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66

前文說到,江忠源被任命為安徽巡撫的時候,王錱的新軍剛剛建立。他接到江忠源的來信,請他去安徽輔佐。那時吳文鎔也向湖南求援,鹹豐皇帝令曾國藩率湘鄉勇赴鄂。王錱倒是很願意領兵開上主戰場,但是曾國藩和吳文鎔先後改變了主意。曾國藩不但對王錱產生了不好的成見,還因鄉勇屢次嘩變,曾國藩和一些大臣,與鹹豐皇帝一樣,對組建民兵部隊為朝廷作戰產生了疑慮。鄉勇表現出來的弊端,一是擾民太甚,二是索要軍餉鬧事,三是勾結太平軍,這就難怪各級大員乃至皇帝會對他們產生顧慮。

曾國藩這時感到王錱雖然是一名優秀的將領,但個性太強,心性太高,不會成為馴服的屬下,因此不是他所需要的人才,也會妨礙自己一統湘軍的局麵,跟他爭奪兵源和餉源,更可能獨樹一幟,造成湘鄉勇體係的分裂。他一方麵寫信勸說王錱,叫他戒驕戒躁;一方麵寫信給駱秉章,說兵貴精而不貴多,剛剛募集的鄉勇未經訓練,見敵易潰,而且軍糧供應不上,應該裁汰。駱秉章非常明白曾國藩想做湘軍大帥的心思,但他也看到了鄉勇隊伍保衛湖南的重要性,希望手中有一支得力的部隊,於是裝了個糊塗,對曾國藩的意見充耳不聞。

然而戰局容不得大家多想,前方急需部隊增援,是一個迫切的現實。雖然曾國藩不願將王錱派上前線,但他仍然不得不遵旨辦事。曾國藩屢次奉到上諭,令他趕緊統領炮船和部隊駛赴下遊會剿,以為武昌策應。駱秉章也接到了火速增援湖北的旨意。與此同時,湖北和安徽的告急信接連送到湖南,曾國藩知道,他可以不親自領兵增援武昌,但決不能阻止駱秉章派兵前往。兩人經過商議,決定派知府張丞實、同知王錱,率領王錱新募的三千名湘鄉勇去湖北增援。

11月9日,王錱來到長沙,駱秉章就給他吹了風。九天後,王錱再次到了長沙,駱秉章又催他出發。

王錱招募湘鄉勇,初衷是為在南昌犧牲的諸君複仇。現在複仇的戰場已經轉移到湖北,王錱義無反顧,整裝待發。忽然得到消息:太平軍已從武昌撤退。王錱仍然打算北上,可是在曾國藩的堅持下,駱秉章把援鄂的任務取消了。

曾國藩開始在衡州舉辦水師,提議將陸軍合並為十個營,決定趁此機會將王錱從自己的體係中排除。現在的曾國藩不再願意插手湖南的司法和軍務,一心一意要組建一支曾家軍。這是他建功立業的全部本錢,是他必須死保的武裝力量。為了給自己留下更多的兵員名額,他命令王錱裁撤部隊,隻留七百二十人。

王錱雖然恃才傲物,但他在官場上起點太低,沒有曾大人那樣的野心,打算遵命裁軍。這時曾國藩又接到聖旨,要求他親領六千名湖南鄉勇前往長江下遊作戰。駱秉章認為,曾國藩遲早要率領他的大部隊走人,那麼本省必須盡可能保留更多的勇隊,於是他叫王錱暫時不要裁撤本隊,視曾國藩的情況而定。王錱得了巡撫之令,留在長沙,每日朝夕練兵。

但是曾國藩暫時還未打算出征,王錱一軍的存在總令他感到不安。他又函商駱秉章,令王錱仍照原議進行裁軍。駱秉章決定讓王錱精選二營留下,餘部全部遣散回家務農。

駱大人和曾大人朝令夕改,王錱隻能歎一口氣,再一次著手裁軍。曾國藩堅持要裁撤王氏鄉勇,勾起了駱秉章對這支部隊的好奇心。他索性擺轎,直奔王錱軍營,檢閱這支令曾大人耿耿於懷的勇隊。王錱給他看了一出精彩的操演,就跟他曾經給曾國藩檢閱的操演一樣,駱秉章一看就舍不下了。原來這是一支戰鬥力超群的武裝力量!老駱當場改變主意,發布一道命令:“此軍不裁,全隊駐紮省城!”

駱秉章已過花甲之年,不會輕易賭氣,也不會做沒來由的事情。他留下王錱的部隊自有充分的理由。太平軍正在長江上往來無定,湖南省仍然應該狠抓戰備,否則太平軍打進湖南,叫他拿什麼去抵擋?他把王錱的三千四百名湘鄉勇正式納入自己的指揮係統,令王錱繼續統領這支部隊,認真訓練,嚴加約束,聽候調遣,不得違令。

王錱從此獨立於曾國藩指揮的湘鄉勇體係之外,得以獨樹一幟。有了如此寬鬆的平台,他更加狠抓軍訓,增加了魔鬼訓練的項目,令士卒在腳上綁上鐵瓦跑步訓練。又參考戚繼光的兵書,加以變通,創造出獨特的陣法,令部隊操演。

王錱的部屬個個重視陣法,他的部隊成為出產優秀將領的人才基地,其中以蔣益澧和劉鬆山等人尤為突出。他們習得的城牆陣、梅花陣、大鵬陣等,都是殲敵製勝的法寶。王錱著有《陣法新編》,書中變通古人成法,別具心得,當時作為軍事機密保管,沒有付梓。

為了區別於曾家軍和其他部隊,王錱重新改定軍製。長沙的朋友們提出請求,勸他將平日教學的內容寫成講義,便於營官以下的官兵掌握。王錱撰寫《營製》、《職司》、《號令》、《賞罰》、《練法》五篇,題名為《練勇芻言》。胡林翼認為,王錱的軍製與曾國藩的軍製以及他自己的軍製略有不同,但同樣具有嚴謹寬博的特點。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王錱曾向曾國藩大談建軍思想,曾國藩是個集思廣益的人,在組建湘軍時肯定借鑒了他的思維。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