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4、第一位伯樂

左神童的特立獨行,使他在同齡的學子們當中成為一個非常紮眼的孩子。何況他自負聰明過人,不免年少輕狂,更加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十四歲那年,他就吸引來了許多眼球。那一年,他進了湘陰縣城,參加童子試。考場設在文廟的大成殿,搭了棚子,間隔起來,一名考童獨坐一格,偷覷不可能,遞條子送短信也很難。

童子試是應試教育的第一步成果驗收。地方官府重視教育,專門設了這種初級的考試,對轄區內念書的少年進行摸底,借以了解本地有哪些孩子熟讀經書,在應試一途前程遠大,或者具備發展的潛力,甚至有什麼特長,可以因材施教。

左神童當然不怵這種考試。他雖留心異學,正統也學得不比別人差,甚至常以八股文自誇。他說:“八股有什麼了不起?本少爺雖不感冒,但一動筆,照樣拔得頭籌。”後來回憶那段日子,他說自己喜歡逞能,出言不遜,每作一篇八股文,就向同學炫耀一番。

年輕人爭強好勝,十分正常,關鍵還要有逞強的資本,左宗棠無疑是有這個資本的。不過,步入中年以後,左宗棠反思年輕時的驕態,頗為失悔,在給兒子的家書裏做了一番檢討,以告誡後輩。原文如下:

近時聰明子弟,文藝粗有可觀,便自高位置,於人多所淩忽。不但同輩中無誠心推許之人,即名輩居先者亦貌敬而心薄之。舉止輕脫,疏放自喜,更事日淺,偏好縱言曠論;德業不加進,偏好聞人過失。好以言語侮人,文字譏人,與輕薄之徒互相標榜,自命為名士,此近時所謂名士氣。吾少時亦曾犯此,中年稍稍讀書,又得師友箴規之益,乃少自損抑。每一念及從前倨傲之態、誕妄之談,時覺慚赧。

這就是說,左宗棠的八股文,確實高人一籌。果然,這次童子試,他交出的考卷,令考官大為讚賞。展卷一看,不僅字寫得好(因其平時“留意書法”),文章也有新意,便褒獎有加。

左神童邁過了應試的第一道門檻,爽不可言,決定繼續考下去。第二年,左神童十五歲,從湘陰來到省城長沙府,參加府試。這是一種資格考試,通過了,套用現在的學製,相當於取得學士學位,就可以參加省一級的科舉考試,也就是博取舉人頭銜的鄉試,我們或可稱之為考研。

府試的主考官是長沙知府張錫謙。他是少年左宗棠遇見的第一位伯樂。左神童交卷後,張大人看了一遍,覺得非常喜歡,清清嗓子,對諸位同考官說:“這個姓左的少年,他手中那枝筆,比我們大家都強,前途無可限量。”

張錫謙這句話出口,令同仁都不免汗顏。一不小心,這些飽讀詩書的大人們,就被一位少年超越了。張大人倒不是存心寒磣同事,他確實對這姓左的少年心折,於是把左神童的考卷往前騰挪。眼看這份考卷超越了一份又一份卷子,就要名列第一了。忽然,張錫謙感到挪不動了。

為什麼?他撞上了從古至今都起著決定作用的潛規則,所以前路不通。為了搞平衡,另外的考官們想對名次的排列適用多重標準。他們說,有一名老童生,已經參加了許多屆考試,精神可嘉,應該照顧照顧他,把他取作第一名。張錫謙說:“諸位同仁,你們認為此人的文章比起小左來,高下如何?”大家承認,論文章優劣,老童生無法和左神童相比。但他們自有一番說辭:少年人嘛,將來還有機會,還是照顧一下前輩吧。

發榜時,老童生的名字排在第一,小左的名字排在了第二。張錫謙良心有愧,對其他幾位考官說:“天下的事情,總難做到真正的公平啊。”他歉意地召見了左少年,著實誇獎一番,以示勉勵。

左神童對自己未能排名第一,倒沒有十分放在心上。但是,主考官對他的看重,給了他極大的信心。大凡有真才實學的士子,不論處在社會的哪個層麵上,總能找到賞識者或知音,他們的認同,是令士子能夠持續奮鬥的動力,也是他成功路上最好的鋪墊。左宗棠一生中得到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欣賞與支持,他也在適當的時候刻意向自己崇敬的大人物展示學識與才幹,從而得到推薦與識拔,這是其一生功名的一條捷徑。而張錫謙作為賞識他的第一位伯樂,對他一生奮鬥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

至於當時,左神童經過了縣試和府試兩次考試,知道自己成績不俗,信心倍增,一心想參加省一級的鄉試,也就是三年一度的所謂“大比”。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