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15

太平軍主力從桂林撤圍以後,於5月19日直奔東北方向的海洋坪,從這裏折向北麵,於三天後進至興安,進城後征集物資,焚燒房屋,然後出城駐紮。川北鎮總兵劉長清統兵追到興安的岩關口,趕上了秦定三和江忠源,正好餘萬清和常祿也同時趕到。

幾名大員會聚一起,統計兵力,總共七千多人。劉長清說:“鄒巡撫把向榮留在桂林,還留下一萬多兵勇,真不知是怎麼想的!如今逆賊都在我們前麵,重兵留守桂林有個鳥用!桂林城下官軍二萬多人都未能剿滅逆賊,現在我們隻有七千多人,必得小心從事。”

江忠源不以為然:“官軍七千多人,與逆賊兵力相當,隻要個個奮勇,也能將逆賊拖住。我等既有三路兵力,何不兵分三路,前後夾擊?”秦定三極力讚成,其餘大員意見不一,劉長清勉強同意了江忠源的意見。

於是當下商定:秦定三和江忠源打先鋒,從西邊小路進兵;餘萬清、李瑞、王錦繡從中路進兵;劉長清、常祿、虎嵩林率主力從東路大道進兵。探得敵軍全部拔營,開抵興安和全州交界處的唐家司,官軍立即拔營跟追。

劉長清的東路部隊於四月五日追到離唐家司五裏的瓦子鋪,太平軍分出兵力,搖旗呐喊,蜂擁而來。劉長清隻有招架之力,鏖戰四個時辰,雙方都無進展。

秦定三和江忠源從小路來到碎井頭,距唐家司大約五裏,一麵紮營,一麵撥兵防備敵軍偷襲,並在山衝內的蛇嶺設伏。太平軍派出一千多人衝來。秦定三和江忠源將敵軍誘至伏擊地點,突起猛擊,將敵軍擊退。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認為阻截官軍的兵力不夠,令一半主力分水陸兩路北上全州,另一半回到唐家司,在各個村莊要路部署兵力,修築工事,與官軍對峙。

由於官軍並未發起有效的攻擊,唐家司的太平軍第二天拔營北上,抵達全州的界首。鎮安司和鳳凰嘴等處的湘江上已有太平軍的船隻遊弋,同時有四五十艘船抵達全州江麵。全州官軍架炮在河麵轟擊,將敵船堵住。太平軍的先頭主力在全州對岸紮營,分批進入各個村莊征集物資。

劉長清不想與太平軍主力交手,他這一路遠遠落在太平軍後麵,迎頭攔擊的計劃全部落空。全州能否守住,全靠駐防部隊防禦。

5月25日,太平軍後隊已過覺山,前隊已在圍攻全州。劉長清停止前進,在覺山紮營。太平軍後隊在當天中午來到全州城下,控製了東門、南門、西門外的盤石腳和飛鸞橋,以及北門城外一帶。他們安設大炮,晝夜轟擊。

全州守軍原本兵力單薄,幸好寶慶都司武昌顯率領五百人增援廣西,路過全州,奉令留下守城,城內才有了一支生力軍。太平軍殺來時,武昌顯采取了一些防禦措施,城外附近民房均已拆毀,與湖南交界的黃沙河也有少量駐防軍開到城內協防。但是倉卒之間,守城器具無法齊備,盡管營兵和團練晝夜合力防守,仍然難以長久擋住太平軍主力的攻勢。

劉長清的官軍主力遲遲不敢北進,太平軍得以從容地攻打全州。蕭朝貴率領勇悍的部隊逼到城下,城牆上的槍炮射不到死角。太平軍分兵扼守城西盤石腳的羊腸小道,劉長清也不敢進兵。守軍指揮武昌顯下令將鬆膠熬溶,澆瀝在糠上,凝結為餅,點燃之後,從城上擲下去,殺死大批太平軍。

惟有江忠源不怕死,率楚勇趕到全州城外,但兵力太薄,被太平軍阻隔,無法進城。每當太平軍發起攻擊,江忠源便率楚勇在旁側鼓噪騷擾,牽製太平軍的兵力,使之無法集中全力仰攻城牆。馮雲山設計對付江忠源,令部隊將濕柴燒燃,散布股股濃煙,煙霧和火焰阻擋了楚勇將士的視線,咫尺莫辨,戰鬥力大減。

賽尚阿派往全州的援兵也不敢冒進,都在十多裏外紮營,或者找借口離開。江忠源建議官軍扼要部署,防止敵軍四出,沒有將領響應。

蕭朝貴趁此機會加緊攻城。他對部眾說:“加緊挖掘地道,一定要攻下全州,為死難的弟兄們報仇!”

