時事之壞,隻是上下相蒙,賢奸不辨。

他多麼希望朝廷重新啟用林則徐這個賢臣!一個林則徐,隻要他能複出,足以穩固嶺南千裏的國防。這是天下人的期盼。但他知道,朝廷言路堵塞,希望渺茫。

這時賀長齡在貴州巡撫任上,再次寫信召左宗棠前往輔佐,還寄來了路費。左宗棠既身係陶家前約,又對清廷頗為失望,沒有啟行。

年底,英國單方麵宣布《川鼻草約》,派兵強占香港。清廷逮問兩廣總督琦善。清軍作戰多次失利,英國戰艦進逼廣州。

左宗棠在清廷上層找不到知音,隻能把一腔熱血充注到詩句中。他一氣寫成了四首《感事詩》,抒發憤懣,傾訴心願。他總結曆史的教訓:對付掠奪成性的侵略者,一味地尋求和議,決不是長久之計。他為林則徐和鄧廷楨鳴冤叫屈:民族英雄抗擊英國侵略,並不是為了享受榮華富貴,而是為了傳播國威,保衛和平。他控訴賣國賊為虎作倀,而他想請纓殺敵,可惜身無一官半職,無能為力。他深信中國有能力戰勝侵略:西洋的戰船到來,我們有險可憑;即便我們不善於用計,他們也會有來無回。他表達了強烈的願望:我想為國家籌劃防禦,但在山間學館,我能跟誰去訴說呢?

湘潭人黎吉雲在京城做官,寫信給左宗棠,詢問應該如何進言。左宗棠回答:你告訴皇上,必須嚴厲懲處主和玩寇的官員,將縱兵失律的將領治罪,否則人心無法振作!

陶澍館舍裏有一部《圖書集成》,左宗棠從中查閱到了曆史上英國人在中國的活動。他了解到,西洋各國與中國遠隔重洋,本來不是我們的屬國。康熙年代的官方書籍記載了英圭黎派使者前來進貢。據他推斷,這個英圭黎就是現在所說的英吉利。

左宗棠的這個考證糾正了一個錯誤的認識。當時人們認為英吉利是在雍正年間才與中國通商。左宗棠說,這個公然炮擊中國的強盜國家,就是康熙年間請貢來朝的英圭黎。他接著指出,英國是西方列強中最富強的國家,一貫四處掠奪,包藏禍心已久,決不可輕視。英國人用武力對付中國,就是為了能夠繼續傾銷鴉片。英國的奸商一開始和中國做生意,就居心不良的把鴉片帶到了中國。當時由於上癮的人不多,沒有引起重視。直到雍正年間,鴉片被列入藥材,收取關稅,才公開拿到市麵上交易,引起人們的關注。

道光年間新疆喀什噶爾駐軍的一份報告,引起了左宗棠的重視。報告中說,有英國商人從邊外經過新疆北路售貨。他當時無從查考英國人的企圖。後來他才知道,英國人是暗中在與浩罕人交往,覬覦我國的新疆。

廣東有一位名叫潘仕成的紳士,將洋人雷壬士所製的水雷進呈朝廷。朝廷令天津鎮總兵向榮監同演示,發現威力很大。這件事,也引起了左宗棠的注意。

總之,從1839年起,左宗棠廣泛地搜集各種信息。凡是唐宋以來的史傳、別錄、說部及清朝地方誌所記載的官方文件和民間著作,隻要是有關海疆問題,左宗棠無不涉獵,試圖了解前因後果。

這個山間的舉人擁有信息的優勢,有助於抵禦外侮,但他卻隻能無所作為。怎麼辦呢?他“夜坐獨思,百感交集”。他是時代的驕子,渴望為國建功,卻因製度腐朽,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被迫獨坐深山。

左宗棠的悲劇屬於整個時代。這個悲劇表明:這樣的政治製度已經朝不保夕。結果

正是如此。第一次鴉片戰爭以清廷求和而告終。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清廷屈辱求和,寧願付出本不應該付出的代價。左宗棠的心情從沸點降到了冰點。他在信中哀歎:賀老師,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啊,時局到了這步田地,真是古今未有!縱有能人出來,也無能為力了。

還未出山的英雄心寒了,仿佛走到了末路。世事茫茫,前途黯淡。他自然想起了隆

中高臥的諸葛亮。隱居去吧,選擇一個“人跡不到之處”,“買田數十畝”,親自耕種,以逃避現實。仿效諸葛亮“苟全性命於亂世”,做一條不折不扣的“臥龍”。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