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正在狠抓治安,湖南高層人事突然發生變化。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張亮基在長沙奉到諭旨,命他署理湖廣總督,湖南巡撫由潘鐸署理。張亮基必須去武昌就任。他接到升官的聖旨以後,立刻想到了左膀右臂,命人把左宗棠找來。
“季高,請坐。”
“中丞有何吩咐?”
“剛剛奉到聖諭,令我署理湖廣總督。”
“恭喜製台大人!”
“喜從何來?如今全國軍政就數湖北最為棘手,事情難辦啊,除非——”
“大人何時啟程?我也收拾回家。”
“季高,你聽我說呀。長沙怎麼守住的?晏仲武是誰打敗的?征義堂是誰收拾的?全靠先生的謀劃在內,岷樵的作戰在外!二位還得助我一臂之力,否則這個總督如何當?”
經過一番動員,張亮基如願以償,左宗棠同意跟他前往武昌。在江忠源的問題上,他也搶了先手。他想把江忠源帶走,曾國藩卻想留下江忠源。可是張亮基已搶先奏調,曾國藩無法如願。江忠源不想有負於曾老師,隻帶走四百名楚勇,留下江忠濟與李輔朝率領其餘一千名楚勇交給曾國藩調遣。江忠源身邊兵力不足,為他自己日後留下了種種困難。
2月18日,張亮基、江忠源、左宗棠離開長沙,前往湖北。臨行前,張亮基對江忠源說:“印渠是個當官的料子,讓他留在瀏陽辦案,審訊處置俘虜吧。”
劉長佑奉令留在瀏陽辦理善後,對征義堂投降的部眾采取寬大政策,凡是願意悔改者一律釋放,保全了許多俘虜的性命。事情辦完以後,瀏陽紳民焚香送行,許多人感激流淚。
劉長佑離開瀏陽,打算前往武昌。這一次,曾國藩先行一步。他未能留住江忠源,已是非常遺憾;他想把劉長佑留在湖南,來不及征求劉長佑的意見,就發了一紙軍令,叫劉長佑來長沙報到。劉長佑接到公文,覺得曾大人事先不跟自己私下通氣,對他未予應有的尊重,頗為不快。
劉長佑抵達長沙,到湖南審案局遞進名帖。曾國藩迎了出來,笑道:“印渠來得正好。我用軍令召你前來,你有些不解吧?湖南正值多事之秋,張公要調你去,我是擔心你走掉,所以把你強留下來。”
劉長佑說:“曾大人客氣了。長佑才疏學淺,恐怕幫不上什麼忙,不如就此回鄉,還望曾大人成全。”
曾國藩說:“印渠何出此言?眼下省城正缺得力的人手,怎好讓幹才回鄉賦閑?你我先去見一見潘中丞,再做決定,如何?”
署理巡撫潘鐸熱情地接待了劉長佑,一見之下,大為器重,好言相勸,劉長佑礙於麵子,勉強同意留下。
且說張亮基一行走了兩天,於2月20日抵達武昌接印任事。鹹豐剛剛任命的署理湖北巡撫駱秉章也從嶽州抵達武昌履任。來自湖南的幾位高官在武昌聚首,看到眼前的景象,相對搖頭歎息。這時太平軍撤走不過二十天,官衙和民房都已燒毀,公私財產蕩然無存。城內凋殘,不堪寓目;司道各庫蕩然無存;富紳大賈焚殺殆盡;官項既無,民捐又竭。左宗棠歎息道:“百廢待興,智盡能索,奈何奈何!”
唯一值得張亮基慶幸的是,省一級的官員都很得力。巡撫由駱秉章署理,布政使由嚴正基署理,兩人都是能辦實事的官員。若是按察使能由江忠源署理,這個班子就非常理想了。張亮基上疏請求任命,鹹豐爽快地批準了所請。於是,張亮基手下有了三位名噪一時的幹吏。加上師爺左宗棠這個智囊,天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湖北的領導班子基本上是把湖南原先的班子搬了過來。這些人銳意改革,決定革除官場長期以來積累的弊端和陋習,抓緊修繕城牆,籌集軍糧,開市通商,撫恤難民,懲治會黨,抓捕逃犯,恢複社會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