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63

田家鎮的失利,也許是江忠源生平的第一個敗仗。在這一仗裏,徐豐玉和張汝瀛戰死,江忠源撿了一條性命,上疏自劾,替人受過。清廷下詔,將他降四級留任。

且說江忠源來到廣濟,見到接替他任按察使的唐樹義。這位年屆六十的前輩毫無架子,當即表示:“所部兵馬願聽江大人調遣。”江忠源計算兵力,他帶來的楚勇不到一百人;四川勇和雲南勇隻有幾百人,加上幾百名開化勇和廣勇,合計隻有一千多人。他在廣濟收集張汝瀛和徐豐玉的潰軍,與唐樹義所部合並,也隻有四千多人。

盡管兵力不多,江、唐二人還是急謀合兵赴援武昌。這時李輔朝的楚勇尚在長江南岸與興國一帶,江麵二十多裏都是敵船分布,無從飛渡。江忠源當即決定,與唐樹義這四千多人,會同音德布從小路馳赴武昌,一麵飛令未到的部隊從長江南岸直接趕赴省城。

武昌城內如今已是人心惶惶。吳文鎔於10月17日來到武昌接印,巡撫崇綸第二天到總督署拜訪,說道:“中堂大人,現在城內居民遷避一空,勢難堅守,不如紮營城外,尚可一戰。”

崇綸這番話聽不出什麼道理,吳文鎔不以為然。他想,部隊在城內不可守,難道調到城外就能守了?他本想發作,但轉念一想:我到任還隻有兩天,對城內情況還不熟悉,不好固執己見。於是說道:“崇大人的意思,可向朝廷奏報,吳某願意聯銜拜發奏折。”

隨後,為了穩定軍心,他對僚屬說道:“如果十天半月之後,各處援兵趕到,有了製勝的把握,我們當然可以出城紮營。如果三五天內援兵未到,而敵船已至,大家還是要閉城堅守,不得因為有此奏報就棄城不顧了。”

沒想到,崇綸不等朝廷批複,已經做好了出城的打算。10月20日深夜,太平軍的船隊駛到離城不過三十裏處。吳文鎔趕緊派人去請崇綸和文武官員來總督署商議守城之計,可是他等到天明還不見一人到來。吳文鎔騎馬馳往巡撫衙門,中途聽說崇綸正在布置文武官員出城紮營。吳文鎔大吃一驚,快馬加鞭,趕到崇綸的衙門,把他攔住,堅決地說道:“現在惟有閉城堅守,決不允許出城紮營!”

崇綸嚷道:“空城一座,守它何用?我知道,總督大人隻求一死,博取美名,怎不想一想,國家屢喪大臣,還成何體統?”

崇綸此言一出,一些官員也在一旁幫腔。吳文鎔此時恍然大悟,原來崇綸堅持出城紮營是要找機會逃跑,保全自己的性命。皇上追究下來,他就會說自己本來就在城外,武昌失陷與他無關。

吳文鎔當下抽出佩刀,說道:“現在情勢危急,我等身為朝廷重臣,一方大吏,隻能與此城共存亡,誰敢不從,本督先手刃此人!”

崇綸和眾官見總督拔刀相向,不敢爭辯。吳文鎔主持部署防禦,決定登城堅守。但是崇綸對吳文鎔懷恨在心,雖然身在城樓,但凡事都跟總督過不去。

吳文鎔手下的守軍不過二千人,巡撫又不跟他同心同德,他感到左右為難。正在犯愁之際,隻見城外開來一支隊伍,經詢問,原來是劉長佑率楚勇從南昌趕來。吳文鎔大喜,連忙下令大開城門,將劉長佑迎入城內。

原來,劉長佑在南昌接到江忠源從九江發出的命令後,立即率部起程。路上聽說官軍在田家鎮戰敗,擔心太平軍挺進上遊,連忙從德化取道義寧和興國趕到武昌城中。吳文鎔得此勁旅守城,心中大慰。

此時田家鎮失守的消息已經傳到北京,鹹豐皇帝知道武昌危在旦夕。但他也知道,江忠源、唐樹義和音德布正在趕赴武昌,吳文鎔不久也將到任,武昌軍民想必能夠渡過難關。他最擔心的仍然是廬州的安危,因為廬州接近潁州和亳州,太平軍隻要攻下此城,便會從這裏北上,增援已經打到北京附近的林鳳祥。安徽的危局,他隻能指望江忠源去解救。於是,他再次諭令江忠源繞道前往安徽救急。他把武昌的防禦交給張亮基,叫他在交卸之前,與崇綸和唐樹義一起,趕緊設法堵截太平軍船隊溯流而上,扼守道士洑和蘄州等處。

江忠源這時依然不知皇上的意圖,隻能再次依據自己的判斷行事。他沒有前往安徽,而是從廣濟向武昌進發。行軍路上,郭嵩燾疲餓交加,十分狼狽。郭嵩燾騎在馬上,江忠源在一旁步行,歎息說:“都怪這亂世啊,讓吾輩讀書人如此困窘!”

