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站著一個賢惠的女人?我看未必。孔夫子算不算成功人士?他這個聖人,卻是老婆的潑辣磨練而成。外國也有類似的例子,蘇格拉底對老婆的獅吼驚為炸雷,能夠躺在垃圾箱裏曬太陽就是爽心快事了。
不過,這句話擱在左宗棠身上,倒是一點不假。
左宗棠兩次進京趕考,夫人總是在家期盼。可是,左宗棠和夫人的一腔宏願,和現實一碰撞,便如海浪衝礁,都成了泡影。
周家人原以為大女婿在科場上一展身手,必能出人頭地。沒想到左宗棠就是沒這個命。女婿做官,似乎是指望不上了。一連考了兩次,兩次都沒考中,再考也是白燒錢。於是妻家不免對他冷眼相看,閑言碎語多了起來。她們對周貽端的態度,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這段記述,有傳記為證:
貽端始婚,以左宗棠窮,不為家人禮遇。
還有一首湘潭民謠,分明是揭左宗棠的短。小孩子滿街唱道:
湘陰左宗棠,來到貴子堂。吃掉五擔糧,睡斷一張床。
無非是說,左宗棠食量大,房事勤。若是住在自家吃自己的,說你吃掉多少糧,睡斷多少床,那是誇你身體健康。如果你寄人籬下,那就對不起,分明是損你,刻薄地摧殘你的自尊。兩次趕考落第,本就超級鬱悶。遭周家人冷眼看待,也要忍聲吞氣。這點糗事還被傳唱開了,心裏是什麼滋味?
左宗棠後來用了五個字,道出當年心中的苦楚:
恥不能自食。
這種時候,周貽端的態度,對左宗棠舉足輕重。天要塌了,扛不扛得住,就看夫人幫不幫。
周貽端是個用情至深的女子。新婚那年冬天,丈夫離家去京城趕考,不知是哪個沒心沒肺的家夥,傳出一條謠言,說左宗棠半途病重,奄奄一息。周邊的人擔心周貽端這個孕婦難過,有意瞞著她。哪知她從異樣的氛圍中隱隱約約嗅出了氣味,以為丈夫性命堪憂,竟然憂思成疾。直至接到左宗棠的家書,報知已經啟程南歸,一切平安,她才心下釋然。“肝氣上犯”的慢性病,卻從此伴隨終生,成為亞健康。當年八月生下大女兒左孝瑜,身體又差了一大截。
幸福時日短,蹉跎歲月長。周貽端含辛茹苦,榮辱不計,始終如一,站在丈夫這一邊。左宗棠不甘寄人籬下,不堪外人的恥笑,周貽端都看在眼裏。為了照顧丈夫的臉麵,她寧願再苦一點,勸丈夫另立門戶,外出謀事,她自己在家帶孩子。左宗棠向孀居的嶽母借了一所房子,獨進獨出,另外開灶做飯,算是自立了門戶。那地方在湘潭的辰山,就是嶽母家的西樓。妻子的妹夫張聲玠一家,住在隔壁院落裏。
分家獨立了,左宗棠頓時興致高昂。他寫下一副聯語,張掛在書房壁上,陳述處境,表達誌向: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每日審視這副聯語,自覺“誌趣不凡”。
對聯明誌,左宗棠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社會定位:其一,人窮誌不短,自負不凡,以天下為己任,一旦登上仕途,就要施展抱負。“心憂天下”,是經世之才的座右銘。其二,“神交古人”,要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要效仿古代賢聖。
他對妻子談了一個想法。他手頭有不少古今地理書籍,還有幾份地圖,若能據此繪出一份全國地圖,然後再繪出各省地圖和各府地圖,加上詳細的注解,豈不是大功一件?
周貽端一聽,大為讚同。她擴大了丈夫的構想,提議繪出當代的地圖之後,再上溯到古代,把明朝、元朝、宋朝直至更遠朝代的地圖,全部繪出來。
真是錦上添花!左宗棠興奮不已,地圖工程當即立項。兩人分工:左宗棠負責畫草圖,周貽端負責描繪。
周貽端是個正兒八經的詩人,一生著有《飾性齋遺稿》,收入古近體詩一百三十五首。她嫁給左宗棠以後,便從詩壇隱身,放棄本業,充當丈夫的助手。其實她本人不僅會寫抒情詩,還熟讀曆史,寫過幾十篇詠史詩,評論古代人物,從秦始皇批評到明代的張居正,足見她不是一個凡俗的女子。
左宗棠這個窮寒半生的才子,娶了這樣一個妻子,命運就多了許多幸運的色彩。懷才不遇固然是一大不幸,但是,能有紅顏知己賢惠內助,那是一般人無緣修來的福份,可謂三生有幸。左宗棠大器晚成,過了不惑之年,命運才有轉機,終於能夠成就一番偉業,關乎他與周貽端這位奇女子令人豔羨的緣分。我們常說,湘女多情,是湖南人才的精神乳汁,在左宗棠身上得到了佐證。
左宗棠此次回家後,住進周家西樓,一頭紮進地理學中,和夫人一起啟動地圖工程。他通過考證,指出一些圖誌的弊端,對曆史地圖力求精確,附加文字說明。每作一圖,交給夫人影繪,經過一年多的辛勤努力,終於完成了這項艱難的工程,但這還是第一期。後來左宗棠去安化教育未來的女婿,從陶家的藏書中發現了新的資料,夫妻二人及時補充修改,完成了第二期工程。周貽端把地圖描繪下來,用湘繡的工藝,把地圖繡在絹布上。遺憾的是,這些地圖竟沒有流傳下來。此亦為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