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離開嶽州以後,晏仲武造反軍沒有跟隨洪秀全北上,他與張幺、黃陳之和楊見之等人再度起兵,聯合臨湘李君瑞和李清安等人的造反軍,與追趕太平軍的清軍作戰。
晏仲武所部於12月中旬在新牆截獲了清軍副將巴圖押解的三萬兩餉銀,然後以梁夫峴、隆奉庵和黃福灘等處為根據地,一時聲威大振。
徐廣縉命令總兵阿勒經阿和提督銜副將鄧紹良率領兵勇前往鎮壓。鄧紹良和江忠源的部隊先後抵達新牆與晏仲武軍接戰,雙方各有傷亡,但晏仲武部將趙捷權等四人被俘。江忠源率領兩千多名楚勇圍攻黃福灘、梁夫峴和隆奉庵等造反軍根據地,重創晏仲武的部隊。
12月27日,清廷追究嶽州失守的責任,將徐廣縉革職留用,將湖南巡撫張亮基和提督鮑起豹降四級留用。
1852年的局勢,對於清廷而言,比前一年更加危急。不僅南方的造反軍在年底打到了武漢三鎮,北方的造反軍也在威脅著清王朝的統治。
起源於山東的撚軍舉事,是朝廷的心腹之患。從康熙朝開始,就有遊民聚集在一起,有的結拜為幅,有的結拜為撚。後來,撚日益增多,淮北和徐州之間一夥人聚集在一起便為一撚。有人說,他們用紙做成撚子,浸在油脂裏,可以點燃,所以叫做撚。
清廷從上一年起就在北方加強了對撚軍動態的監視。河南夏邑有人告狀,說撚軍搶劫了禦史張灃翰,而南陽也發生了盜劫案。鹹豐皇帝下詔斥責河南巡撫,並且命令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和巡撫嚴加搜捕。接著,清廷接到報告:安徽的壽州也出現了強盜。
1852年,陝西人李僡出任山東巡撫。山東蘭山的幅軍抵抗清軍,殺死把總,他們的首領活動在江蘇西北部的徐州、邳州和山東南部的嶧州、費州之間。這時,山東撚軍襲擾江蘇東北部的海州,安徽撚軍攻打河南東部的鹿邑和寧陵,而江蘇西北角上的豐州和沛州,以及山東西南角上的曹州和單州,也都發生了騷動。
不過,清廷的注意力還是集中於太平軍的進攻,因為湖北的省城眼看就要落到洪秀全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