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拜發奏疏之後,遵旨率領一千七百多名楚勇東進。行近蘄州,聽說長江對岸的廣濟有個宋關佑領頭抗交官糧,脅眾數萬,斬殺了黃州知府邵綸和黃梅知縣鮑開運。江忠源抵達蘄州時,聽說宋關佑已經集結了幾萬部眾。
江忠源認為,百姓是誤聽了宋關佑等人關於免除糧賦的謠言,所以不肯交糧;鮑開運是鄰縣的縣令,發兵攻打廣濟,操之過急,所以釀下了大禍。要擺平這件事,必須不問脅從,嚴懲起事首領。
江忠源下令在蘄州紮營。廣濟的百姓跑來求見,請楚勇不要過江,他們許諾把宋關佑綁來獻官。江忠源答應了他們的要求。但是,約定的時間到了,不見把人送來,江忠源果斷令部隊過江,進軍廣濟城北。
宋關佑的起事,張亮基和崇綸已經接到報告。他們一方麵通知江忠源順道鎮壓,一方麵奏請皇上批準。但是,江忠源這一時期的所作所為,大部分是根據自己的判斷。朝廷和地方大員給他的命令送達時,往往落在他的行動之後。鎮壓廣濟會黨一事,他在奉到聖旨之前就著手進行了。
1853年5月6日,劉長佑已經駐軍黃梅城南。這時軍中疫病流行,李輔朝臥病不起。江忠源將軍事全部交給劉長佑掌管。楚勇三戰三捷,斬殺五百多人,俘虜三百人,釋放其中的一半,令他們帶回告示,轉告其他人解散。
第二天黎明,會黨從城西分兩股殺來,再次被楚勇擊敗。會黨悄悄來攻營壘,又被劉長佑用計擊破,隻得逃亡廣濟。江忠源審訊俘虜,發現有許多是昨天放走的人,知道他們是死心塌地的會黨,便將他們一律處死。
江忠濟從蘄州運糧前往軍營,遇到土匪,遭到猛烈的圍攻。江忠源急忙援救。這對兄弟生死患難相倚,令人感慨不已。
5月28日,江忠源接到李嘉端的通知,說太平軍分兵襲擊滁州,請他率部從捷徑馳赴河南與安徽交界之處扼要堵截。6月1日,又接到聖旨,叫他在廣濟剿匪之後再赴江南大營。地方大員的請援,朝廷的聖旨,叫他去往不同的地方。江忠源隻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了。
江忠源於6月3日將大金鋪的會黨根據地焚毀,並將張東銘捕獲,會黨餘部膽落,四散逃匿。
前麵說過,江忠源還沒離開廣濟,鹹豐已得知太平軍正在從滁州北上,又給江忠源下了一道聖旨:如果廣濟戰事未完,便由代理提督阿勒經阿接辦,令江忠源統帶兵勇迅速馳赴安徽鳳陽一帶,會同周天爵等人作戰。
江忠源接到聖旨以後,把廣濟的善後事宜交給代理漢黃德道徐豐玉和阿勒經阿接辦,自己率領所部從蘄州出發,打算取道九江,再渡江進入安徽。
但是,他來到九江之後,得到情報:太平軍在分兵回攻上遊。他與向榮的大營已經隔絕,聲息不通。何去何從,江忠源還要看一看。這時的江忠源深感任大責重,很想有一番作為,但苦於兵力不足。他請求朝廷從雲貴給他調派幾千精兵,讓他揮師向下遊攻擊。他還打算派軍官回歸新寧添募壯勇三千,湊足萬人,自成一軍。他向鹹豐保證,隻要有了雄厚的兵力,他就親率將士竭力掃除東南逆賊,與之勢不兩立,如若不能成功,請皇上拿他治罪。
江忠源的奏報引起鹹豐的感慨。那些朝廷大員,飽食俸祿,怎麼一到朝廷要用他們時,個個都用不上手?不是畏葸避戰,就是互相推諉。而江忠源這麼一個剛從基層升上來的官員,怎麼就敢於承擔起責任?
鹹豐想到此處,給內閣再發一道上諭,要求對那些從草根階層中湧現的忠義勇敢之士,隻要他們建立了奇功,就要給予獎賞提拔。他以江忠源作為例子,說此人在家鄉團練鄉勇,多次立下戰功,被提拔為按察使,可見練勇之中人材輩出,朝廷也敢於放手提拔。北方民風素稱驍勇,安徽、河南、山東、江南交界地方不乏奇傑之材,能為百姓禦災捍患,其中有些人自己出資招募鄉勇,投效軍營,殺賊立功,統兵大臣應立即奏請優獎,或給官職,或給予榮譽,以此形成急公好義的風氣。有些人在家鄉舉辦團練,保衛桑梓,遇到賊匪,合力擒捕,也有保衛鄉裏之功,要跟那些隨軍打仗的一視同仁,給予獎勵。
這道諭旨,說明鹹豐已下決心要從民間選拔人材,並且決心使用民間的武裝力量。他已經意識到,必須網羅一批效忠於自己的能人誌士才能保住江山。而對那些前朝的庸臣,必須重重地敲打一下,對有罪的臣子則要嚴懲不貸。這個想法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堅定。不過,鹹豐此時並未充分重視湖南的人才,而是寄望於北方豪傑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