地道挖好了,太平軍填放火藥,於6月3日上午9點引爆地雷,炸裂城牆。太平軍一擁而入。守軍知大勢已去,乘亂逃出。太平軍滿懷憤恨,在全州屠城發泄。

江忠源孤軍駐紮城外,湖南已經在望,戰火很快就要燒到他的家鄉。他和他的楚勇都不免緊張起來。太平軍將走哪條道路進入湖南境內,是江忠源十分關心的問題。新寧是他的家鄉,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替新寧父老擋住造反軍隊,於是率部扼守富塘埔的橋頭,阻截太平軍進軍新寧之路。但他又擔心太平軍乘著湘江漲水,搶奪船隻,順流向北進軍,攻打省城長沙。

哨探的報告證實了江忠源的推測。太平軍無法越過富塘埔,便征用了幾百艘民船,將老幼婦女和輜重金帛全部載在船上,準備順湘江水陸並進,北攻長沙。

江忠源和劉長佑走到江邊,把江忠濟和江忠淑找來商議。江忠源說:“大雨連日,江水暴漲,逆賊若順流而下,三四天就可到長沙。為了拖延他們的行程,我們應在兩岸伏擊。”

劉長佑道:“伏擊地點選在哪裏?蓑衣渡如何?”

江忠淑問道:“蓑衣渡在哪裏?”

“此處向北十裏便是。”江忠源答道,“印渠所見極是,那裏江麵狹窄,水流湍急。兩岸重巒迭嶂,樹木參天,地勢險要。下遊三裏有個彎道,我們可以就地取材,砍伐樹木,在江中密釘排樁,構築木堰,堵塞江道,就能攔截逆賊的船隻。”

四人計議已定,決計火速控製蓑衣渡,在湘江西岸連營駐紮,阻扼太平軍北上。

楚勇開到蓑衣渡後,劉長佑一揮馬鞭,指著對岸說:“我軍兵力不夠,隻能在西岸埋伏。若得一支勁旅埋伏在東岸,逆賊插翅難逃!”

江忠源道:“我立即給和鎮台寫信,請他調兵趕來東岸。如果他能照辦,或能大功告成。不過據我的經驗,和鎮台剛剛奉到統兵之令,別人買不買賬還很難說。那些貪生怕死的軍爺,恐怕連他也調動不了。”江忠源說罷,搖頭歎息。

劉長佑說:“既是如此,我派些人到對岸插上軍旗,布置疑兵,虛張聲勢,迷惑逆賊,至少也能讓他們恐慌一陣。”

江忠源派出信使,快馬加鞭,給和春送信,請他調兵在湘江東岸阻擊。

為了進一步迷惑對手,江忠源自領幾百人攻擊太平軍營壘,遭到頑強抵抗。江忠源策馬當先,楚勇齊進,迫使太平軍撤到水上。

太平軍果然於6月4日分水陸兩路順流而下,六七千人沿湘江西岸推進。二百多艘船載著輜重和婦女,在軍士護衛下駛到蓑衣渡,被木樁攔住,擠作一團。江忠源一聲令下,楚勇槍炮火箭齊射,江上火起,岸上也亂作一團。但太平軍兵力眾多,前仆後繼。

由於西王蕭朝貴負傷在身,太平軍前線總指揮是南王馮雲山,他連忙調派精銳部隊保護船隊,倉促應戰。部署停當後,對楚勇發起輪番攻擊。江忠源與馮雲山從淩晨拚到下午,鏖戰七個時辰,斃敵無數。太平軍放棄了向北的攻勢。

太平軍在蓑衣渡損失了幾千人,屍體沿江漂下,直達湘潭和長沙,慘不忍睹。最令洪秀全痛心的是,馮雲山中炮重傷,後來不治而亡。太平天國在戰場上失去了號稱七千歲的王爺,船隻也被楚勇焚燒殆盡。太平天國舉事時的八雄,尚未打出廣西就折損了一人。太平天國的高層把這筆血債記在了江忠源頭上。

