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1852年,鹹豐二年

12

官軍的北路大帥向榮於1852年1月5日推進到永安近處紮營。從這天以後,直到1月20日,南北兩路官軍對永安外圍的敵營和炮台發起了一係列的攻勢,每次小有斬獲,也掃除了城外的一些障礙,但還未能發起對州城的直接攻擊。向榮走出了情緒的低穀,多次親冒矢石激勵部隊積極作戰。雖然他連日用兵並未取得關鍵性的勝利,他還是從皇帝手裏贏回了廣西提督的官職,也領回了頭上的花翎。

賽尚阿統帥著幾萬清兵,將太平軍主力困在一地,將永安州城圍成鐵桶一般。

永安是一座小城,卻修得非常堅固。太平軍的部隊指揮官多數是廣東潮州和嘉應一帶的會黨老將,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素習械鬥,擅長防守村鎮,部隊軍紀森嚴,比其他造反部隊更為頑強勇悍。

江忠源認為,官軍在城外與敵軍進行拉鋸戰起不了多大作用。烏蘭泰和向榮自然也知道對永安攻堅遠非想象的那麼容易。盡管官軍兵力為對手的三倍,但永安城地勢有利於守軍,易守難攻,而且太平軍火力太猛,往往能壓製官軍。如何才能有效地殲滅太平軍,是清軍前線指揮官十分頭痛的問題。

江忠源提出一個比較現實的辦法。永安城四麵有山,形勢險要,城內守軍外出很難衝破大自然的屏障。他提議采用鎖圍戰法,挖掘深溝,修築高壘,將太平軍困在城內,控製糧道,斷絕援助,相信他們支撐不了多久,官軍的傷亡也會大大減輕。

所謂鎖圍法,要求官軍對永安城八方合圍,嚴密封鎖,不讓一隻耗子出入。但在永安城東麵官軍兵力較為空虛,江忠源再次指出這個薄弱的環節。他說,如果敵軍困窘已極,試圖突圍,很容易突破官軍的東麵封鎖口。如果讓他們突入大山之中,無異於放虎歸山,再也無法控製。烏蘭泰認同江忠源的分析,但他本身兵力不足,不能向東麵撥兵,隻能指望向榮抽調部分兵力填補東路。於是江忠源以烏蘭泰的名義接連給向榮寫了十封信函,陳述自己的謀略,並提醒他警惕東路。但是向榮既未答複,也未給予重視。

江忠源已經表現出他在軍事上的潛質,但在廣西的戰場上,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員還不懂得尊重左宗植和祁俊藻推薦的這個帶兵的書生。

官軍大帥幕府中出主意的並非江忠源一人。許多謀士都在獻計獻策,為大帥排憂解難。一位謀士自命頗通兵法,給向榮提議:既然攻堅太難,那就不妨故意放開一個口子,讓敵軍突圍,然後在運動中將其殲滅。他說:“向大帥,圍城之法,最好隻圍三麵,給敵人留一條退路,以免對手狗急跳牆,背水一戰。我軍何不網開一麵,待逆賊從城內撤退時,我軍以追為剿,不難在運動中將其殲滅。”

向榮聽了這個建議,覺得頗合兵法。“哈哈,圍師闕隅,窮寇莫追,老夫也曾在孫子兵法中見過。老夫正有此意。那烏蘭泰說要把此城圍個水泄不通,困死逆賊,要費多少時間!皇上可是等不及了。如今隻要再將逆賊逼一逼,令他們窘迫不過,又故意賣個破綻,何愁他們不跑!”

前麵說過,官軍擅長的是圍城防禦戰,並不擅長運動戰,所以向榮內心裏也許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多麼好的主意,但他要跟烏蘭泰鬥氣,烏蘭泰主張鎖圍,他就要反其道而行之。當然,鹹豐皇帝急於看到戰果,一再催促前線將士早日剿滅洪楊,也使向榮產生了僥幸心理,他甘冒一定的風險,爭取在運動中擊潰敵軍,立下奇功一件。

江忠源聽說向榮竟然要采納圍師闕隅的辦法,急得連連頓足。他又以烏蘭泰的名義寫信給向榮,指出圍師缺隅是一種沒有自信的兵力部署。實施包圍的軍隊沒有把握全殲敵軍,或者無法迫使被包圍的敵軍投降,為了避免己方出現不必要的傷亡,才會采用這種部署。現在官軍的兵力是太平軍的三倍,還會陸續有增援部隊到來,這時不將太平軍困死,更待何時?留一個缺口讓他們遁入深山,誰有把握將他們消滅?

江忠源的這番真知灼見向榮根本聽不進去,仍然我行我素。兩種意見彙集到賽尚阿那裏,欽差大臣偏袒老將向榮,清軍決定執行圍師缺隅的方案。江忠源隻好徒自歎息。他知道,清軍如此部署兵力,結果一定是縱虎歸山,後患無窮。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