郭嵩燾臉上紅了一紅,說道:“岷樵兄與士卒同甘共苦,郭某佩服!可惜郭某辦不到,真是慚愧啊!真想快一點趕到武昌,我就南下回家,歇息一陣。”

江忠源說:“筠仙高義,增援南昌,為我吃苦了。”

郭嵩燾又道:“岷樵說的哪裏話!你我同為書生,我卻吃不了這份苦。我有一事不解,你是如何深通兵法的?我聽說,每當大敵當前,你總是騎在馬上,觀察山川形勢。見到坡嶺重重的地形,就舉起馬鞭,對部將指點說:‘在這裏埋伏一支部隊,等到我殺到那裏時,你就出兵接應。’”

江忠源自豪地笑道:“忠源的確讀過幾本兵書,頗能心領神會。”

部屬徐以祥在一旁插嘴:“江公用兵如神!有一次,眼前是一片平地,但是田疇交錯,他留下幾名騎兵,埋伏在阡陌之間。開戰之時,我軍與逆賊相持,情勢危急,江公令伏兵突出,大獲全勝。”

郭嵩燾問道:“岷樵,當時你為什麼要在那裏安排伏兵呢?”

江忠源道:“我也說不出所以然,全憑直覺布陣罷了。”

江忠源一行行軍之時,太平軍已從水陸兩路長驅西進,攻占黃州,斬殺知府金雲門。10月20日,太平軍攻占漢陽,分為兩股,一股攻打嘉魚的牌洲,一股攻擊蔡店,向德安推進。他們的水師有二千多艘船隻灣泊江麵,開始圍攻武昌。江忠源失去了跟武昌的聯係。

江忠源於10月23日抵達黃陂,打算找船走捷徑渡江。他通知安襄鄖荊道羅遵殿召募襄陽義勇,與他的部隊聲勢聯絡,如果敵軍窺伺襄樊,他便從德安馳赴上遊堵剿。

此時江忠源已奉到前次的上諭,他必須奏報自己未去安徽的理由。他稱田家鎮潰散之兵亟須招集撫綏,而敵船上駛,武昌十分吃緊,守城兵力又很單薄,敵軍北可駛達襄陽,西可駛抵荊州,這兩處都是北上要道,所以他與其單騎趕赴安徽,不如會兵援救武昌,還可以照顧襄樊北路。

江忠源拜發奏疏之後,準備立即領兵馳赴漢陽,以圖收複。此時他探得敵軍盤踞漢陽,敵船從漢水上駛,有向西北麵推進之勢。接著,身在德安按試的湖北學政青麟送來情報說:敵軍從溳口和雲夢水陸進攻德安。江忠源認為,當務之急是阻擋太平軍北進之路,而暫時不能顧及漢口。他探得太平軍從武口分兵向黃陂襲來,便撥兵五百名留防黃陂,將所餘一千人派楊昌泗管帶,星夜馳赴德安,江忠源隨後策應。

10月26日,一名信使追上江忠源,交給他一封厚厚的信劄。江忠源拆開一看,原來是曾國藩在9月25日從衡州寄來的信函,同信還寄來了曾國藩與王錱往來的信劄。曾、王二人一致認為,朝廷的正規軍已經失去效力了,隻能依靠鄉勇。

這些信劄所議的事情,說到了江忠源的心坎上。曾國藩通知江忠源:他和王錱打算增募六千名鄉勇,作為消滅太平軍的工具。曾國藩還說,他打算把這六千新勇派來支援江忠源。看起來,曾國藩和王錱決心大幹一場。曾、王的通信是這二人在合作蜜月期的心跡表白。字裏行間,江忠源看出王錱也是個血性漢子,令他神往。

江忠源讀完這些信劄,一陣激動,連忙撰寫奏章,請調王錱來營。他希望曾國藩多備船筏,配帶炮位,從洞庭湖駛下長江,一路攻擊前進。

郭嵩燾見江忠源意氣風發,頗為羨慕,但他本人不願再隨軍前進。10月28日,他與江忠源分手,打道返回湖南湘陰。江忠源派幾名士卒一路護送。兩人分別後,江忠源“惘惘如有所失”。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