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59

且說太平軍攻打南昌九十多天,後期並無大的舉動。張芾騰出手來,在城內鎮壓倡議給太平軍提供銀子和糧食的造反分子,以及乘機搶掠的土匪。為了震懾城外的太平軍,他令官軍將十多門二三千斤大炮分布在章江門和得勝門,緊對敵壘,晝夜轟擊,擊沉敵船二三十艘。

江忠源測度出地道的方位,令健卒向城外挖溝,引水灌入地道,將賴漢英所挖的地道廢除。賴漢英對攻占南昌失去了信心。太平軍在上一年未能攻克桂林和長沙,此後連克武昌、安慶、金陵三座省會城市,賴漢英本以為南昌能夠輕易攻占,沒想到碰上了一塊硬骨頭。楊秀清和石達開決定將他撤回大江,改攻長江上下遊。

江忠源看出太平軍已經喪失攻擊意誌,決定發起反攻,迫使敵人撤圍。此時南昌城內的高官對局勢看得很清楚,以現有兵力和設施,要想把這股太平軍聚殲在南昌城外是不可能的,最好的結果也就是保住南昌城了。

1853年9月23日,官軍右營分路攻撲敵營,太平軍躲在營壘中射擊。官軍撲近牆根,拋擲火彈火罐,用火攻騷擾敵軍。

張芾想把南昌守住,可謂殫精竭慮。據說這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見到了真君。這位真君是江西人祭祀的神仙,原本是凡人,名叫許遜,在山西的旌陽做過縣令。傳說他為江西省除掉了一條為害的蛟龍,江西人感激他,為他蓋了萬壽宮,一千多年來祭祀不斷。從巡撫到草民,每月朔望都會前往肅拜。張芾那天夜裏夢到他,是不足為怪的。

奇怪的是,真君托夢來見張芾,是為了給他提供一批重型武器。

真君說:“火藥局的地下埋了幾十門古炮,如果不把那些古炮起出,就打不過攻城的賊匪。”

第二天,張芾走進衙門,逢人便問埋炮的由來,可惜無人知曉。張芾還不死心,帶著幾名僚屬翻閱地方誌,書都翻遍了,也不見有此記載。

張芾說:“究竟有沒有,咱們去火藥局挖一挖,不就知道了?”

他跟江忠源說了此事,後者也想查個究竟。兩人率領一幹兵丁到火藥局挖掘。挖到六七尺深處,果然找到二十七尊大炮。經查驗,上麵沒有標記鑄造年月。

一位幕僚說:“年羹堯說過,舊炮難用,容易爆炸。從土中起出的舊炮更不好用。如果用這些舊炮抵抗長毛,必然壞事!”

張芾和江忠源瞪他一眼,沒有言語。忽然得到這麼多大炮,彷佛看到餡餅從天上掉下。大炮究竟能否發射,不試驗一下怎麼知道?江忠源令人將古炮抬到城上發射,竟然沒有一尊炮炸裂。不過,其中的二十六尊勁道不大,炮彈射出五六十步就落地了。有一尊卻很爭氣,每放一炮,轟隆不絕,射程遠達沙井。

更奇怪的是,一般大炮發射多了便會火燙,不能填裝炮彈。此炮不然,即射即填,轟擊了一晝夜,依然如故。

第二天夜晚,敵軍向城內開炮轟擊,江忠源下令開炮反擊,敵炮頓時停止,官軍乘勢下城放火。那時正是三更時分,南風大作,大火燒得很旺,太平軍紛紛上船,在鄱陽湖上揚帆而去。官軍小有斬獲,奪得十二艘戰船和三尊火炮,還有十三杆抬槍。

這時城頭上發生了更神的事情,那門古炮在太平軍撤退時自行炸裂。

最離譜的是,太平軍的俘虜中有人繪聲繪色地描繪:炮彈射到太平軍營內,能夠橫行逆轉,每一炮都擊傷了幾百人,導致死屍枕藉。太平軍因此折損了上萬人,他們把賴漢英撤退的原因歸因於官軍大炮的轟擊。

南昌堅守了九十五天,終於解圍,張芾和他的那個夢,也算是做了貢獻。太平軍在撤離之前小小地報複了一下。他們從指揮塔上看見張芾帶著兩個隨從巡視城防,從服飾判斷這是個大官,便照準張芾開了一炮。張芾的前後兩個隨從都倒下了,張芾卻安然無恙。

太平軍撤退時,官軍沒有船隊,無法順流尾追,隻得看著賴漢英撤走。太平軍渡過鄱陽湖,進入長江,揚長而去。饒州的太平軍已從都昌東渡,先一步出了湖口。

江忠源令戴文蘭等人帶領辰州兵、開化勇、新寧勇、廣勇二千多人從陸路趕赴九江,力爭繞到太平軍前方,沿途截擊,他自己與音德布隨後起程跟追。推測太平軍的走向,無非兩處,一是出湖後向上遊行駛,一是返回安徽和江蘇。如果太平軍上行,官軍應於九江一帶堵擊;如果太平軍下行,就進入了安徽和江蘇戰場。不論如何,江西已經卸下了重擔,張芾和陳孚恩可以鬆一口氣了。鹹豐撤銷了張芾革職留任的處分,給陳孚恩賞戴花翎,江忠源得到了二品頂戴。

可是皇上不喜歡張芾,還是找出了他的茬子。張芾一時衝動,向朝廷保薦守城有功人員二百多人。鹹豐說:“這個張芾,保得太濫!叫他把功勞最大的報幾個上來就行了。”

張芾卻上疏抗爭,說他保薦的人都是舍生忘死為國盡忠的將士;這些人不分日夜在城頭露天之下睡了三個多月,他是挑了又挑,選了又選,隻報了二百多人,不算多啊。如果不把他們稍微提拔一下,不足以鼓勵人心。

鹹豐見張芾不肯減少指標,有些不悅,令軍機處擬旨,交部議處。軍機大臣有人妒忌張芾的守土之功,在交給吏部討論的上諭裏,添上“實屬執拗,有負委任”八個字。部務會議領會皇上的精神,得出結論:此人應得革職處分。

於是張芾費盡心機守住了南昌,還是罷官回家了。此是後話。

且說張芾履行了守土之責,跟蹤追擊的任務卻落在江忠源頭上。太平軍從水路撤走,江忠源卻隻能從陸路追擊。可是長江下遊陸路不通,江忠源莫可奈何,隻能從陸路趕赴上遊,再作決斷。江忠源決定率領雲南營和湖南營,以及湘鄉勇和新寧勇,先去九江,然後趕赴田家鎮,力爭阻斷太平軍向上遊攻擊。若能找到船隻,則分兵從水路追趕。如果太平軍順流而下,便令戴文蘭從九江雇船駛下,與他會合,從水路追入安徽境內,探明敵蹤,相機作戰。

江忠淑在南昌與江忠源告別。大哥見小弟身穿綢衣,不由眉頭緊皺,伸手摸摸他的衣服,問道:“你穿的是綢子,從哪裏得來的?”

江忠淑低著頭說:“途中翻船,行李盡失,此衣是別人送的。”

江忠源訓誡道:“你要回去了,我送給你幾句話:孝以事親,慈以教子,誠以應世,儉以保身。隻要做到這幾點,我就放心了。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

江忠淑自幼與大哥相依為命,未曾分離。南昌一別,便成永訣。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