江忠源一戰得手,又派快馬給和春報信,請他火速率主力在湘江東岸連營,以防太平軍從東岸逃走。和春由於指揮不動各部,遲疑未決,錯失了戰機。

太平軍被江忠源打得心寒,不敢再從西岸進兵,全部撤出全州城,趁夜奪船東渡,以重兵掩護老幼婦女登上東岸,輜重船隻一概拋棄。楚勇人數不多,又十分疲累,江忠源不敢揮軍涉河追擊。此時和春已經趕到,令部隊用劈山炮轟擊河流釘塞處,又派小分隊潛到江中,燒毀敵船二隻。

6月6日黎明,和春盡力指揮官軍分路攻擊。太平軍又搶來了船隻,將二百多艘船停泊在蓑衣渡江心,如同營壘。兩岸安設大炮,開炮轟擊,阻止官軍過江。楚勇鏖戰一晝夜,又奪獲敵船一百多艘。和春親率部隊四路攻擊,太平軍拚死阻擊幾個時辰,精銳部隊消耗殆盡。這時候,盡管和春沒有部署兵力在江東攔截,如果有一支湖南官軍在邊界防堵,前後夾攻,仍然有可能把太平軍聚殲在全州附近。然而湘江東岸完全沒有官軍的影子,太平軍餘部從東岸走小路翻越山嶺,向東北方行進四五十裏,當天就進了湖南,朝永州方向行進。

蓑衣渡伏擊戰雖然未能將太平軍全殲,卻是官軍抗擊太平軍以來取得的最大勝仗。江忠源的名字因此傳遍大江南北。王闓運在《湘軍誌》中寫道:

蓑衣渡一戰,為保全湖南首功。

這次戰役為鹹豐同治年間的內戰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就太平天國方麵而言,馮雲山在蓑衣渡負傷而亡,這個組織失去了一位最可能令這場運動變得不可戰勝的領袖人物。在他離開舞台之後,太平天國主張政治建國的理性派領袖隻剩下了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他們力量太小,無法對抗楊秀清和蕭朝貴用以作為立國之本的不倫不類的宗教迷信。於是這場運動日益脫離廣大國民,尤其無法得到知識階層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激起了普遍的反抗,直至走向失敗。

就滿清帝國而言,蓑衣渡戰役是振聾發聵的一仗。在新墟和永安,那麼多的朝廷大員,率領那麼多官軍,兩度將洪軍包圍,卻都讓他們幾乎是毫發無傷地逃走了。而江忠源率領一支小小的民兵部隊穩紮在蓑衣渡口,把乘勝前進的太平大軍打得轉向而逃,為官軍在省會長沙部署防禦贏得了大把的時間。鹹豐皇帝及其重臣從這次戰鬥中看到了征服造反軍的新生力量,曾國藩、駱秉章、胡林翼、左宗棠等人則從新寧鄉勇身上得到了莫大的啟示。朝廷和湖南的有識之士即將遵照江忠源開創的模式,克服現存體製中存在的致命弱點。

江忠源獲得了蓑衣渡大捷,但他並沒有鬆一口氣。他知道,他必須立刻返回湖南,繼續和太平軍作戰。他告訴部屬:盡管他們已經到了家門口,但楚勇的任務遠未完成,他們還不能返回新寧。在這場戰爭結束前,楚勇任重而道遠。

江忠源和所有湖南的書生處在一個各方利益劇烈衝突的時代,各個利益集團一旦刀兵相見,戰火燃起,處在各個利益層麵的人們都會以比較明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甚至采取斷然的行動。農民要吃飯,要擁有自己的田地,要向貪官汙吏複仇,於是舉起造反的旗幟。清廷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和權威,於是傾盡全力去鎮壓造反軍。而那些滿腹經綸而又長期沒有機會一展所學的漢人,也在窒息的空間裏蠢蠢欲動,企圖從夾縫中伸出頭來,到混沌的亂世中開創一種局麵,以利於自己大展鴻圖。

江忠源的作為和遭遇給湖南的士人帶來了振聾發聵的啟示和激勵:讀書人帶兵打仗,是在亂世中博取功名的不二法門。

因此,在湘軍的曆史上,江忠源的作用,無論如何也不能低估。

湖南的讀書人效法江忠源帶兵打仗,湘軍由團練而始,最後集大成於胡林翼、曾國藩和左宗棠。湘軍這個利益集團的訴求代表了清末一批漢人知識分子建功立業的願望,這種訴求與滿清朝廷的迫切需求交叉重合了,於是太平天國運動非常不幸,在蓬勃的發展中遇到了強勁的阻力,遇見了你死我活的勁敵。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