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太平軍與清軍爭奪湖北省會,拉開了1853年戰事的序幕。
太平軍從年初就繼續攻城。向榮率領一萬人的援軍駐紮在洪山,雖然號稱勁旅,卻被太平軍的壁壘所阻隔,無法靠近城牆。他秘密派人進城,邀約常大淳出兵夾擊太平軍。常大淳認為城內人心不穩,如果打開城門,會動搖軍民的意誌,於是回絕了向榮的提議。
1月10日,向榮從洪山進攻,擊破太平軍的幾十座營壘,致使太平軍亂了陣腳。向榮率部將太平軍逼到沙河,太平軍傷亡慘重,屍體枕藉,堵塞了河水。
向榮見部隊距武昌隻有三裏路,便派人呼喚城內的守軍,再次邀他們夾擊敵軍。無奈城內兵力單薄,缺乏戰鬥力,而常大淳為人過於謹慎,還是不敢出兵。恰值天氣寒冷,又下大雨,淋濕了火藥,向榮便收兵回營。常大淳失去了最後一次為武昌解圍的機會。
太平軍在長沙攻堅時積累了經驗,決定在武昌城下如法炮製,挖地道轟炸城牆。這一次,他們看準了江邊的文昌門。1月12日,林鳳翔在李開芳的配合下,帶領先遣隊挖掘一丈多長的地道,在城根埋下地雷。
守城的清軍把管子埋在地下,把耳朵湊到管口諦聽,隱隱約約聽到挖掘的聲響,請求從城內挖地道灌水,淹沒城外的地道,常大淳沒有批準。
當天,地雷爆發,城牆坍塌,太平軍攻上城牆。太平軍的旗幟還沒飄上城頭,城內守軍和城外的援軍就望風而逃,都躲進了武昌附近的城鎮。太平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進占了湖北省城。
清軍防守武昌大不同於防守長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武昌城內沒有聚集懂得軍事的人才,也沒有一支驍勇善戰的楚勇。六十歲的常大淳也是湖南人,但他年事已高,遇事猶疑不決,以致丟失城池,自己投井自盡,家人十幾口也跟著喪命。清廷官員都把武昌的失守歸咎於他,後來的人談起這件事都搖頭歎息,為他感到遺憾。
太平軍進入武昌,殺死了布政使梁星垣和按察使瑞元以下的高層官員。江夏縣的知縣繡麟持矛巷戰,奮力搏鬥而死。王定安的《湘軍記》記載,武昌的紳民婦女幾十萬人懸梁投水,死人之多,為兩百年所未聞。
太平軍攻占武昌,湖南大為震動。自從太平軍離開湖南進入湖北之後,各路增援湖南的清軍都跟隨太平軍北上。長沙的守軍隻剩下四千名,其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就是江忠源的楚勇。巡撫張亮基聽說湘鄉人羅澤南和王錱兩位書生把團練辦得有聲有色,便命令他們各自招募一營湘鄉勇,時刻做好戰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