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燒到湖北以後,湖南暫無大的戰事。署理巡撫潘鐸立足於他的本位思考,不願意多養軍隊,多供軍餉,奏請清廷撤兵二千多人,隻留下一千七百名沅州兵防衛本省。
曾國藩卻不管潘鐸怎麼想,他要趁著湖南處在戰爭的間歇中,抓住時機,加緊招募兵勇進行訓練。他見清軍在湖南兵力空虛,便有了進一步擴充湘軍的理由:他要用團練勇丁來彌補本省兵力的不足。他呈告清廷,湖南的標兵都調往追趕太平軍的清軍大營去了,這裏兵少將寡,隻能靠團練勇丁來支撐局麵。
曾國藩重視擴軍,更重視訓練。他不但訓練湘軍,還命令綠營城防部隊每月六次集合操練。長沙營都司塔齊布每當曾國藩檢閱部隊時,總是穿著草鞋帶刀侍衛,勤勉有加。
三十六歲的滿洲鑲黃旗人塔齊布生性沉毅,見識不凡,素來為已故都統烏蘭泰所器重,並向江忠源提及。在1852年的長沙保衛戰中,因守城有功,被提拔為遊擊,清廷賞給他藍翎,任命他為長沙營都司。
由於左宗棠和張亮基的推薦,塔齊布早已引起曾國藩的注意。曾國藩與他交談,對他的見識不凡感到驚奇。考試他所帶的兵勇,發現訓練有素。塔齊布手下有一員虎將,是平江人童添雲。此人身長麵赤,額以下痘瘢如錢,外號童麻子。1852年長沙保衛戰中,他和弟弟童必發參與守城,解圍之後,童添雲對人說:“依我看,諸將之中能稱將才者,隻有都司塔齊布與千總彭三元。”所以在塔齊布訓練巡撫標兵時,童添雲來到他麾下效力。當時彭三元率領另一營部隊,和童添雲深相結納。
與此同時,曾國藩決定依靠湘軍的武力整頓全省的治安。隻要州縣報警,他接到報告後,立即派出幾百名湘軍,當天就要輕裝出發,路上不許停留,所到之處,立即平息事端。湘軍不但鎮壓會黨,還就地誅殺不法的官吏。
劉長佑與王錱鎮壓湘南的會黨之後,曾國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於3月21日上奏,專論如何對付湖南的會黨。
這位團練大臣說,太平軍在湖南走了一遭,這裏的會黨多半都隨太平軍去了,但仍然有串子會、紅黑會、邊錢會和香會聚集鬧事,如東南部的衡州、郴州和桂陽州,南部的永州,西南部的寶慶和靖州,都是崇山峻嶺,有利於會黨的孕育。當地官府知道會黨的勢力無法遏止,都不想讓上峰知曉自己的轄地裏發生了禍患,千方百計地加以遮掩,苟且偷安,留下了幾十年應殺而沒有殺的人,聽任他們橫行霸道。現在鄉下的無賴刁民氣焰高漲,他們見有人命在身的強盜首犯常常逍遙法外,又見太平軍勢力強盛,朝廷沒法製止,便以為法律隻是一紙空文,起不了作用,官員也就不再可怕。因此,如果不采用嚴刑峻法,就無法打擊他們的氣焰。
曾國藩說,他打算采用嚴厲的刑法鏟除強暴勢力,良民才會有安生之日。他雖然因此會得到殘忍嚴酷的名聲,也在所不惜。當今的急務,要使全省沒有破不了的案子,清除大小各路會黨,就可以指望滌蕩一切汙濁。對於那些曾經有過搶掠、拜會、結盟行為的人,當即正法。隻要清除了內奸,太平軍從外省再次打來,也無法有什麼作為了。
鹹豐皇帝非常讚賞曾國藩的看法,覺得他講出了自己心裏的話,立即批複:“辦理土匪,必須從嚴,務期根株淨盡。”
曾國藩動員全省大小官員積極整頓社會治安。他隻要接到有關官員貪贓枉法、玩忽職守的舉報,馬上將犯罪的官員逮捕斬首,他的行館成了審案的公堂。此後三個月,他殺了五十多人,文官和司法官員大為不滿,叫苦不迭,又非常驚悚,不敢不打起精神料理公務。
為了維護自己的威信,表明自己的認真,曾國藩在所有的布告上都署上他的大名。他勤於給府縣下發公文,請官員招賢納才。湖南的知府和縣令雖然舊習難改,但有的人懾於曾大人的嚴厲,隻好照他的辦法去做。有的人則是因為親眼見到曾大人這樣的高官也與鄉民諸生平等相處,也就為自己高高在上、脫離民眾而稍有悔悟。於是,各地官員都開始探查當地的利弊,並時常向曾國藩報告興利除弊的情況。
民間的有識之士感念曾國藩的一片誠意,雖然也許不去參見他,但人人都認為,一旦有事便可以找曾公討論。這樣一來,湖南的社會秩序很快就有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